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74341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3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换热器包括内排换热管和至少一排外排换热管,内排换热管的长度小于外排换热管的长度,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一边板,边板上设有让所述内排换热管和所述外排换热管穿过的插孔。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器通过在一个边板上设置让内排换热管和外排换热管穿过的插孔,即采用一体式边板,装配时只需一次穿管、胀管完成,无需分别穿管、胀管后使用边板拼接,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空调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空调器中都装有换热器,当空调器工作在制冷模式时,空调器中的压缩机经管路及换向阀将高温高压冷媒输入到冷凝器中,高温高压冷媒通过冷凝器的管路和安装在管路上的散热翅片与外界的空气进行冷热交换,经过冷热交换后的冷媒温度将大幅度地降低,降温后的冷媒经管路流入毛细管、蒸发器,冷媒通过毛细管节流降压后转变成液态,液态冷媒经管路流经蒸发器时通过蒸发器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转变成气态,再经管路再流回到压缩机中。当空调器工作在制热模式时,经过换向阀的换向使得上述循环过程正好相反,这时是冷凝器将从外界空气中吸收热量,而蒸发器将向室内空气中释放热量。家用空调器的换热器主要是由长U形管和装在长U形管外壁上的翅片所构成,换热器的尺寸面积决定了产品的换热能力,早期产品换热器有单排、两整排、三整排等,但综合考虑能效、成本等因素后,出现了 1.X排(不足两排)、2.X(不足三排)排及n.X排产品。但目前的1.X排(不足两排)、2.X(不足三排)排及η.X排产品全部是分体式设计,先进行外排换热单元及内排换热单元产品的生产,然后通过外排换热单元的边板与内排换热单元的边板拼接,并采用螺丝固定连接成一体。这种方式生产效率极低,而且存在拼接不良等品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换热器,包括内排换热管和至少一排外排换热管,内排换热管的长度小于外排换热管的长度,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一边板,边板上设有让所述内排换热管和所述外排换热管穿过的插孔。所述内排换热管和所述外排换热管均为U型管。所述内排换热管和与其相邻的所述外排换热管之间交错布置。所述内排换热管和所述外排换热管的数量相等或不等。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换热器。技术提供的换热器,通过在一个边板上设置让内排换热管和外排换热管穿过的插孔,即采用一体式边板,装配时只需一次穿管、胀管完成,无需分别穿管、胀管后使用边板拼接,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图1是换热器的主视图;图2是换热器的俯视图;图3是换热器的侧视图;图中标记为:1、外排换热管;2、外排翅片;3、内排换热管;4、内排翅片;5、边板;6、Y型三通管;7、连接弯管;8、第一跨接弯管;9、第二跨接弯管;10、三脚三通管;11、第三跨接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换热器,包括内排翅片4、外排翅片2、内排换热管3和至少一排外排换热管I。内排换热管3并排设有相平行的多个,内排翅片4并排设置多个,所有内排换热管3穿插在所有内排翅片4上,内排换热管3与内排翅片4连接形成内排换热单元。外排换热管I并排设有相平行的多个,外排翅片2并排设置多个,所有外排换热管I穿插在所有外排翅片2上,外排换热管I与外排翅片2连接形成外排换热单元。内排换热管3的长度小于外排换热管I的长度,内排换热单元的一端与外排换热单元的一端对齐,外排换热单元的另一端超出内排换热单元。本换热器还包括一个边板5,该边板5与内排换热单元和外排换热单元的对齐端固定连接,即内排换热单元和外排换热单元在一端采用同一个边板5连接成一体,边板5上相应设有让所有内排换热管3和所哟外排换热管I穿过的插孔,装配时只需一次穿管、胀管完成,无需分别穿管、胀管后使用边板拼接,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如图1至图3所示,内排换热管3和外排换热管I均为具有两个端口的U型管,内排换热管3和外排换热管I的端口均朝向边板5的同一侧,Y型三通管6、连接弯管7、跨接弯管和三脚三通管10等与U型管匹配连接形成若干个由上至下分布且供冷媒流通的多个流路。在本实施例中,外排换热单元设置一个,相应设置一排外排换热管1,内排换热管3和与其相邻的外排换热管I之间交错布置,以使气流通过外排换热管I后能与内排换热管3充分接触。如图1至图3所示,Y型三通管6的位置对应边板5的上端,Y型三通管6具有三个端口,Y型三通管6的一端口与位于最上方的外排换热管I的一端口焊接连接,Y型三通管6的第二端口与位于最上方的内排换热管3的一端口焊接连接。对应边板5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的外排换热管I的下端口通过一个第一跨接弯管8与下方的内排换热管3的上端口连通,对应边板5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的内排换热管3的下端口通过一个第二跨接弯管9与下方的外排换热管I的上端口连通,第一跨接弯管8和第二跨接弯管9均为具有两个端口的U型管。连接弯管7为具有两个端口的U型管,其长度小于内排换热管3的长度。位于Y型三通管6与第二跨接弯管9之间的内排换热管3中,相邻两个内排换热管3的相邻端口之间通过一个连接弯管7连通,连接弯管7的两个端口分别与一个内排换热管3的一个端口焊接连接。位于Y型三通管6与第一跨接弯管8之间的外排换热管I中,相邻两个外排换热管I的相邻端口之间也通过一个连接弯管7连通,连接弯管7的两个端口分别与一个外排换热管I的一个端口焊接连接。三脚三通管10具有三个端口,三脚三通管10的第一个端口与一个内排换热管3的下端口焊接连接,第二个端口与下方相邻且位于内排换热单元最下方的内排换热管3的上端口焊接连接,第三个端口与一个外排换热管I的下端口焊接连接。位于三脚三通管10与第一跨接弯管8之间的内排换热管3中,相邻两个内排换热管3的相邻端口之间通过一个连接弯管7连通,连接弯管7的两个端口分别与一个内排换热管3的一个端口焊接连接。位于三脚三通管10与第二跨接弯管9之间的外排换热管I中,相邻两个外排换热管I的相邻端口之间也通过一个连接弯管7连通,连接弯管7的两个端口分别与一个外排换热管I的一个端口焊接连接。第三跨接弯管11与三脚三通管10相邻且位于三脚三通管10下方,第三跨接弯管11为具有两个端口的U型管,第三跨接弯管11的一端口与位于内排换热单元最下方的内排换热管3的下端口焊接连接,第三跨接弯管11的一端口与位于外排换热单元最下方的外排换热管I的下端口焊接连接,该最下方的外排换热管I的上端口位于三脚三通管10的第三个端口和第三跨接弯管11之间,且为敞开状。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设置一排外排换热管1,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外排换热管I也可以具有两排、三排、四排等,为了使换热效果达到最佳,最好使内排换热管3和与其相邻的一排外排换热管I之间交错排布,且相邻排的外排换热管I之间也交错排布。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换热器,换热器的具体结构可参照图1至图3,在此不再赘述。由于本技术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换热器,所以其具有上述换热器的所有优点。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换热器,包括内排换热管和至少一排外排换热管,内排换热管的长度小于外排换热管的长度,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一边板,边板上设有让所述内排换热管和所述外排换热管穿过的插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龙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重庆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