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噪声抛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18737 阅读:108 留言:1更新日期:2014-12-03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噪声抛送装置,包括抛送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抛送外壳内设置有抛送叶轮机构,并且抛送外壳连通有出料机构;所述抛送叶轮机构包括抛送架板和抛送叶片,抛送架板传动连接外部动力源,抛送叶片设置在抛送架板上;所述抛送叶片的数目为2-8个,并且两片相对的抛送叶片相对抛送架板的后倾角度A为3-8°,另外两片相对的抛送叶片相对抛送架板的后倾角度B为7-1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其他降噪方法相比,在不影响抛送效率的前提下,具有经济成本低、易于实现、施工方便,并能取得较好的降噪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噪声抛送装置,包括抛送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抛送外壳内设置有抛送叶轮机构,并且抛送外壳连通有出料机构;所述抛送叶轮机构包括抛送架板和抛送叶片,抛送架板传动连接外部动力源,抛送叶片设置在抛送架板上;所述抛送叶片的数目为2-8个,并且两片相对的抛送叶片相对抛送架板的后倾角度A为3-8°,另外两片相对的抛送叶片相对抛送架板的后倾角度B为7-12°。本技术与其他降噪方法相比,在不影响抛送效率的前提下,具有经济成本低、易于实现、施工方便,并能取得较好的降噪效果。【专利说明】一种低噪声抛送装置
本技术属于抛送装置领域,具体来说,特别是一种低噪声抛送装置。
技术介绍
叶片式抛送装置由于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容易调整和维修、输送能力强以及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农业纤维物料收获和加工机械上。以往对抛送装置的设计多注重其功耗、抛送效率以及抛送距离等性能指标,而对其低噪声设计不够重视。根据噪声实测发现该机工作时发出的噪声高达10-1lOdB左右,所产生的噪声不仅妨碍生产中操作人员的语言、通讯等交流而影响生产的组织与管理,而且还严重损害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从而降低工作效率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加强,国家噪声排放新标准的颁布,机器噪声已成为制约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研发低噪声、高效率的抛送装置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经济成本低、易于实现、施工方便,并能取得良好降噪效果的低噪声抛送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噪声抛送装置,包括抛送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抛送外壳内设置有抛送叶轮机构,并且抛送外壳连通有出料机构;所述抛送叶轮机构包括抛送架板和抛送叶片,抛送架板传动连接外部动力源,抛送叶片设置在抛送架板上;所述抛送叶片的数目为2-8个,并且两片相对的抛送叶片相对抛送架板的后倾角度A为3-8°,另外两片相对的抛送叶片相对抛送架板的后倾角度B为7-12°。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抛送叶片的数目为4个。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两片相对的抛送叶片相对抛送架板的后倾角度A为5°,另外两片相对的抛送叶片相对抛送架板的后倾角度B为10°。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料机构包括依次连通的出料直管和出料弯管,出料直管连通抛送外壳。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料弯管的外端出口为斜度为1: 10的渐扩孔出□。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抛送外壳两侧板壁厚为4mm ;抛送外壳圆弧壳、出料直管和出料弯管的壁厚为3mm。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抛送叶轮与抛送外壳的径向间隙为13m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改进抛送装置的结构、形状以及尺寸,降低抛送工作中的气动噪声以及振动噪声,提高抛送效率,并且与其他降噪方法相比,具有经济成本低、易于实现、施工方便,并能取得较好的降噪效果。 同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抛送叶轮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低噪声抛送装置,包括抛送外壳2,所述抛送外壳2内设置有抛送叶轮机构1,并且抛送外壳2连通有出料机构。所述抛送叶轮机构I包括抛送架板5和抛送叶片6,抛送架板5传动连接外部动力源,抛送叶片6设置在抛送架板5上。所述抛送叶片的数目为2-8个,并且两片相对的抛送叶片相对抛送架板的后倾角度A为3-8°,另外两片相对的抛送叶片相对抛送架板的后倾角度B为7-12°。 考虑到降噪的需要,所述抛送叶片的数目为4个,是一种最佳的选择。同时,所述两片相对的抛送叶片相对抛送架板的后倾角度A为5°,另外两片相对的抛送叶片相对抛送架板的后倾角度B为10°。 所述出料机构包括依次连通的出料直管3和出料弯管4,出料直管3连通抛送外壳 2。所述出料弯管4的外端出口为斜度为1: 10的渐扩孔出口。所述抛送外壳2两侧板壁厚为4mm ;抛送外壳2圆弧壳、出料直管3和出料弯管4的壁厚为3mm。所述抛送叶轮I与抛送外壳2的径向间隙为13mm。 本技术通过改进抛送装置的结构、形状以及尺寸,降低抛送工作中的气动噪声以及振动噪声,提高抛送效率,并且与其他降噪方法相比,具有经济成本低、易于实现、施工方便,并能取得较好的降噪效果。 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的优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技术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低噪声抛送装置,包括抛送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抛送外壳内设置有抛送叶轮机构,并且抛送外壳连通有出料机构;所述抛送叶轮机构包括抛送架板和抛送叶片,抛送架板传动连接外部动力源,抛送叶片设置在抛送架板上;所述抛送叶片的数目为2-8个,并且两片相对的抛送叶片相对抛送架板的后倾角度A为3-8°,另外两片相对的抛送叶片相对抛送架板的后倾角度B为7-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声抛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送叶片的数目为4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声抛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片相对的抛送叶片相对抛送架板的后倾角度A为5°,另外两片相对的抛送叶片相对抛送架板的后倾角度B为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声抛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机构包括依次连通的出料直管和出料弯管,出料直管连通抛送外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声抛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弯管的外端出口为斜度为1: 10的渐扩孔出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声抛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送外壳两侧板壁厚为4mm ;抛送外壳圆弧壳、出料直管和出料弯管的壁厚为3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声抛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送叶轮与抛送外壳的径向间隙为13mm。【文档编号】B65G31/04GK203975801SQ201420261559【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2日 【专利技术者】翟之平, 周蕊, 杨忠义 申请人:内蒙古工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噪声抛送装置,包括抛送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抛送外壳内设置有抛送叶轮机构,并且抛送外壳连通有出料机构;所述抛送叶轮机构包括抛送架板和抛送叶片,抛送架板传动连接外部动力源,抛送叶片设置在抛送架板上;所述抛送叶片的数目为2‑8个,并且两片相对的抛送叶片相对抛送架板的后倾角度A为3‑8°,另外两片相对的抛送叶片相对抛送架板的后倾角度B为7‑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之平周蕊杨忠义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山景市谷歌公司] 2015年01月14日 02:20
    ①音高和音强变化混乱、听起来不谐和的声音。是由发音体不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区别于【乐音】),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②同【噪声】:在一定环境中不应有而有的声音。泛指嘈杂、刺耳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