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71522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发光单元组和第二发光单元组,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透明隔离层,第一发光单元组包括第一基板和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发光单元,第一基板通过粘结剂与透明隔离层形成第一封闭空间,第一发光单元容置在第一封闭空间内,第二发光单元组包括第二基板和并排且由隔离柱隔开设置在第二基板上的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容置在由第二基板通过粘结剂与透明隔离层形成的第二封闭空间内。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两个有机电致发光单元组,由三个独立的分别发射绿光、蓝光、红光的发光单元组成,最终可得到稳定的白光发射。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Organic Light Emission Diode,以下简称OLED),具有亮度高、材料选择范围宽、驱动电压低、全固化主动发光等特性,同时拥有高清晰、广视角,以及响应速度快等优势,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显示技术和光源,符合信息时代移动通信和信息显示的发展趋势,以及绿色照明技术的要求,是目前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关注重点。 现有技术的OLED大部分只能将光从阳极或者阴极的一侧取出,制得底发射或顶发射OLED装置。一些研究者专利技术的双面发光显示的OLED装置,同时采用两个OLED发光单元,通过粘合剂背靠背贴合在一起,这样的结构变得比较复杂,整套装置的制程也比较多,同时使OLED装置的重量变重。此外,对于实现白光发射的OLED发光装置而言,这种双面发光的OLED意味着需要同时将多色发光层,如红,蓝,绿等发光材料进行合理配置,容易存在各个发光层之间能量转移,使发光颜色不稳定,难以控制均一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两个独立的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一个发射红光和橙光的混合光,一个发射绿光和蓝光的混合光;两个发光单元可分别通过各自的驱动装置控制发光光色,两个发光单元通过透明隔离层分隔,在未通电使用时,能呈现较高的透过率,在通电使用时能发射白光,且白光光色稳定,发光效率高。 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发光单元组和第二发光单元组,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和第二发光单元组之间的透明隔离层,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包括第一基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基板通过粘结剂与所述透明隔离层形成第一封闭空间,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容置在所述第一封闭空间内,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表面的第一阳极、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绿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一阴极; 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包括第二基板和并排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三发光单元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表面的隔离柱隔开设置,所述第二基板通过粘结剂与所述透明隔离层形成第二封闭空间,所述隔离柱将所述第二封闭空间分隔成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容置在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容置在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表面的第二阳极、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空穴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第二电子注入层和第二阴极;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表面的第三阳极、第三空穴注入层、第三空穴传输层、红光发光层、第三电子传输层、第三电子注入层和第三阴极。 优选地,所述绿光发光层的材质为荧光发光材料或绿光主体材料掺杂磷光材料形成的混合材料,所述荧光发光材料为2,3,6,7-四氢-1,1,7,7-四甲基-1H,5H,11H-10-(2-苯并噻唑基)-喹嗪并[9,9A,1GH]香豆素(C545T),(8-羟基喹啉)-铝(Alq3)和二甲基喹吖啶酮(DMQA)中的一种,所述绿光主体材料为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或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TPBi),所述磷光材料为乙酰丙酮酸二(2-苯基吡啶)铱(Ir(ppy)2(acac)),三(2-苯基吡啶)合铱(Ir(ppy)3)或三[2-(对甲苯基)吡啶]合铱(III)(Ir(mppy)3),所述磷光材料的掺杂质量分数为5~20%。 优选地,所述蓝光发光层的材质为蓝光主体材料掺杂磷光材料形成的混合材料,所述蓝光主体材料为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TPBi)或4,4'-二(9-咔唑)联苯(CBP);所述磷光材料为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FIrpic)或双(4,6-二氟苯基吡啶)-四(1-吡唑基)硼酸合铱(FIr6),所述磷光材料的掺杂质量分数为2~20%。 优选地,所述红光发光层的材质为4-(二腈甲基)-2-丁基-6-(1,1,7,7-四甲基久洛呢啶-9-乙烯基)-4H-吡喃(DCJTB)掺杂在8-羟基喹啉铝(Alq3)中形成的混合材料,(乙酰丙酮)合铱(Ir(MDQ)2(acac))掺杂在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NPB)中形成的混合材料,三(1-苯基-异喹啉)合铱(Ir(piq)3)掺杂在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NPB)中形成的混合材料,或双(2-(苯并[b]噻吩-2-基)吡啶)(乙酰丙酮)(Ir(btp)2(acac))合铱掺杂在4,4'-二(9-咔唑)联苯(CBP)中形成的混合材料,掺杂质量分数为1~20%。 优选地,所述绿光发光层的厚度为10~30nm;所述红光发光层的厚度为1~20nm;所述蓝光发光层的厚度为5~20nm。 所述隔离柱的材质为无机氧化物或氮化物。 优选地,所述隔离柱的材质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或氮化硅。 优选地,隔离柱的高度等于或低于第二发光单元与第三发光单元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第三发光单元的面积之比为0.2~5:1。更优选地,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第三发光单元的面积之比为1:1。 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第三发光单元的面积总和略小于第一发光单元的面积。 优选地,所述透明隔离层为普通透明玻璃,柔性透明材料层或透明绝缘涂层。透明隔离层的在可见光的透过率>80%。隔离层的作用主要是两个OLED结构进行隔离,以便于独立控制。 优选地,所述柔性透明材料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 优选地,所述透明绝缘涂层为光固化透明UV胶涂层。 优选地,所述透明隔离层的厚度为0.05~2mm。 优选地,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均为普通透明玻璃基板,厚度为0.2~2mm。 优选地,所述第一阳极、第二阳极和第三阳极的材质为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 优选地,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为铟锡氧化物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发光单元组和第二发光单元组,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和第二发光单元组之间的透明隔离层,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包括第一基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基板通过粘结剂与所述透明隔离层形成第一封闭空间,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容置在所述第一封闭空间内,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表面的第一阳极、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绿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一阴极;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包括第二基板和并排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三发光单元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表面的隔离柱隔开设置,所述第二基板通过粘结剂与所述透明隔离层形成第二封闭空间,所述隔离柱将所述第二封闭空间分隔成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容置在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容置在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表面的第二阳极、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空穴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第二电子注入层和第二阴极;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表面的第三阳极、第三空穴注入层、第三空穴传输层、红光发光层、第三电子传输层、第三电子注入层和第三阴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发光单元组和第二发光
单元组,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和第二发光单元组之间的透明隔离层,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包括第一基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发光单元,
所述第一基板通过粘结剂与所述透明隔离层形成第一封闭空间,所述第一发光
单元容置在所述第一封闭空间内,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
第一基板表面的第一阳极、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绿光发光层、
第一电子传输层、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一阴极;
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包括第二基板和并排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发
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三发光单元通过设置在所
述第二基板表面的隔离柱隔开设置,所述第二基板通过粘结剂与所述透明隔离
层形成第二封闭空间,所述隔离柱将所述第二封闭空间分隔成第一收容空间和
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容置在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三发光
单元容置在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
第二基板表面的第二阳极、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空穴传输层、蓝光发光层、
第二电子传输层、第二电子注入层和第二阴极;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包括依次层
叠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表面的第三阳极、第三空穴注入层、第三空穴传输层、
红光发光层、第三电子传输层、第三电子注入层和第三阴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光发光层
的材质为荧光发光材料或绿光主体材料掺杂磷光材料形成的混合材料,所述荧
光发光材料为2,3,6,7-四氢-1,1,7,7-四甲基-1H,5H,11H-10-(2-苯并噻唑基)-喹嗪并
[9,9A,1GH]香豆素,(8-羟基喹啉)-铝和二甲基喹吖啶酮中的一种,所述绿光主体
材料为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或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
所述磷光材料为乙酰丙酮酸二(2-苯基吡啶)铱,三(2-苯基吡啶)合铱或三[2-(对
甲苯基)吡啶]合铱(III),所述磷光材料的掺杂质量分数为5~2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发光层
的材质为蓝光主体材料掺杂磷光材料形成的混合材料,所述蓝光主体材料为
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或4,4'-二(9-咔唑)联苯;所述磷光材料为双
(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或双(4,6-二氟苯基吡啶)-四(1-吡唑
基)硼酸合铱,所述磷光材料的掺杂质量分数为2~2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发光层
的材质为4-(二腈甲基)-2-丁基-6-(1,1,7,7-四甲基久洛呢啶-9-乙烯基)-4H-吡
喃掺杂在8-羟基喹啉铝中形成的混合材料,(乙酰丙酮)合铱掺杂在N,N'-二苯
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中形成的混合材料,三(1-苯基-异喹啉)
合铱掺杂在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中形成的混合材料,
或双(2-(苯并[b]噻吩-2-基)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杰冯小明陈吉星王平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