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推力轴承组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13837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推力轴承组合机构,用于套设在直升机尾桨夹内部的铰链轴上;包括: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及第一卡簧;其中,所述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所述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及所述第一卡簧的内径分别与所述铰链轴的外径相适配;所述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所述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及所述第一卡簧分别套设在所述铰链轴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一卡簧位于所述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一侧端部,用于对所述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提供预紧力;所述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位于所述第一卡簧与所述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定位效果好、连接紧固及安全性能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推力轴承组合机构,用于套设在直升机尾桨夹内部的铰链轴上;包括: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及第一卡簧;其中,所述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所述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及所述第一卡簧的内径分别与所述铰链轴的外径相适配;所述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所述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及所述第一卡簧分别套设在所述铰链轴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一卡簧位于所述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一侧端部,用于对所述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提供预紧力;所述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位于所述第一卡簧与所述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之间。本技术具有定位效果好、连接紧固及安全性能高的特点。【专利说明】双推力轴承组合机构
本技术属于直升机尾桨
,特别涉及一种双推力轴承组合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用于直升机尾桨内部的铰链轴进行定位的结构设计通常采用设置一个调心轴承套设在铰链轴的外壁上对铰链轴进行定位;然而,该种设计由于调心轴承内壁定位面积有限,使得调心轴承套设在铰链轴的外壁上时与铰链轴外壁的接触面积有限,进而使得调心轴承相对于直升机尾桨内部的铰链轴定位效果并不理想,若加大调心轴承的内壁面积,无疑又会增加调心轴承的质量,继而增大整体机载的飞行重量;同时,由于调心轴承与铰链轴之间未增设任何紧固部件,使得调心轴承与铰链轴之间的连接并不紧固,易松动,因而即使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如何提供一种安全性能更高的轴承机构,使其应用于直升机尾桨内部的铰链轴上时具有定位效果好、连接紧固及安全性能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推力轴承组合机构;该机构应用于直升机尾桨内部的铰链轴上时具有定位效果好、连接紧固及安全性能高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推力轴承组合机构,用于套设在直升机尾桨夹内部的铰链轴上;包括--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及第一卡簧;其中,所述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所述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及所述第一卡簧的内径分别与所述铰链轴的外径相适配;所述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所述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及所述第一卡簧分别套设在所述铰链轴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一卡簧位于所述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一侧端部,用于对所述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提供预紧力;所述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位于所述第一卡簧与所述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卡簧、第三卡簧及第四卡簧;所述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与所述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之间预留有套设所述第二卡簧及所述第三卡簧的空隙;所述第二卡簧、所述第三卡簧及所述第四卡簧的内径与所述铰链轴的外径相适配;所述第二卡簧、所述第三卡簧及所述第四卡簧分别套设在所述铰链轴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二卡簧位于所述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另一侧端部,用于对所述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提供预紧力;所述第三卡簧及所述第四卡簧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两侧端部,用于对所述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提供预紧力。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推力轴承组合机构,在实际作业过程中,通过采用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两个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分别套设在铰链轴上,且在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一侧端部加设第一^^簧,用于对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提供预紧力;在预紧力的作用下,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及铰链轴三者间的连接更加紧固;且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同时承受尾桨转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离心力,继而使得分散到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上的离心力减少,增强了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使用周期,将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及第一卡簧分别套设在铰链轴的外壁上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及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相对于铰链轴的定位面积更大,定位效果更好;具有结构简单、安全性能高的特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推力轴承组合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推力轴承组合机构的整体结构剖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推力轴承组合机构,用于套设在直升机尾桨夹内部的铰链轴103上;包括: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1、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2及第 ^簧104。 具体而言,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1、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2及第一^^簧104的内径分别与铰链轴103的外径相适配;同时,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1、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2及第一^^簧104分别套设在铰链轴103的外壁上;且第一^^簧104位于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1的一侧端部,用于对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1提供预紧力;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1位于第一^^簧104与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2之间。本技术在实际作业过程中,通过采用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1、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2(两个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分别套设在铰链轴103上,且在其中一个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1)的一侧端部加设第一^^簧104,用于对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1提供预紧力;在预紧力的作用下,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1、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2中的四列滚珠(可参阅图2)同时承受尾桨转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离心力,继而使得分散到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1、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2上的离心力减少,增强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使用周期,且将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1、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2及第一^簧104分别套设在铰链轴103的外壁上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1及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2相对于铰链轴103的定位面积更大,定位效果更好。 本技术实施例中,为进一步加强对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所提供的预紧力,以紧固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1、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2及铰链轴103三者之间稳固关系,优选的,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用于给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1提供预紧力的第二卡簧;用于给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2提供预紧力的第三卡簧及第四卡簧;其中,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1与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2之间预留有套设第二卡簧及第三卡簧的空隙;第二卡簧、第三卡簧及第四卡簧的内径与铰链轴103的外径相适配;第二卡簧、第三卡簧及第四卡簧分别套设在铰链轴103的外壁上;且第二卡簧位于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1的另一侧端部,用于对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推力轴承组合机构,用于套设在直升机尾桨夹内部的铰链轴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及第一卡簧;其中,所述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所述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及所述第一卡簧的内径分别与所述铰链轴的外径相适配;所述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所述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及所述第一卡簧分别套设在所述铰链轴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一卡簧位于所述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一侧端部,用于对所述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提供预紧力;所述第一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位于所述第一卡簧与所述第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成丹尼斯·勒鲁瓦·费特斯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易瓦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