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原位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13825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原位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包括气动源系统、溶配药系统、原位注入系统和注入井系统的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装置,该装置可以修复饱和层和非饱和层中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其通过在污染区域根据污染分布、水文地质等条件布设注射井,通过注入系统将溶配药系统配置的氧化药剂以一定压力注入到污染区域修复目标污染物。该装置注入井通过三种密封材料三层密封,集成性好,可快速拆卸,是一种修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经济且快速的原位修复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包括气动源系统、溶配药系统、原位注入系统和注入井系统的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装置,该装置可以修复饱和层和非饱和层中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其通过在污染区域根据污染分布、水文地质等条件布设注射井,通过注入系统将溶配药系统配置的氧化药剂以一定压力注入到污染区域修复目标污染物。该装置注入井通过三种密封材料三层密封,集成性好,可快速拆卸,是一种修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经济且快速的原位修复装置。【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原位修复装置及方法,属于原位土壤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包括异位和原位两大类,这决定了污染场地修复设备也分为原位修复装置和异位修复装置。异位主要是指挖掘及后处理,即通过机械、人工等手段,使土壤离开原位置,再采用化学物理或生物等多种方法对其后处理、处置和再利用。异位修复技术涉及到挖土和转运,过程中存在二次污染的危险,存在明显不足。原位修复技术在近年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美国自80年代中期以来,已经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原位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一些新的原位修复技术应运而生,如原位化学氧化和原位气相抽提等。原位化学氧化技术是指通过原位修复装置向土壤中投加化学氧化剂使其与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实现污染物去除净化的目的,该技术可同时处理多种污染物,处理效率较高。 目前,已经有一些单位或者个人开展了一些有关原位有机污染场地修复装置的研究,现有的原位修复装置药剂注入主要分两类,一类为钻杆注入,一类为注入井注入。钻杆注入是把配置好的药剂以一定压力通过注入钻杆注入到污染区从而修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在专利号为US 2002/0143226A1和专利号为US006457905的美国专利中公开了两种化学氧化原位钻杆注入修复装置,这两种修复装置分别通过螺旋钻杆或注射长矛将化学氧化剂注入到污染土和地下水中,但该两种修复装置溶配药系统过于分散,增加了设计和操作的复杂性。在专利号NO US 2003/0069142的美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原位化学氧化注入井修复装置,该装置是通过在地下设置导流板导流地下水流经装有固体粉末状药剂的筛管,筛管内的药剂溶解后随着地下水流向通过导流挡板扩散到目标区域从而修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但设置地下导流板增加了工程实施难度,利用地下水溶解药剂会降低原位修复的效率。在专利号为US 2008/0174571A1的美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原位化学氧化注入井修复装置,该修复装置通过注入井向污染区注入过氧化氢、臭氧及压缩空气氧化修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但该修复系统注入井密封为单层膨润土密封,密封较单一,当注入压力较大时,可能会出现密封泄露涌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优化的有机污染土壤原位化学氧化注入系统及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原位修复装置,包括四个子系统:即气动源系统、溶配药系统、原位注入系统和注入井系统; 所述气动源系统包括配电箱、空压机、空气过滤罐、电缆和供气管线,所述配电箱和空压机之间由电缆相连接,空压机和空气过滤罐之间由供气管线相连接; 所述溶配药系统包括活化药剂存储罐、加药泵、混合药剂搅拌罐、气动搅拌机、三通、混合药剂输送管、活化药剂输送管和加水管线,所述活化药剂存储罐和加药泵的入口之间连接有活化药剂输送管,加药泵的出口通过活化药剂输送管与混合药剂搅拌罐的进料口相连通,混合药剂搅拌罐上设有气动搅拌机,混合药剂搅拌罐的下部设有药剂出料口,所述加水管线与混合药剂搅拌罐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两个混合药剂搅拌罐的药剂出料口通过混合药剂输送管分别与三通相连通,空气过滤罐的出口端通过供气管线分别与加药泵和气动搅拌机相连通; 所述原位注入系统包括注入泵、混合药剂输送管、快速接头、分流装置、压力表及水表,所述注入泵的入口通过混合药剂输送管与三通相连通,注入泵的出口与混合药剂输送管的一端相连(注入泵出口装有压力表),混合药剂输送管的另一端与水表的一端相连接,水表的另一端与混合药剂输送管的一端相连接,混合药剂输送管的另一端通过快速接头与分流装置主管路相连接(分流装置上装有压力表),分流装置分支管路通过快速接头与混合药剂输送管的一端相连通、混合药剂输送管的另一端通过快速接头及转换接头与注入井相连通,空气过滤罐的出口端通过供气管线与注入泵相连通。 所述注入井系统包括转换接头、水泥和膨润土混料(质量比1:1)、膨润土、白管、石英砂、筛管和井堵,所述筛管的下端连接有井堵,筛管的上端与白管的下端相连接,白管的上端与转换接头的一端相连接,转换接头的另一端与快速接头的一端相连接,快速接头的另一端与混合药剂输送管相连接,注入井管外的钻孔内从下到上依次装填填料为石英砂、膨润土、水泥和膨润土混料(质量比1:1)以及混凝土。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原位修复装置,其修复方法为:先开启空压机,接着开启分流装置主管路及某一分支管路阀门,然后再开启注入泵气动阀;停止注入混合药剂时,先关闭注入泵气动阀,再关闭分流装置主管路及分支管路阀门;注射时,混合药剂的注入压力控制在0.01?0.08Mpa范围内,单次注入量控制在0.093?0.153m3/次,单井每天注入量范围为0.163?0.438m3/天,单次注入后休整20分钟,然后再次注射直至设计注入量,注射后反应40天。 本专利技术针对目前一些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原位修复装置面临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包括气动源系统、溶配药系统、原位注入系统和注入井系统的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装置,该修复装置在污染区域根据污染分布、水文地质等条件布设注射井,通过注入系统将溶配药系统配置的氧化药剂以一定压力注入到目标区域修复污染物,该装置可以修复饱和和非饱和层中土壤和地下水有机污染,该装置不设置地下导流板,而通过在污染区域根据污染分布、水文地质等条件布设注射井注射药剂,该装置不通过地下水溶解药剂,而是通过溶配药系统溶解氧化药剂以一定压力注入到目标区域修复污染物,该装置注入井非单层密封,而通过三种密封材料三层密封,能更好的防止注入压力较大时涌浆问题,该装置能修复深层污染土和地下水,集成性好,且可快速拆卸,是一种修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经济且快速的修复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一:修复装置设计操作相对简单,注入井与混合药剂输送管连接采用快速接头方式连接,拆卸简单操作灵活。 二:修复装置集成性相对较好,优越于需多个药剂溶配装置的原位注入系统,药剂混合反应更充分。 三:修复装置使用范围宽泛,优越于原位气相抽提装置只能处理非饱和层污染土,该系统还能够兼顾饱和层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也省去了污染尾气处理装置。 四:修复装置注入井可长期使用,解决了用注入钻杆注入药剂不能间断注入问题,注入井采用膨润土、水泥和膨润土混料(质量比为1:1)及混凝土三层密封,在较大注入压力时能有效的防止涌浆。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原位修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注入井2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注入井22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I为配电箱,2为空压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原位修复装置,包括四个子系统:即气动源系统、溶配药系统、原位注入系统和注入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源系统包括配电箱、空压机、空气过滤罐、电缆和供气管线,所述配电箱和空压机之间由电缆相连接,空压机和空气过滤罐之间由供气管线相连接;所述溶配药系统包括活化药剂存储罐、加药泵、混合药剂搅拌罐、气动搅拌机、三通、混合药剂输送管、活化药剂输送管和加水管线,所述活化药剂存储罐和加药泵的入口之间连接有活化药剂输送管,加药泵的出口通过活化药剂输送管与混合药剂搅拌罐的进料口相连通,混合药剂搅拌罐上设有气动搅拌机,混合药剂搅拌罐的下部设有药剂出料口,所述加水管线与混合药剂搅拌罐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两个混合药剂搅拌罐的药剂出料口通过混合药剂输送管分别与三通相连通,空气过滤罐的出口端通过供气管线分别与加药泵和气动搅拌机相连通;所述原位注入系统包括注入泵、混合药剂输送管、快速接头、分流装置、压力表和表,所述注入泵的入口通过混合药剂输送管与三通相连通,注入泵的出口与混合药剂输送管的一端相连,混合药剂输送管的另一端与水表的一端相连接,水表的另一端与混合药剂输送管的一端相连接,混合药剂输送管的另一端通过快速接头与分流装置主管路相连接,分流装置分支管路通过快速接头与混合药剂输送管的一端相连通、混合药剂输送管的另一端通过快速接头及转换接头与注入井相连通,空气过滤罐的出口端通过供气管线与注入泵相连通;所述注入井系统包括转换接头、水泥和膨润土混料、膨润土、白管、石英砂、筛管和井堵,所述筛管的下端连接有井堵,筛管的上端与白管的下端相连接,白管的上端与转换接头的一端相连接,转换接头的另一端与快速接头相连接,快速接头与混合药剂输送管相连接,注入井管外的钻孔内从下到上依次装填填料为石英砂、膨润土、水泥和膨润土混料以及混凝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书鹏郭丽莉崔双超杨乐巍汪福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