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磁流量计式智能可投捞配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06871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3:35
一种内磁流量计式智能可投捞配注器,它涉及一种配注器,具体涉及一种内磁流量计式智能可投捞配注器。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油田注聚合物井所用的偏心配注器,不能实现连续调节注入量,无法精确注入以及密封差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上接头体、上电缆体、插针体、插针桥接件、插针锁紧螺母、电机壳体、轴承壳体、连接体、上外壳体、下接头体、中心管体、轴承组顶丝、刚性联轴节、防转体、中间电缆接头组件、上电缆接头组件、轴器连接杆、车式密封安装架、轴承组件、车式密封、压力传感器、电机、堵塞器、电缆接头体、丝杠、第二内磁流量计、第一内磁流量计、无线传输模块和无线充电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油田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磁流量计式智能可投捞配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内磁流量计式智能可投捞配注器包括上接头体(1)、上电缆体(2)、插针体(3)、插针桥接件(4)、插针锁紧螺母(5)、电机壳体(6)、轴承壳体(7)、连接体(8)、上外壳体(9)、下接头体(10)、中心管体(11)、轴承组顶丝(12)、刚性联轴节(13)、防转体(14)、中间电缆接头组件(15)、上电缆接头组件(16)、轴器连接杆(17)、车式密封安装架(18)、轴承组件(19)、车式密封(20)、压力传感器(21)、电机(22)、堵塞器(23)、电缆接头体(24)、丝杠(26)、第二内磁流量计(27)、第一内磁流量计(28)、无线传输模块(29)和无线充电模块(30),连接体(8)、中心管体(11)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中心管体(11)的上端插装在连接体(8)的下端内,上电缆体(2)、插针体(3)、电机壳体(6)、轴承壳体(7)由上至下依次套装在连接体(8)的外侧壁上,上外壳体(9)、下接头体(10)由上至下依次套装在中心管体(11)的外侧壁上,上接头体(1)套装在连接体(8)的上端,插针体(3)通过插针桥接件(4)安装在插针体(3)的第一环形腔体(3‑1)内,压力传感器(21)的上部插装在电机壳体(6)的第二环形腔体(6‑1)内,压力传感器(21)的下部插装在轴承壳体(7)的第三环形腔体(7‑1)内,第一环形腔体(3‑1)、第二环形腔体(6‑1)、第三环形腔体(7‑1)组成外腔体,电机(22)、防转体(14)、刚性联轴节(13)、轴器连接杆(17)、丝杠(26)、堵塞器(23)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所述外腔体内,防转体(14)安装在电机(22)上,电机(22)的转动轴通过刚性联轴节(13)与轴器连接杆(17)的上端连接,轴器连接杆(17)的下端与丝杠(26)的上端连接,丝杠(26)的下端与堵塞器(23)的上端连接,车式密封(20)通过车式密封安装架(18)套装在丝杠(26)的外侧壁上,轴承组件(19)套装在丝杠(26)的外侧壁上,且轴承组件(19)位于车式密封(20)的上方,中间电缆接头组件(15)、上电缆接头组件(16)、电缆接头体(24)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中心管体(11)内,第一内磁流量计(28)、无线传输模块(29)和无线充电模块(30)由上至下依次套装在上接头体(1)的外侧壁上,第二内磁流量计(27)套装在下接头体(10)下端的外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隆球周德开符兴宇王武义宋文平李天龙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