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型导热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热传导技术领域。它是为了解决现有强迫对流换热存在噪声大、故障多、传热效率低、耗能大的问题,及负压蒸汽式热管存在工质对环境有污染的问题。它包含两端密闭的金属管、超临界二氧化碳液体;两端密闭的金属管的内部中充满超临界二氧化碳液体,两端密闭的金属管的轴线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或垂直设置使用,两端密闭的金属管的上侧端为放热端,两端密闭的金属管的下侧端为吸热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重力为动力,将热能从低端高速传递到高端,其传热系数为金属的几十倍以上。并具有结构简单、无活动零件、造价低廉、不用维护、绿色环保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重力型导热管,本专利技术属于热传导
。它是为了解决现有强迫对流换热存在噪声大、故障多、传热效率低、耗能大的问题,及负压蒸汽式热管存在工质对环境有污染的问题。它包含两端密闭的金属管、超临界二氧化碳液体;两端密闭的金属管的内部中充满超临界二氧化碳液体,两端密闭的金属管的轴线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或垂直设置使用,两端密闭的金属管的上侧端为放热端,两端密闭的金属管的下侧端为吸热端。本专利技术利用重力为动力,将热能从低端高速传递到高端,其传热系数为金属的几十倍以上。并具有结构简单、无活动零件、造价低廉、不用维护、绿色环保的优点。【专利说明】重力型导热管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传导
。
技术介绍
现有产品中强迫对流换热多是利用通风机或泵,驱动工作流体-空气或液体流经发热表面,把热量带走的一种冷却方法,它的缺点是噪声大、故障多、传热效率低、耗能大。还有负压蒸汽式热管的导热效果非常好,但其导热功率相对较小,同时其内部的工质一般都对环境有污染,一旦泄漏将对环境带来无法弥补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强迫对流换热存在噪声大、故障多、传热效率低、耗能大的问题,及负压蒸汽式热管存在工质对环境有污染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重力型导热管。 所述重力型导热管,它包含两端密闭的金属管、超临界二氧化碳液体;两端密闭的金属管的内部中充满超临界二氧化碳液体,两端密闭的金属管的轴线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或垂直设置使用,两端密闭的金属管的上侧端为放热端,两端密闭的金属管的下侧端为吸热端。 本专利技术利用重力为动力,将热能从低端高速传递到高端,其传热系数为金属的几十倍以上。并具有结构简单、无活动零件、造价低廉、不用维护、绿色环保的优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进行说明,本【具体实施方式】由两端密闭的金属管1、超临界二氧化碳液体2组成;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的内部中充满超临界二氧化碳液体2,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的轴线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或垂直设置使用,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的上侧端为放热端,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的下侧端为吸热端。 所述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的材质可为铁、铜、铜合金、铝合金或不锈钢。 所述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在温度60度?100度时的内部压力设置为7.3Mpa?lOMpa。 所述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的内直径为lmnTlOmm。 所述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的壁厚根据所选金属的许用应力计算。 工作原理: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的轴线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或垂直设置时,当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的下侧端被加热时,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下侧端内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液体2受热膨胀,使其密度减小而变轻,而向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的上侧端流动,在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的上侧端放热降温后密度增大,又回流到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的下侧端,周而复始形成对流。 因超临界二氧化碳液体2的粘度接近气体和微小温度的变化会导致其密度大比例变化,进而使其对流速度非常快,并能实现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的下侧端与上侧端有微小的正温差,就可产生高速对流,实现热能传导。 【具体实施方式】二:参见图2进行说明,本【具体实施方式】在【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基础上增加有非导热材质的细管3 ;非导热材质的细管3设置在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中,非导热材质的细管3的两端口与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的内侧两端之间都设置有间隙3-1,非导热材质的细管3的外圆面与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的内圆面之间设置有间隙3-2,并使非导热材质的细管3完全浸没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液体2中。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二中,因非导热材质的细管3的材质为非导热材料,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液体2产生对流时,高温低密度超临界二氧化碳液体2从非导热材质的细管3外圆面与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的内圆面之间的间隙3-2上升流到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的上侧端,放热降温后,低温大密度临界二氧化碳液体2从非导热材质的细管3内孔中回流到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的下侧端再受热,形成环路。 所述非导热材质的细管3的内直径0.5mnT3mm。【权利要求】1.重力型导热管,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超临界二氧化碳液体(2); 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的内部中充满超临界二氧化碳液体(2),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的轴线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或垂直设置使用,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的上侧端为放热端,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的下侧端为吸热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型导热管,其特征在于它增加有非导热材质的细管(3);非导热材质的细管(3)设置在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中,非导热材质的细管(3)的两端口与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的内侧两端之间都设置有间隙(3-1),非导热材质的细管(3)的外圆面与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的内圆面之间设置有间隙(3-2),并使非导热材质的细管(3)完全浸没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液体(2)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型导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的材质可为铁、铜、铜合金、铝合金或不锈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型导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在温度60度?100度时的内部压力设置为7.3Mpa?10Mpa。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型导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端密闭的金属管(I)的内直径为lmm?10mm。【文档编号】F28D15/02GK104180694SQ201310189552【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21日 【专利技术者】雷涛 申请人:哈尔滨翔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重力型导热管,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两端密闭的金属管(1)、超临界二氧化碳液体(2);两端密闭的金属管(1)的内部中充满超临界二氧化碳液体(2),两端密闭的金属管(1)的轴线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或垂直设置使用,两端密闭的金属管(1)的上侧端为放热端,两端密闭的金属管(1)的下侧端为吸热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涛,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翔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