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隔板的锻造件中转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06400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带隔板的锻造件中转小车,包括车架和车厢,车架前部设置有前轮,车架中部通过后轮架连接有后轮,后轮架支起车架成一定倾斜角;车架前部设置有前厢架,前厢架上端设置有转轴,转轴上连接着前厢盖;前厢盖连接着活动固定在前厢架上的拉板的一端,拉板的另一端通过拉绳连接到固定在车体上的绞盘上,拉板上端通过拉簧连接到前厢架上;车厢的两侧设置有侧厢板,其一侧的侧厢板上开有卡槽,另一侧侧厢板的内侧上设置有支撑块,与卡槽以及支撑块配合设置有隔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隔板的锻造件中转小车,用于解决锻造件人工装箱转运效率低、费时费力的问题,以提高生产效率,避免操作疲劳;并且有效避免卸料时撞击导致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一种带隔板的锻造件中转小车,包括车架和车厢,车架前部设置有前轮,车架中部通过后轮架连接有后轮,后轮架支起车架成一定倾斜角;车架前部设置有前厢架,前厢架上端设置有转轴,转轴上连接着前厢盖;前厢盖连接着活动固定在前厢架上的拉板的一端,拉板的另一端通过拉绳连接到固定在车体上的绞盘上,拉板上端通过拉簧连接到前厢架上;车厢的两侧设置有侧厢板,其一侧的侧厢板上开有卡槽,另一侧侧厢板的内侧上设置有支撑块,与卡槽以及支撑块配合设置有隔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隔板的锻造件中转小车,用于解决锻造件人工装箱转运效率低、费时费力的问题,以提高生产效率,避免操作疲劳;并且有效避免卸料时撞击导致损耗。【专利说明】一种带隔板的锻造件中转小车
本技术涉及锻造件运转工具,更具体地来说,特别是涉及一种带隔板的锻造件中转小车。
技术介绍
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锻压(锻造与冲压)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通过锻造能消除金属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铸态疏松等缺陷,优化微观组织结构,同时由于保存了完整的金属流线,锻件的机械性能一般优于同样材料的锻铸。相关机械中负载高、工作条件严峻的重要零件,除形状较简单的可用轧制的板材、型材或焊接件外,多采用锻件。 根据成形机理,锻造可分为自由锻、模锻、碾环、特殊锻造。模锻是金属坯料在具有一定形状的锻模膛内受压变形而获得锻件,模锻一般用于生产重量不大、批量较大的零件。 在批量生产出锻造件毛坯后,需要流转到下一工序,或者装箱运送到相应的客户。由于锻造件金属材质,有一定的重量,采用批量生产的锻造件流水线作业时,从流水线下来的锻造件,传统的做法是人工取放、装箱、转运,这样费时费力,且效率低容易导致操作疲劳,不利于推广应用;并且整箱锻造件在取出时,倾倒的过程中会导致碰撞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隔板的锻造件中转小车,用于解决锻造件人工装箱转运效率低、费时费力的问题,以提高生产效率,避免操作疲劳;并且有效避免卸料时撞击导致损耗。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隔板的锻造件中转小车,它包括车架(I)和车厢(2),所述车架(I)前部设置有前轮(103),车架(I)中部通过后轮架(105)连接有后轮(101 ),所述后轮架(105)支起车架(I)成一定倾斜角;所述车架(I)前部设置有前厢架(3 ),前厢架(3 )上端设置有转轴(301),转轴(301)上连接着前厢盖(4 );所述前厢盖(4)连接着活动固定在前厢架(3)上的拉板(5)的一端,所述拉板(5)的另一端通过拉绳(7 )连接到固定在车体上的绞盘(8 )上,所述拉板(5 )上端通过拉簧(6 )连接到前厢架(3)上;所述车厢(2)的两侧设置有侧厢板(201),其一侧的侧厢板(201)上开有卡槽(202),另一侧侧厢板(201)的内侧上设置有支撑块(203),与所述卡槽(202)以及支撑块(203)配合设置有隔板(9)。。 进一步的,所述卡槽(202)与支撑块(203)以及隔板(9)成组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绞盘(8 )安装在车厢(2 )的侧厢板(201)的外侧面上,靠近车架(I)的末端。 进一步的,所述前厢盖(4)的下端设置有卡销(401),其与固定在前厢架(3)上的挡块(302)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后轮(101)处设置有脚刹(102 )。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I)末端设置有推手(104)。 如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利用倾斜的车身自动导向接住从传送带流下来的锻造件,无需人工再次从传送带转运到运转箱;2、当小车装件满后,人工推动小车移动到指定的地方,再次加工或者装箱送给客户;3、小车前部设置有拆卸式的前厢盖,可以通过绞盘打开和关闭,方便卸料;4、车厢内设置有隔板,便于分段收集锻造件,从而可以分开倾倒,避免撞击损耗。在以上运转过程中,人工耗费的时间和劳动力比较少,省时省力,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也同时避免了操作疲劳。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数字标注表示为:1、车架;2、车厢;3、前厢架;4、前厢盖;5、拉板;6、拉簧;7、拉绳;8、绞盘;9、隔板;101、后轮;102、脚刹;103、前轮;104、推手;105、后轮架;201、侧厢板;202、卡槽;203、支撑块;301、转轴;302、挡块;401、卡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结构关系为:它包括车架I和车厢2,所述车架I前部设置有前轮103,车架I中部通过后轮架105连接有后轮101,所述后轮架105支起车架I成一定倾斜角;所述车架I前部设置有前厢架3,前厢架3上端设置有转轴301,转轴301上连接着前厢盖4 ;所述前厢盖4连接着活动固定在前厢架3上的拉板5的一端,所述拉板5的另一端通过拉绳7连接到固定在车体上的绞盘8上,所述拉板5上端通过拉簧6连接到前厢架3上;所述车厢2的两侧设置有侧厢板201,其一侧的侧厢板201上开有卡槽202,另一侧侧厢板201的内侧上设置有支撑块203,与所述卡槽202以及支撑块203配合设置有隔板9。 优选的,所述卡槽202与支撑块203以及隔板9成组设置。图1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共设置有两组。 优选的,所述绞盘8安装在车厢2的侧厢板201的外侧面上,靠近车架I的末端。 优选的,所述前厢盖4的下端设置有卡销401,其与固定在前厢架3上的挡块302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后轮101处设置有脚刹102。 优选的,所述车架I末端设置有推手104。 具体使用时,先将前厢盖4关闭:手拉侧厢板201上的绞盘8,通过拉绳7,带动拉板5克服拉板5上端拉簧6的阻力,绕固定在前厢架3上的轴逆时针向上转动,从而带动与拉板5相连的前厢盖4逆时针绕转轴301运动,从而盖住车厢2的前端。 然后,将本技术小车推行到传送带的下料端,使倾斜的车身的车厢口接住传送带下料端流下的锻造件,斜面很好地起到导向以及减速的作用,避免锻造件自由掉落造成撞伤。锻造件通过倾斜的车厢滑到底部,即小车的前端前厢盖4处。当锻造件填装到车厢2内卡槽202与支撑块203的连线附近之下时,从卡槽202内插入隔板9 一直延伸到支撑块203上,然后再次填装锻造件;待到下一个隔板9也同样如此;依次滑下的锻造件装满车厢后,即可推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隔板的锻造件中转小车,它包括车架(1)和车厢(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前部设置有前轮(103),车架(1)中部通过后轮架(105)连接有后轮(101),所述后轮架(105)支起车架(1)成一定倾斜角;所述车架(1)前部设置有前厢架(3),前厢架(3)上端设置有转轴(301),转轴(301)上连接着前厢盖(4);所述前厢盖(4)连接着活动固定在前厢架(3)上的拉板(5)的一端,所述拉板(5)的另一端通过拉绳(7)连接到固定在车体上的绞盘(8)上,所述拉板(5)上端通过拉簧(6)连接到前厢架(3)上;所述车厢(2)的两侧设置有侧厢板(201),其一侧的侧厢板(201)上开有卡槽(202),另一侧侧厢板(201)的内侧上设置有支撑块(203),与所述卡槽(202)以及支撑块(203)配合设置有隔板(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立新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有孚乾泰铝锻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