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门盘杆校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02795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1:22
一种气门盘杆校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设有第一轴、第二轴和一个摆轮校正机构,第一轴上固定有一对上辊轮,第二轴上固定有一对下辊轮,摆轮校正机构包括摆臂、摆杆、第四轴、校正辊轮、校正锥轮、限位压轮和恒力气缸,动力通过蜗轮蜗杆机构带动第一轴、第二轴、第四轴同向同速旋转;左右摆动的摆臂可带动校正辊轮、校正锥轮左右摆动,实现气门工件的杆端校直及盘端校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杠杆机构、连杆机构及偏心轮机构的巧妙组合,实现气门工件盘杆校直的系列动作,其结构设计精巧,功效高,性能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气门盘杆校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设有第一轴、第二轴和一个摆轮校正机构,第一轴上固定有一对上辊轮,第二轴上固定有一对下辊轮,摆轮校正机构包括摆臂、摆杆、第四轴、校正辊轮、校正锥轮、限位压轮和恒力气缸,动力通过蜗轮蜗杆机构带动第一轴、第二轴、第四轴同向同速旋转;左右摆动的摆臂可带动校正辊轮、校正锥轮左右摆动,实现气门工件的杆端校直及盘端校正。本专利技术通过杠杆机构、连杆机构及偏心轮机构的巧妙组合,实现气门工件盘杆校直的系列动作,其结构设计精巧,功效高,性能可靠。【专利说明】气门盘杆校直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气门的加工设备,尤其是一种气门毛坯热处理后的校直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气门毛坯通常是由棒料电镦锻压或精铸并经热处理而成,在制作过程中,会出现弯曲变形,如果不进行校直处理会直接影响到后续零件的加工,甚至出现相当数量的废品。传统工艺多采用人工手动校直,校直量难以精确控制,校直精度及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难以满足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国际上只有德国MAE、意大利GALDABIN1、日本东和精机等少数发达国家生产气门加工设备,但主要为本集团内企业配套,且价格昂贵,供货周期长,维护费用高。在国内,多采用圆棒校直机进行气门杆部的校直。中国专利申请200910222533.3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气门加热盘杆校直机,气门杆部的校直采用两辊对辊的方式实现,类似搓丝机加工螺纹的方式,通过调整两辊间距离控制校直力,校直效果差;其盘部校正通过锥度滚珠实现,由于校直反作用力由锥度滚珠承载,其强度不足,极易卡死,应用中大都需要再次进行人工校正。气门制造行业需要一种可对气门杆部和盘部同时进行校直而不需人工再次校正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气门盘杆校直机,其校直效率高,校直效果好。 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设有第一轴、第二轴和一个摆轮校正机构,第一轴与第二轴为水平轴,第一轴设于第二轴上侧,第一轴的轴线与第二轴的轴线所在平面垂直于水平面,所述第一轴上固定有一对上辊轮、所述第二轴上固定有一对下辊轮,动力通过蜗轮蜗杆机构带动第一轴、第二轴同向同速旋转;所述摆轮校正机构包括一个叉形臂、一个与第一轴平行的第三轴、一个杠杆机构、一对摆臂、一个校正辊轮、一个校正锥轮、一个反作用力锥形辊;所述叉形臂的上端通过一个水平方向延伸的联接臂与固定于第一轴上的一个偏心轮相联接,偏心轮可带动联接臂左右摆动,所述叉形臂的的下端与所述杠杆机构相联接;所述杠杆机构包括摆杆和恒力气缸,摆杆的上端铰接于叉形臂的下端,摆杆的下端与恒力气缸铰接,摆杆的中部通过一个套孔装配并键联接于第三轴上;所述一对摆臂的基部分别固定于第三轴上,一对摆臂的上端通过轴承联接有第四轴,校正辊轮和校正锥轮固定于第四轴上,第四轴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与第二轴联接,第四轴与第二轴同向同速旋转;所述叉形臂的下端与第一轴位置相对的一侧设有限位压轮,恒力气缸的拉力使限位压轮始终保持与叉形臂下端侧面相接触的状态;所述第一轴旋转时,偏心轮驱动叉形臂的下端绕限位压轮的接触点左右摆动,同时带动摆杆绕第三轴左右摆动,摆杆通过第三轴带动一对摆臂左右摆动,摆臂带动校正辊轮、校正锥轮左右摆动;所述一对上辊轮与一对下辊轮上下相对设置,上下相对辊轮的轮面相互靠近但不接触,上下相对辊轮的轮面交接区域构成V形校正夹持区,所述一对上辊轮的轮缘上设有一对入料槽,所述一对下辊轮的轮缘上设有一对卸料槽;所述校正辊轮的设置位置与V形校正夹持区中部相对应,校正锥轮的设置位置与进入V形校正夹持区的气门工件的盘部位置相对应;所述反作用力锥形辊设于与校正锥轮位置相对应的机座上,并且与校正锥轮相匹配。 其原理是: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校直机构采用三辊校正方式,通过气门工件在传送过程中旋转同时摆动加压的方式实现校直。设备对上辊轮、下辊轮、校正辊轮和校正锥轮选择适宜的直径,在上辊轮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气门工件可跟随反向旋转数圈,在此过程中,完成了一个气门工件的杆端校直及盘端即被校正。上辊轮每旋转一周可完成一个气门工件的校正工作。 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校直原理是利用金属的可锻性进行压力校直,它是施以外加静载荷使之产生反向变形以达到校直的一种方法。实施压力校直时,在工件两端支撑,中间加压,故又称为三点反弯式校直。 具体过程是:电机经带传动减速,并通过蜗轮蜗杆机构将动力同步传递到两水平轴(第一轴、第二轴),两水平轴带动其上的两对辊轮(一对上辊轮和一对下辊轮)同速同向转动,两水平轴通过两对轴承分别支承在机座上;一对摆臂的基部分别固定于第三轴上,一对摆臂的上端通过轴承联接有第四轴,校正辊轮和校正锥轮固定于第四轴上,第四轴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与第二轴联接获取动力,第四轴与第二轴、第一轴同向同速旋转。 工作时,气门工件由机座上方的气动单放机构落料进入一对上辊轮的一对入料槽内,气门工件的杆部由左右两个上辊轮的一对入料槽承接,上辊轮在旋转中将气门工件带入一对上辊轮与一对下辊轮之间的V形校正夹持区,V形校正夹持区是气门工件的校正工作位置,气门工件跟随反向旋转,此时,摆轮校正机构动作,一对摆臂左右摆动,带动校正辊轮左右摆动,在摆动中,校正辊轮压向气门工件的杆部中部,进行杆端校直;同时位于校正辊轮一侧的校正锥轮依靠锥面产生的径向力和轴向力作用于气门工件盘部45°斜面上,而在相反方向通过轴承固定在相应位置机座上的反作用力锥形辊,由于同样带有锥度,可以限制气门工件盘部的移动并承受校正锥轮在径向和轴向的校正力。校正锥轮和反作用力锥形辊的轴向都是可调的,以充分保证与气门工件锥面的紧密贴合,它们都是通过轴承空转,且与气门工件锥面之间无相对运动,使得校正时无相互之间的摩擦磨损,由此,气门工件盘部在校正锥轮的推压和180°方向的反作用力锥形辊的顶抵两个相反方向力的作用下被校正。上辊轮每转一圈(同时下辊轮、校正辊轮、校正锥轮也转一圈),气门工件在摩擦力作用下跟随反向旋转数圈,气门工件旋转中被反复校正,运转中入料槽与卸料槽相互衔接,被校正的气门工件进入一对下辊轮上的一对卸料槽内,下辊轮旋转至卸料槽位于底部位置时,气门工件因自重从卸料槽自动滑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摆轮校正机构的工作原理:第一轴旋转时,在固定于第一轴的偏心轮作用下,联接臂带动叉形臂的上端左右摆动,叉形臂的下端绕限位压轮的接触点左右摆动(限位压轮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杠杆支点),叉形臂的下端左右摆动时,带动摆杆上端左右摆动,同时摆杆通过第三轴带动一对摆臂左右摆动,摆臂带动校正辊轮、校正锥轮左右摆动。恒力气缸的拉力作用在于保持限位压轮轮面始终与叉形臂下端侧面相接触,达到促使联接臂、叉形臂、及摆杆三者形成的连杆机构的联接状态保持为绷紧状态(非松散状态)。在摆杆上端左右摆动时,摆杆下端随之左右摆动,在保持恒定拉力的情况下,恒力气缸的活塞杆也随之伸出或回缩,如此往复运行,实现摆轮校正机构有序运转。 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结构设计精巧。本专利技术通过杠杆机构、连杆机构及偏心轮机构的巧妙组合,实现气门工件盘杆校直的系列动作,其校直机构采用三辊校正方式,气门工件在传送过程中旋转同时摆动加压,上辊轮每旋转一周可完成一个气门工件的校正。 2、功效高。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门盘杆校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设有第一轴、第二轴和一个摆轮校正机构,第一轴与第二轴为水平轴,第一轴设于第二轴上侧,第一轴的轴线与第二轴的轴线所在平面垂直于水平面,所述第一轴上固定有一对上辊轮、所述第二轴上固定有一对下辊轮,动力通过蜗轮蜗杆机构带动第一轴、第二轴同向同速旋转;所述摆轮校正机构包括一个叉形臂、一个与第一轴平行的第三轴、一个杠杆机构、一对摆臂、一个校正辊轮、一个校正锥轮、一个反作用力锥形辊;所述叉形臂的上端通过一个水平方向延伸的联接臂与固定于第一轴上的一个偏心轮相联接,偏心轮可带动联接臂左右摆动,所述叉形臂的的下端与所述杠杆机构相联接;所述杠杆机构包括摆杆和恒力气缸,摆杆的上端铰接于叉形臂的下端,摆杆的下端与恒力气缸铰接,摆杆的中部通过一个套孔装配并键联接于第三轴上;所述一对摆臂的基部分别固定于第三轴上,一对摆臂的上端通过轴承联接有第四轴,校正辊轮和校正锥轮固定于第四轴上,第四轴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与第二轴联接,第四轴与第二轴同向同速旋转;所述叉形臂的下端与第一轴位置相对的一侧设有限位压轮,恒力气缸的拉力使限位压轮轮面始终保持与叉形臂下端侧面相接触的状态;所述第一轴旋转时,偏心轮驱动叉形臂的下端绕限位压轮的接触点左右摆动,同时带动摆杆绕第三轴左右摆动,摆杆通过第三轴带动一对摆臂左右摆动,摆臂带动校正辊轮、校正锥轮左右摆动;所述一对上辊轮与一对下辊轮上下相对设置,上下相对辊轮的轮面相互靠近但不接触,上下相对辊轮的轮面交接区域构成V形校正夹持区,所述一对上辊轮的轮缘上设有一对入料槽,所述一对下辊轮的轮缘上设有一对卸料槽;所述校正辊轮的设置位置与V形校正夹持区中部相对应,校正锥轮的设置位置与进入V形校正夹持区的气门工件的盘部位置相对应;所述反作用力锥形辊设于与校正锥轮位置相对应的机座上,并且与校正锥轮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平刘文军贺光平郭文良况翔陈斌
申请(专利权)人:零八一电子集团四川天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