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牵引绳绳头自动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01476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0:39
一种电梯轿厢牵引绳绳头自动调整装置,属于电梯配件技术领域。包括底架,设在对应于电梯轿厢上下运行的井道的顶部,在底架朝向上的一侧分布有一组导柱;绳头板,套置在一组导柱上,在绳头板的中央位置固定螺杆配合螺母,在绳头板朝向上的一侧还设绳头板上行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顶板,与一组导柱的顶部固定;螺杆,其上端支承在顶板上且伸展到顶板的上方、下端与螺杆配合螺母配合;螺杆驱动机构,设在对应于电梯轿厢上下运行的井道的顶部,且与螺杆的上端连接;一组绳头固定机构,设在绳头板上。具有调整速度快、调整效果好和操作者操作强度低的长处,并且确保电梯运行安全以及人员出入电梯轿厢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电梯轿厢牵引绳绳头自动调整装置,属于电梯配件
。包括底架,设在对应于电梯轿厢上下运行的井道的顶部,在底架朝向上的一侧分布有一组导柱;绳头板,套置在一组导柱上,在绳头板的中央位置固定螺杆配合螺母,在绳头板朝向上的一侧还设绳头板上行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顶板,与一组导柱的顶部固定;螺杆,其上端支承在顶板上且伸展到顶板的上方、下端与螺杆配合螺母配合;螺杆驱动机构,设在对应于电梯轿厢上下运行的井道的顶部,且与螺杆的上端连接;一组绳头固定机构,设在绳头板上。具有调整速度快、调整效果好和操作者操作强度低的长处,并且确保电梯运行安全以及人员出入电梯轿厢的舒适性。【专利说明】电梯轿厢牵引绳绳头自动调整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梯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电梯轿厢牵引绳绳头自动调整 >J-U ρ?α装直。
技术介绍
如业界所知,若要使电梯轿厢恰到好处地停留在所需的楼层,特别是对于无对重双轿厢垂直上下行电梯而言,如果牵引绳的长度与实际所需长度存在超出合理范围的误差,那么难以甚至无法使两个轿厢同时到达所在楼层的地坪位置。鉴此在对电梯安装、维护和调试的环节中需要对牵引绳作慎重而细致的调整,藉以确保电梯轿厢恰到好处地即准确地到达乘用者所处的楼层地坪,否则地坪与电梯轿厢之间会形成台阶而有失安全,这里所称的台阶是指电梯轿厢的厢腔底板高于或低于应停留的楼层地坪的平面。 已有技术中对电梯轿厢牵引绳的调整方式大都将牵引绳绳头在对应于其端部的紧固件上作调整,这种调整方式不仅调整时间长、调整效果差,而且操作者的作业强度大。 本 申请人:进行了文献检索,仅检取由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3588065A推荐的“一种利用绳轮结构的电梯绳头自动平衡装置”,但是该专利申请方案对于电梯轿厢牵引绳绳头的调整不具有可借鉴的技术启示。为此本 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在本 申请人:的试验室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提高调整速度、有利于显著改善调整效果和有益于显著减轻操作者的作业强度的电梯轿厢牵引绳绳头自动调整装置。 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电梯轿厢牵引绳绳头自动调整装置,包括一底架,该底架在使用状态下设置在对应于电梯轿厢上下运行的井道的顶部,并且在该底架朝向上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分布有一组导柱;一绳头板,该绳头板上下滑动地套置在所述的一组导柱上,并且对应于所述底架的上方,在该绳头板的中央位置固定有一螺杆配合螺母,并且在该绳头板朝向上的一侧还设置有一绳头板上行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一顶板,该顶板在对应于所述绳头板的上方的位置与所述的一组导柱的顶部固定;一用于驱使所述绳头板循着所述的一组导柱上行或下行的螺杆,该螺杆的上端在对应于所述顶板的中央位置转动地支承在顶板上并且伸展到顶板的上方,而螺杆的下端与所述的螺杆配合螺母相配合;一螺杆驱动机构,该螺杆驱动机构在使用状态下同样设置在对应于电梯轿厢上下运行的井道的顶部,并且该螺杆驱动机构在对应于所述顶板的上方的位置与所述螺杆的上端传动连接;一组绳头固定机构,该组绳头固定机构以间隔状态设置在所述绳头板上。 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架呈矩形体或正方体的构造,并且在该底架的中央区域构成有一镂空的底架腔,设置在所述绳头板上的所述一组绳头固定机构与底架腔相对应。 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绳头板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组导柱的位置设置有绳头板导套,绳头板导套与一组导柱滑动配合。 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绳头板上行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为行程开关、微动开关、位置接近开关、干簧管或霍尔感应元件。 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顶板朝向所述螺杆驱动机构的一侧并且位于顶板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压力轴承座,所述螺杆的上端在对应于该压力轴承座的位置通过压力轴承转动地支承在顶板上。 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螺杆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座、电机和联轴节,电机座在使用状态下固定在对应于供电梯轿厢上下运行的井道的顶部,电机固定在电机座上,并且该电机的电机轴朝向下,联轴节连接在电机轴与所述螺杆的上端之间。 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 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螺杆的上端构成有一直径大于螺杆的直径的螺杆凸缘,所述的联轴节与该螺杆凸缘固定连接。 在本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组绳头固定机构各包括弹簧座、绳头吊杆和弹簧,弹簧座直接构成于所述绳头板朝向上的一侧,绳头吊杆以垂直悬臂状态设置在弹簧座上,并且在该绳头吊杆的上端配设有一弹簧座圈和一调整螺母,而在绳头吊杆的下端固定有一绳头锥套,并且在该绳头锥套的绳头锥套腔内设置有一绳头契板,弹簧套置在绳头吊杆的上端,并且该弹簧的上端支承在弹簧座圈上,而下端支承在所述弹簧座上。 在本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绳头契板上构成有牵弓I绳绳头配合槽。 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当要对电梯轿厢牵引绳绳头进行调整时,便由螺杆驱动机构带动螺杆,由螺杆通过螺杆配合螺母带动绳头板升降,由绳头板带动设置其上的一组绳头固定机构上下位移,使电梯轿厢牵引绳绳头连同牵引绳得到调整,确保与牵引绳连接的电梯轿厢停留于与乘用者所处的楼层地坪相一致,具有调整速度快、调整效果好和操作者操作强度低的长处,并且确保电梯运行安全以及人员出入电梯轿厢的舒适性。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技术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 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者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针对正在被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目的在于方便公众理解,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给出了一底架1,该底架I在使用状态下设置在对应于供电梯轿厢上下运行的井道的顶部, 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设置于井道顶部除了设置于建筑物顶层楼板8的情形外,还包括设置于机房钢梁上以及设置于轿厢上梁上的情形。在该底架I朝向上的一侧以间隔分布的状态垂直固定有一组导柱11,在本实施例中,一组导柱11的数量为四根,但是并不能以该数量而限制本技术,例如可以酌情增加导柱11的数量,但至少应当具有四根导柱11。给出了一绳头板2,该绳头板2上下滑动地套置在前述的一组导柱11上,即套设在四根导柱11上,并且对应于底架I的上方,在该绳头板2的中央位置采用螺母固定螺钉211固定有一螺杆配合螺母21,并且在该绳头板2朝向上的一侧还设置有一绳头板上行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22 ;给出了一顶板3,该顶板3在对应于绳头板2的上方的位置用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轿厢牵引绳绳头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架(1),该底架(1)在使用状态下设置在对应于电梯轿厢上下运行的井道的顶部,并且在该底架(1)朝向上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分布有一组导柱(11);一绳头板(2),该绳头板(2)上下滑动地套置在所述的一组导柱(11)上,并且对应于所述底架(1)的上方,在该绳头板(2)的中央位置固定有一螺杆配合螺母(21),并且在该绳头板(2)朝向上的一侧还设置有一绳头板上行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22);一顶板(3),该顶板(3)在对应于所述绳头板(2)的上方的位置与所述的一组导柱(11)的顶部固定;一用于驱使所述绳头板(2)循着所述的一组导柱(11)上行或下行的螺杆(4),该螺杆(4)的上端在对应于所述顶板(3)的中央位置转动地支承在顶板(3)上并且伸展到顶板(3)的上方,而螺杆(4)的下端与所述的螺杆配合螺母(21)相配合;一螺杆驱动机构(5),该螺杆驱动机构(5)在使用状态下同样设置在对应于电梯轿厢上下运行的井道的顶部,并且该螺杆驱动机构(5)在对应于所述顶板(3)的上方的位置与所述螺杆(4)的上端传动连接;一组绳头固定机构(6),该组绳头固定机构(6)以间隔状态设置在所述绳头板(2)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钢李云波朱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莱茵电梯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