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辅助分闸线圈的五线圈高压永磁操动机构用控制电路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压真空断路器领域,尤其是一种控制带辅助分闸线圈的五线圈高压永磁操动机构的电路和方法。
技术介绍
永磁真空断路器由于机构动作时间分散性小、结构简单、故障率低等特点,近年来在中压断路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进一步向高压领域发展。高压真空断路器对开距的要求较大,一般126kV高压真空断路器的开距通常在60mm左右,加上超程距离,动铁心的行程通常达到80mm,这就要求操动机构有更高的分合闸速度。现有用于低压永磁真空断路器的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分合闸速度往往会达不到高压真空断路器的要求,甚至造成难以完成分合闸操作的现象。同时,由于线圈驱动回路中续流回路的存在,使得线圈上的残余能量会直接消耗掉,导致电能的浪费,使得储能电容放电电压降较大,电容充电时间延长。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五线圈高压永磁操动机构的控制电路以及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提高分合闸的速度,并进一步提供电能利用率。技术方案:一种五线圈高压永磁操动机构,包括辅助起动机构,与辅助起动机构同轴设置的主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带辅助分闸线圈的五线圈高压永磁操动机构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路、控制信号模块和驱动电路,所述电源电路用于给储能电容充电以及为整个控制电路提供工作电压;所述控制信号模块用于接收分合闸动作指令并为驱动电路的开关管提供驱动信号;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两个并联的第一储能电容C1和第二储能电容C2,以及分闸回路S1和合闸回路S2;其中,分闸回路S1和合闸回路S2之间通过第一续流二极管D1和第二续流二极管D2相互连接,第一储能电容C1和第二储能电容C2分别通过第五开关管Q5和第六开关管Q6给合闸回路和分闸回路放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带辅助分闸线圈的五线圈高压永磁操动机构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路、控制信号模块和驱动电路,所述电源电路用于给储能电容充电以及为整个控制电路提供工作电压;所述控制信号模块用于接收分合闸动作指令并为驱动电路的开关管提供驱动信号;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两个并联的第一储能电容C1和第二储能电容C2,以及分闸回路S1和合闸回路S2;其中,分闸回路S1和合闸回路S2之间通过第一续流二极管D1和第二续流二极管D2相互连接,第一储能电容C1和第二储能电容C2分别通过第五开关管Q5和第六开关管Q6给合闸回路和分闸回路放电;所述分闸回路S1包括起动分闸线圈L1、与起动分闸线圈L1并联的辅助分闸线圈L2、与上述起动分闸线圈L1和辅助分闸线圈L2串联的第一驱动开关管Q1,以及主分闸线圈L4和第三驱动开关管Q3;所述合闸回路S2包括起动合闸线圈L5、第四驱动开关管Q4,以及主合闸线圈L3和第二驱动开关管Q2;所述第一驱动开关管Q1的发射极与起动分闸线圈L1和辅助分闸线圈L2的一端连接,其集电极与第五开关管Q5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Q5的集电极与第一储能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开关管Q2的发射极与主合闸线圈L3的一端连接,其集电极与第五开关管Q5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Q5的发射极与第一续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起动分闸线圈L1、辅助分闸线圈L2、主合闸线圈L3和第一储能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二续流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驱动开关管Q3的发射极与主分闸线圈L4的一端连接,其集电极与第二续流二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鹤云,陈亚彬,柳庆东,徐喆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