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流式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93653 阅读:3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流式沉淀池,包括:进水区、贮泥斗、沉淀区以及出水区,所述进水区、沉淀区及出水区依序相连通,其中,所述贮泥斗由所述进水区向下倾斜延伸至所述沉淀区的下方并低于所述沉淀区的底壁,该贮泥斗靠近所述沉淀区的一侧凹陷到所述沉淀区的底壁的下方,且该贮泥斗设置有排泥管;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进水区与沉淀区之间的挡板,其为一折弯板,该挡板的上部竖直设置,该挡板的下部与所述贮泥斗的倾斜角度一致,且该挡板的下部延伸至所述贮泥斗内,且该挡板的下端低于所述沉淀区的底壁并高于所述贮泥斗的底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大部分沉淀物在进入沉淀区前便沉淀到贮泥斗中,减少刮泥次数,提高沉淀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平流式沉淀池,包括:进水区、贮泥斗、沉淀区以及出水区,所述进水区、沉淀区及出水区依序相连通,其中,所述贮泥斗由所述进水区向下倾斜延伸至所述沉淀区的下方并低于所述沉淀区的底壁,该贮泥斗靠近所述沉淀区的一侧凹陷到所述沉淀区的底壁的下方,且该贮泥斗设置有排泥管;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进水区与沉淀区之间的挡板,其为一折弯板,该挡板的上部竖直设置,该挡板的下部与所述贮泥斗的倾斜角度一致,且该挡板的下部延伸至所述贮泥斗内,且该挡板的下端低于所述沉淀区的底壁并高于所述贮泥斗的底壁。本技术能够使大部分沉淀物在进入沉淀区前便沉淀到贮泥斗中,减少刮泥次数,提高沉淀效率。【专利说明】平流式}/U疋池
本技术涉及沉淀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平流式沉淀池。
技术介绍
平流式沉淀池的池型呈长方形,在池的进水区的底部设贮泥斗,沉淀区的底壁有坡度,倾向贮泥斗。废水从池的进水区流入,水平方向流过池子,从池的出水区流出。平流式沉淀池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施工简单,造价低;其适用于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但现有的沉淀池整体对废水的沉淀情况较为一致,在沉淀区的底壁容易堆积较多的沉淀物,而不是使大部分的沉淀物能够在进水区便沉淀到贮泥斗中,故需要经常对沉淀区的底壁进行刮泥,从而降低沉淀效率,增加成本。 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流式沉淀池,从而克服现有的平流式沉淀池在沉淀区的底壁容易堆积较多的沉淀物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平流式沉淀池,包括:进水区、贮泥斗、沉淀区以及出水区,所述进水区、沉淀区及出水区依序相连通,其中,所述贮泥斗由所述进水区向下倾斜延伸至所述沉淀区的下方并低于所述沉淀区的底壁,该贮泥斗靠近所述沉淀区的一侧凹陷到所述沉淀区的底壁的下方,且该贮泥斗设置有排泥管;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进水区与沉淀区之间的挡板,其为一折弯板,该挡板的上部竖直设置,该挡板的下部与所述贮泥斗的倾斜角度一致,且该挡板的下部延伸至所述贮泥斗内,且该挡板的下端低于所述沉淀区的底壁并高于所述贮泥斗的底壁。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挡板的下部位于所述贮泥斗的中间,所述贮泥斗于所述挡板的两侧的宽度相同。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沉淀区的底壁的壁面为倾斜面,其靠近所述贮泥斗的一端为较低的一端。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一刮泥机,所述沉淀区的上方设置有导轨,该刮泥机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导轨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把贮泥斗倾斜地设置并延伸到沉淀区底壁的下方,且还设置有对应折弯的挡板,挡板和贮泥斗的共同作用能够减少沉淀物漂浮进入到沉淀区中。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平流式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浮禮:槽,2-挡板,3-导轨,4-刮泥机,5-穿墙套壁,6_溢流区,7_刮板,8_ 泥斗顶壁,9-排泥管,10-贮泥斗,11-沉淀区,12-进水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平流式沉淀池,包括进水区12、贮泥斗10、沉淀区11、出水区以及挡板2,进水区12、沉淀区11及出水区从左至右依序相连通,进水区12的顶端设置有浮渣槽1,原水由浮渣槽I进入到进水区12内。出水区包括穿墙套壁5及溢流槽6,水体在流经沉淀区3中经过沉淀后,流过穿墙套壁5进行过滤处理,再溢流到溢流槽6中,最后从溢流槽6排出。 贮泥斗10由进水区12向下倾斜延伸至沉淀区11的下方并低于沉淀区11的底壁,该贮泥斗10靠近沉淀区11的一侧凹陷到沉淀区11的底壁的下方,其上部的贮泥斗顶壁8向沉淀区11的底壁的下方倾斜一角度,且该贮泥斗10设置有用于排除沉淀物的排泥管9。优选地,沉淀区11的底壁的壁面为倾斜面,靠近贮泥斗10的一端为较低的一端,以方便刮泥。 挡板2设置于进水区12与沉淀区11之间,其为一折弯板,该挡板2的上部竖直设置,该挡板2的下部与贮泥斗10的倾斜角度一致,即挡板2的下部平行于贮泥斗顶壁8,且挡板2的下部延伸至贮泥斗10内,该挡板2的下端低于沉淀区11的底壁并高于贮泥斗10的底壁,挡板2把贮泥斗10分为左右相连通的两部分,贮泥斗10的左部与进水区12连通,右部与沉淀区11连通。优选地,挡板2的下部位于贮泥斗10的中间,贮泥斗10于挡板2的左右两侧的宽度相同,从而使贮泥斗10左右两部分的水流速度一致,保持平稳地流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刮泥机4,沉淀区11的上方设置有导轨3,该刮泥机4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于导轨3上,其刮板7与沉淀区11的底壁对应,以用于刮除沉淀区11底壁上堆积的沉淀物。 原水进入进水区12后,由于挡板2的阻挡,可使原水不能直接进入到沉淀区11而冲击沉淀区11内的水体,造成沉淀物上扬。原水由贮泥斗10的左部流入,水中的沉淀物沉淀到贮泥斗10中,倾斜设置的贮泥斗10增加了水体的流动行程,且贮泥斗顶壁8能够阻挡沉淀物漂浮进入到沉淀区11,使更多的沉淀物在还没进入沉淀区11前便沉淀在贮泥斗10中,减少了进入到沉淀区11中的水体含有的沉淀物,从而减少沉淀区11中沉淀物的堆积,以减少刮泥机4刮泥的次数,提高沉淀效率,节约成本。 前述对本技术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平流式沉淀池,包括:进水区、贮泥斗、沉淀区以及出水区,所述进水区、沉淀区及出水区依序相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贮泥斗由所述进水区向下倾斜延伸至所述沉淀区的下方并低于所述沉淀区的底壁,该贮泥斗靠近所述沉淀区的一侧凹陷到所述沉淀区的底壁的下方,且该贮泥斗设置有排泥管; 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进水区与沉淀区之间的挡板,其为一折弯板,该挡板的上部竖直设置,该挡板的下部与所述贮泥斗的倾斜角度一致,该挡板的下部延伸至所述贮泥斗内,且该挡板的下端低于所述沉淀区的底壁并高于所述贮泥斗的底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下部位于所述贮泥斗的中间,所述贮泥斗于所述挡板的两侧的宽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的底壁的壁面为倾斜面,其靠近所述贮泥斗的一端为较低的一端。4.根据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流式沉淀池,包括:进水区、贮泥斗、沉淀区以及出水区,所述进水区、沉淀区及出水区依序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泥斗由所述进水区向下倾斜延伸至所述沉淀区的下方并低于所述沉淀区的底壁,该贮泥斗靠近所述沉淀区的一侧凹陷到所述沉淀区的底壁的下方,且该贮泥斗设置有排泥管;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进水区与沉淀区之间的挡板,其为一折弯板,该挡板的上部竖直设置,该挡板的下部与所述贮泥斗的倾斜角度一致,该挡板的下部延伸至所述贮泥斗内,且该挡板的下端低于所述沉淀区的底壁并高于所述贮泥斗的底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天祥蔡子才林斌铨罗成东潘月娜刘立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南宁中嘉环保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