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和具有该盖的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88600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与具有容器口的容器相配合的盖和具有该盖的容器,该盖包括与容器口配合的内盖(1)和包覆该内盖且与该内盖配合的外盖(2),内盖具有内盖顶部(11)和从该内盖顶部向下延伸的内盖裙部(12),外盖具有外盖顶部(21)和从该外盖顶部向下延伸的外盖裙部(22);在内盖裙部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部(13),在外盖裙部的内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凸部(23),当内盖与外盖处于配合状态时凸部能够嵌入到凹部中;或者在内盖裙部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凸部,在外盖裙部的内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部,当内盖与外盖处于配合状态时凸部能够嵌入到凹部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盖和具有该盖的容器具有便于开启且开启安全性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与具有容器口的容器相配合的盖和具有该盖的容器,该盖包括与容器口配合的内盖(1)和包覆该内盖且与该内盖配合的外盖(2),内盖具有内盖顶部(11)和从该内盖顶部向下延伸的内盖裙部(12),外盖具有外盖顶部(21)和从该外盖顶部向下延伸的外盖裙部(22);在内盖裙部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部(13),在外盖裙部的内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凸部(23),当内盖与外盖处于配合状态时凸部能够嵌入到凹部中;或者在内盖裙部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凸部,在外盖裙部的内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部,当内盖与外盖处于配合状态时凸部能够嵌入到凹部中。本技术的盖和具有该盖的容器具有便于开启且开启安全性高的优点。【专利说明】盖和具有该盖的容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盖和具有该盖的容器,尤其涉及一种旋拧式的盖和具有该旋抒式的盖的容器。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在容器的内部收纳有内装物的物品,例如:瓶装饮料、玻璃瓶罐头、瓶装洗涤用品、车用玻璃水、隐形眼镜护理液、瓶装颗粒状的速溶咖啡等。在通常的情况下,这些物品都是通过将盖盖在容器的容器口来实现封闭,但是,为了防止容器内的内装物(气体、液体或固体)等发生泄漏,有必要对容器进行密封。 在现有技术中,为保证容器的密封效果,通常会对容器盖与容器之间的配合程度进行紧固加强。在有些情况下,为了进一步保证容器内装物的保存和运输,还需要对容器进行真空密封或者压力密封,有时甚至还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对容器盖的周围进行封边(边缘密封)。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在对容器进行密封时,只注重了对容器密封性能的设计,却没有提及便于开启这些密封容器的设计。当使用者想要解除容器的密封时,通常需要直接对容器盖施加作用力来解除容器盖与容器口之间的密封。但是,当直接对盖施加作用力时,因为此时的力臂(扭矩)很小且握持感较差,所以需要施加较大的作用力才能够解除密封。此外,使用者基本上都是依靠手部的力量直接对容器盖施加作用力以试图解除容器盖与容器口的密封,所以在初次开启密封容器时存在使用者需要消耗较大力气且非常麻烦的问题,对于力量弱小的女性、老人以及儿童而言有时甚至会出现无法开启密封容器的情况。更有甚者,当密封容器为玻璃瓶装的水果罐头等被真空密封的容器时,即便是成年男子也很难只依靠手部的力量将其开启,这时就需要借助于扳手、改锥等工具才能够将其开启,并且利用工具的开启过程也是非常困难的,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破坏容器乃至伤及使用者,因此不仅使用起来极其不方便,而且还存在不安全的隐患。 此外,还存在将容器的容器口设计得较小但将容器其本身设计得相对较大的情况(例如大桶装的色拉油等),这时用于密封容器口的盖也会对应于容器口的尺寸而被设计得较小。此时,当需要解除密封时,因为盖被设计得较小,所以使用者旋拧容器盖时很不方便,并且因为力臂很小,需要额外施加更大的作用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开启且开启安全的盖和具有该盖的容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技术的第一方面为一种与具有容器口的容器相配合的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容器口配合的内盖,和包覆上述内盖且与上述内盖配合的外盖,上述内盖具有内盖顶部和从该内盖顶部向下延伸的内盖裙部,上述外盖具有外盖顶部和从该外盖顶部向下延伸的外盖裙部;其中,在上述内盖裙部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部,在上述外盖裙部的内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凸部,当上述内盖与上述外盖处于配合状态时上述凸部能够嵌入到上述凹部中;或者,在上述内盖裙部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凸部,在上述外盖裙部的内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部,当上述内盖与上述外盖处于配合状态时上述凸部能够嵌入到上述凹部中。 本技术的第二方面为: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中,当上述凹部被设置在上述内盖裙部的外表面时,上述凹部从上述内盖顶部的边缘向上述内盖裙部的底部延伸;当上述凹部被设置在上述外盖裙部的内表面时,上述凹部从上述外盖裙部的底部的边缘向上述外盖顶部延伸。 本技术的第三方面为: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中,上述外盖裙部与上述外盖顶部形成为一体且呈从该外盖顶部的边缘向下延伸的圆柱形,上述内盖裙部与上述内盖顶部形成为一体且呈从该内盖顶部的边缘向下延伸的圆柱形。 本技术的第四方面为: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第三方面中,令上述凸部的数量为N,上述凹部的数量为M时,N和M满足公式Μ=η.Ν,其中,η和N均为整数且η彡I,N > I。 本技术的第五方面为:在本技术的第四方面中,当Ν> I时,上述凸部之间的间隔相等,上述凹部之间的间隔相等。 本技术的第六方面为: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第三方面中,令上述凸部的数量为N,上述凹部的数量为M时,N和M满足公式M彡N,其中,M和N均为大于O的整数。 本技术的第七方面为:在本技术的第五方面中,上述凸部为楔子形或条形或方块形。 本技术的第八方面为:在本技术的第七方面中,在上述外盖顶部设置有提手部和通孔,上述内盖由金属制成,上述外盖由塑料制成,上述内盖选自螺旋盖、凸耳盖、四旋盖、压旋盖。 本技术的第九方面为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容器口的容器主体,和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第八方面的任一方面中所述的盖;上述盖与上述容器口相配合。 本技术的第十方面为:在本技术的第九方面中,该容器还包括与上述容器主体的底部相配合的底盖,其中,在上述底盖的内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凹槽,在上述容器主体的底部的外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凸条,当上述底盖与上述容器主体的底部处于配合状态时上述凸条能够嵌入到上述凹槽中;或者,在上述容器主体的底部的外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凹槽,在上述底盖的内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凸条,当上述底盖与上述容器主体的底部处于配合状态时上述凸条能够嵌入到上述凹槽中。 本技术的第十一方面为:在本技术的第九或第十方面中,当上述盖与上述容器口处于配合状态且上述底盖与上述容器的底部处于配合状态时,上述外盖裙部的外表面、上述容器主体的外表面和上述底盖的外表面为同一面。 技术的效果 根据本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便于开启且开启安全的盖和具有该盖的容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构成盖A的内盖I与外盖2的立体装配图。 图2是本技术的内盖I的立体图。 图3是本技术的内盖I的俯视图。 图4是本技术的内盖I的仰视图。 图5是本技术的外盖2的立体图。 图6是从另一角度(从斜下方)观察到的本技术的外盖2的另一立体图。 图7是本技术的外盖2的仰视图。 图8是本技术的外盖2按图5中的K-K线进行截面的剖视图。 图9是本技术的内盖I与外盖2的立体装配图按图5中的K-K线进行截面的首1J视图。 图10是本技术的容器B的主视图。 图11是本技术的底盖D的立体图。 图12是本技术的盖A、容器B、底盖D的立体装配图。 附图标记说明 A 盖 I 内盖 11内盖顶部 12内盖裙部 13 凹部 14 凸耳 2 外盖 21外盖顶部 22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与具有容器口的容器相配合的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容器口配合的内盖,和包覆所述内盖且与所述内盖配合的外盖, 所述内盖具有内盖顶部和从该内盖顶部向下延伸的内盖裙部, 所述外盖具有外盖顶部和从该外盖顶部向下延伸的外盖裙部; 其中, 在所述内盖裙部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部,在所述外盖裙部的内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凸部,当所述内盖与所述外盖处于配合状态时所述凸部能够嵌入到所述凹部中;或者, 在所述内盖裙部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凸部,在所述外盖裙部的内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部,当所述内盖与所述外盖处于配合状态时所述凸部能够嵌入到所述凹部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春光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市佳康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