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子纱倒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88008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筒子纱倒角装置,通过在环形的运输带上设置梯形杯来放置筒子纱,筒子纱随着运输带运行而运行,在其中一个梯形杯的上方设置一个与之相对称的压梯形杯来压梯形杯上的筒子纱,这样的方式保证倒角质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设置吸风机构和吸风罩来吸筒子纱的绒毛,以免绒毛过多污染生产车间和设备,同时设置支架使工人身体不靠近本装置,以免带来危害,在支架上设置可滑行的下料钳可方便进行下料,又提高了生产效率,本装置简单易操作,效率高,降低了污染,适用于筒子纱的倒角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筒子纱倒角装置,通过在环形的运输带上设置梯形杯来放置筒子纱,筒子纱随着运输带运行而运行,在其中一个梯形杯的上方设置一个与之相对称的压梯形杯来压梯形杯上的筒子纱,这样的方式保证倒角质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设置吸风机构和吸风罩来吸筒子纱的绒毛,以免绒毛过多污染生产车间和设备,同时设置支架使工人身体不靠近本装置,以免带来危害,在支架上设置可滑行的下料钳可方便进行下料,又提高了生产效率,本装置简单易操作,效率高,降低了污染,适用于筒子纱的倒角中。【专利说明】一种筒子纱倒角装置
本技术涉及筒子纱染色前处理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筒子纱上下两端尖角变圆的倒角装置。
技术介绍
筒子纱圆柱体状白色纱绕城的,需对其进行染成所需的颜色无论是圆柱形还是圆锥形筒子,染沙时(除去压缩式染纱),由于筒子两端外肩密度最大而染液流量最小,会造成筒肩色线。为此,应将上下肩“修圆”,最简单的办法是“倒角”,即用两个半球状的容器,在轴向将筒子上下端各挤压一次,使尖角变圆,目前,生产中的倒角采用人力或者依然不够完善,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筒子纱倒角装置能够高效的对筒子纱进行倒角,并且下料方便,在倒角过程中和下料过程中降低绒毛的污染,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出现的问题。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筒子纱倒角装置,主要为设置有旋转电机、减速电机和压力电机的台座,在台座上设置逆时针旋转的环形的运输带来设置有至少12个梯形杯放置筒子纱,梯形杯随运输带环形运动;台座上位于运输带横向位置左侧的梯形杯的垂直位置设置有支撑柱来设置下方带有压梯形杯的压块,压梯形杯与梯形杯上下对称并均设置有存放柱,梯形杯与运输带相连接的一边为短边,长边向外;在台座上后侧位于支撑柱的右侧设置有吸风机构。 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台座前侧设置有支架,支架上位于运输带左侧的垂直方向的梯形杯的左侧往梯形杯方向设置有下料钳,下料钳可在支架上左右滑动。 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台座的左侧下方设置有存放箱,存放箱的左上方设置有吸风罩。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装置通过在环形的运输带上设置梯形杯来放置筒子纱,筒子纱随着运输带运行而运行,在其中一个梯形杯的上方设置一个与之相对称的压梯形杯来压梯形杯上的筒子纱,这样的方式保证倒角质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设置吸风机构和吸风罩来吸筒子纱的绒毛,以免绒毛过多污染生产车间和设备,同时设置支架使工人身体不靠近本装置,以免带来危害,在支架上设置可滑行的下料钳可方便进行下料,又提高了生产效率,本装置简单易操作,效率高,降低了污染,适用于筒子纱的倒角中。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图2是本技术下料钳的侧视图。 其中:1-台座,2-运输带,3-梯形杯,4-支撑柱,5-压块,6-压梯形杯,7-存放柱,8-吸风机构,9-旋转电机,10-减速电机,11-压力电机,12-支架,13-下料钳,14-存放箱,15-吸风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筒子纱倒角装置,主要为设置有旋转电机9、减速电机10和压力电机11的台座1,在台座I上设置逆时针旋转的环形的运输带2来设置有12个梯形杯3放置筒子纱,梯形杯3随运输带2环形运动;台座I上位于运输带2横向位置左侧的梯形杯3的垂直位置设置有支撑柱4来设置下方带有压梯形杯6的压块5,压梯形杯6与梯形杯3上下对称并均设置有存放柱7,梯形杯3与运输带2相连接的一边为短边,长边向外;在台座I上后侧位于支撑柱4的右侧设置有吸风机构8 ;在台座I前侧设置有支架12,支架12上位于运输带2左侧的垂直方向的梯形杯3的左侧往梯形杯3方向设置有下料钳13,下料钳13可在支架12上左右滑动;在台座I的左侧下方设置有存放箱14,存放箱14的左上方设置有吸风罩15。 首先在运输带2上位于支撑柱4右侧的梯形杯3上放置筒子纱,然后运输带2开始逆时针运行每当运输带2上的一个梯形杯6与压梯形杯6在垂直方向平行时,便启动压块5使压梯形杯6压筒子纱,压完后,运输带2运行继续压下一个,同时再往支撑柱4右侧的梯形杯3上放置筒子纱;压完的筒子纱到达下料钳13右侧位置时,人工将下料钳13移动到筒子纱位置夹取筒子纱进入到存放箱14内,整个过程吸风机构8和吸风罩15都在运行。 通过在环形的运输带2上设置梯形杯3来放置筒子纱,筒子纱随着运输带2运行而运行,在其中一个梯形杯3的上方设置一个与之相对称的压梯形杯6来压制梯形杯3上的筒子纱,这样的方式保证倒角质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设置吸风机构8和吸风罩15来吸筒子纱的绒毛,以免绒毛过多污染生产车间和设备,同时设置支架12使工人身体不靠近本装置,以免带来危害,在支架12上设置可滑行的下料钳13可方便进行下料,又提高了生产效率,本装置简单易操作,效率高,降低了污染,适用于筒子纱的倒角中。【权利要求】1.一种筒子纱倒角装置,包括台座(I),其特征在于:所述台座(I)上设置有逆时针旋转的环形的运输带(2 ),运输带(2 )上设置有至少12个梯形杯(3 )随运输带(2 )环形运动,梯形杯(3)与运输带(2)相连接的一边为短边,长边向外;台座(I)上位于运输带(2)横向位置左侧的梯形杯(3 )的垂直位置设置有支撑柱(4 ),支撑柱(4 )上设置有压块(5 )上下滑行,压块(5)下方设置有与运输带(2)上梯形杯(3)向对称的压梯形杯(6),梯形杯(3)和压梯形杯(6)内均设置有存放柱(7);所述台座(I)上后侧位于支撑柱(4)的右侧设置有吸风机构(8)。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筒子纱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座(I)内设置有旋转电机(9 )和减速电机(10 )控制着运输带(3 )运行以及压力电机(11)控制着压块(5 )的运行。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筒子纱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座(I)前侧设置有支架(12 ),支架(12 )上位于运输带(2 )左侧的垂直方向的梯形杯(5 )的左侧往梯形杯(5 )方向设置有下料钳(13 ),下料钳(13 )可在支架(12 )上左右滑动。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一种筒子纱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座(I)的左侧下方设置有存放箱(14),存放箱(14)的左上方设置有吸风罩(15)。【文档编号】D06B23/00GK203960563SQ201420337301【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4日 【专利技术者】俞世奇, 王笑晗, 倪泓 申请人:芜湖富春染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筒子纱倒角装置,包括台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台座(1)上设置有逆时针旋转的环形的运输带(2),运输带(2)上设置有至少12个梯形杯(3)随运输带(2)环形运动,梯形杯(3)与运输带(2)相连接的一边为短边,长边向外;台座(1)上位于运输带(2)横向位置左侧的梯形杯(3)的垂直位置设置有支撑柱(4),支撑柱(4)上设置有压块(5)上下滑行,压块(5)下方设置有与运输带(2)上梯形杯(3)向对称的压梯形杯(6),梯形杯(3)和压梯形杯(6)内均设置有存放柱(7);所述台座(1)上后侧位于支撑柱(4)的右侧设置有吸风机构(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世奇王笑晗倪泓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富春染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