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把调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84295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把调整机构,包括把头组件和把立,把头组件具有横杆,把立连接于横杆中部并向下伸出,该车把调整机构还包括调整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以手动驱动旋转的转臂,调整杆的前端与横杆固定,调整杆的后端与把立的上端铰接,第一连杆的前端与调整杆的前端铰接,第一连杆的后端设有沿第一连杆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限位槽,各限位槽经一滑槽依次贯通,第二连杆具有与滑槽滑动配合且与任一限位槽卡合的前端部,第二连杆的后端与转臂的后端铰接,转臂的前端铰接于把立的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稳定调整把头组件相对于把立的前倾或后仰角度,提高不同使用者的操作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把调整机构,包括把头组件和把立,把头组件具有横杆,把立连接于横杆中部并向下伸出,该车把调整机构还包括调整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以手动驱动旋转的转臂,调整杆的前端与横杆固定,调整杆的后端与把立的上端铰接,第一连杆的前端与调整杆的前端铰接,第一连杆的后端设有沿第一连杆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限位槽,各限位槽经一滑槽依次贯通,第二连杆具有与滑槽滑动配合且与任一限位槽卡合的前端部,第二连杆的后端与转臂的后端铰接,转臂的前端铰接于把立的上端。本技术能稳定调整把头组件相对于把立的前倾或后仰角度,提高不同使用者的操作舒适度。【专利说明】一种车把调整机构
本技术涉及折叠车的车把,具体涉及一种车把调整机构。
技术介绍
对于可以折叠的自行车、助力车等车辆,常需要以最小体积地将其方便折叠收纳,同时又需要可以方便地展开。一般的车把包括把头组件和连接该把头组件的把立,把头组件包括横杆、安装在横杆上的手刹等部件,然而,一般的车辆对于车把的折叠和展开仅是通过对横杆的对折/展开方式来实现,难以调整把头组件相对于把立的前倾或后仰的角度,由于不同使用者的身高、臂长等均不相同,因此难以适应不同的使用者,使用者在操作车把时不够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把调整机构,能稳定调整把头组件相对于把立的前倾或后仰角度,提高不同使用者的操作舒适度。 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车把调整机构,包括把头组件和把立,把头组件具有横杆,把立连接于横杆中部并向下伸出,该车把调整机构还包括调整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以手动驱动旋转的转臂,调整杆的前端与横杆固定,调整杆的后端与把立的上端铰接,第一连杆的前端与调整杆的前端铰接,第一连杆的后端设有沿第一连杆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限位槽,各限位槽经一滑槽依次贯通,第二连杆具有与滑槽滑动配合且与任一限位槽卡合的前端部,第二连杆的后端与转臂的后端铰接,转臂的前端铰接于把立的上端。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杆的前端部开有供第一连杆的后端穿过的第一劈槽,该第一劈槽的两侧槽壁之间安装有一限位轴,该限位轴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且与任一所述限位槽卡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杆的后端设有一容纳槽,该容纳槽中装有弹簧,所述转臂的前端凸起有用于定位弹簧的凸柱,该凸柱伸入容纳槽内,弹簧套装于凸柱,弹簧的上端与第二连杆相抵,弹簧的下端与转臂相抵。 优选地,所述把立的上端可转动地安装有一转轴,该转轴的外周设有凸刺,所述调整杆包括杆体、由杆体前端伸出的前勾头和由杆体的后端伸出的后勾头,前勾头抱紧固定于所述横杆,后勾头抱紧固定于于转轴。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的前端与前勾头的端部铰接;前勾头和后勾头之间还连接有一长度调节装置。 优选地,所述转臂的前端开有供把立的上端穿过的第二劈槽。 优选地,所述调整杆前端两侧的横杆上分别设有折叠器。 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技术通过第二连杆的前端部与不同限位槽的卡合,则可伸缩调节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连接长度,进而带动把头组件做前倾或后仰的角度调整,适应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提高了操作舒适度;而且,通过手动转动手臂,可稳固地使第二连杆的前端部锁死在一限位槽中,使把头组件角度调节后得到稳定限位;通过弹簧还可使限位轴被紧贴在限位槽的槽底,可防止限位轴松脱,进一步提高角度调整的稳定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车把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调整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第一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第二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转臂与把立铰接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100、把头组件;1、横杆;200、把立;201、转轴;202、凸刺;2、调整杆;21、杆体;22、前勾头;23、后勾头;3、第一连杆;31、限位槽;32、滑槽;4、第二连杆;41、前端部;42、第一劈槽;43、限位轴;44、容纳槽;5、转臂;51、凸柱;52、第二劈槽;6、弹簧;7、长度调节装置;8、折叠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车把调整机构,包括把头组件100和把立200,把头组件100具有横杆1,把立200连接于横杆I中部并向下伸出。该车把调整机构还包括调整杆2、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和以手动驱动旋转的转臂5,调整杆2的前端与横杆I固定,调整杆2的后端与把立200的上端铰接,第一连杆3的前端与调整杆2的前端铰接。如图3所示,第一连杆3的后端设有沿第一连杆3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限位槽31,各限位槽31经一滑槽32依次贯通,第二连杆4具有与滑槽32滑动配合且与任一限位槽31卡合的前端部41,第二连杆4的后端与转臂5的后端铰接,转臂5的前端铰接于把立200的上端。 调整杆2、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和转臂5组成四连杆机构,手动带动转臂5的转动可使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越过拐点,从而在限位槽31与第二连杆4的前端部41的卡合作用下,对把头组件100实现稳定、可靠的角度调整。具体地,通过第二连杆4的前端部41卡合在不同的限位槽31内,就可以调整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的连接长度,从而拉带把头组件100做前倾或后仰的角度调整。其中,把头组件100采用现有的一般包括横杆 1、手刹等部件的常规把头,可应用于自行车、电动车、折叠车等领域。 如图4所示,第二连杆4的前端部41开有供第一连杆3的后端穿过的第一劈槽42,该第一劈槽42的两侧槽壁之间安装有一限位轴43,该限位轴43与滑槽32滑动配合且与任一限位槽31卡合。第一劈槽42提供了第二连杆4与第一连杆3之间进行连接长度调节的空间,限位轴43也利于在滑槽32中滑动后卡入限位槽31,使调整角度的操作更方便。 为确保角度调整后,限位轴43被稳定卡合在其中一限位槽31内,如图4所示,第二连杆4的后端设有一容纳槽44,该容纳槽44中装有弹簧6,如图5所示,转臂5的前端凸起有用于定位弹簧6的凸柱51,该凸柱51伸入容纳槽44内,弹簧6套装于凸柱51,弹簧6的上端与第二连杆4相抵,弹簧6的下端与转臂5相抵,弹簧6的弹力可带动第二连杆4将限位轴43牢固卡合在限位槽31内。当设置限位槽31的槽口朝下时,滑槽32位于各槽口下方,设置弹簧6的弹力朝上而使第二连杆4的前端部41往上抵压;当设置限位槽31的槽口朝上时,滑槽32位于各槽口上方,设置弹簧6的弹力朝下而使第二连杆4的前端部41往下抵压。其中,容纳槽44在本例中是以向上凸起的槽体形式实现。 为便于装拆本车把调整机构,如图5所示,把立200的上端可转动地安装有一转轴201,该转轴201的外周设有凸刺202。如图2所示,调整杆2包括杆体21、由杆体21前端伸出的前勾头22和由杆体21的后端伸出的后勾头23,前勾头22抱紧固定于横杆1,后勾头23抱紧固定于于转轴201。前勾头22和后勾头23的抱紧安装方式,便于快速装配。 如图1所示,第一连杆3的前端与前勾头22的端部铰接;前勾头22和后勾头23之间还连接有一长度调节装置7。该长度调节装置7可增加前勾头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把调整机构,包括把头组件和把立,把头组件具有横杆,把立连接于横杆中部并向下伸出,其特征在于:该车把调整机构还包括调整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以手动驱动旋转的转臂,调整杆的前端与横杆固定,调整杆的后端与把立的上端铰接,第一连杆的前端与调整杆的前端铰接,第一连杆的后端设有沿第一连杆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限位槽,各限位槽经一滑槽依次贯通,第二连杆具有与滑槽滑动配合且与任一限位槽卡合的前端部,第二连杆的后端与转臂的后端铰接,转臂的前端铰接于把立的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国英詹映忠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锦宏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