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字成像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82403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数字成像一体化装置,包括壳体、下转接头、上接口、棱镜、聚焦镜片筒及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壳体为中空结构,上接口位于壳体一侧的顶端,下转接头位于壳体一侧的底端并与上接口位置对应,所述棱镜设置在壳体内且位于下转接头与上接口之间,聚焦镜片筒位于棱镜的右侧,聚焦镜片筒包括场镜筒及C接口筒,所述场镜筒的右端与C接口筒连接,C接口筒的右端与图像采集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组合光路优化设计,将传统的双目观察通过摄像头转换成数字成像,分辨率高、成像同步清晰,成像面照度均匀,成像无色差、清晰、锐利,并且能够结合配套的专业图像分析软件,可实时对样品成像进行各种精确的分析、测量,适用于检测、分析的科研性质的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数字成像一体化装置,包括壳体、下转接头、上接口、棱镜、聚焦镜片筒及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壳体为中空结构,上接口位于壳体一侧的顶端,下转接头位于壳体一侧的底端并与上接口位置对应,所述棱镜设置在壳体内且位于下转接头与上接口之间,聚焦镜片筒位于棱镜的右侧,聚焦镜片筒包括场镜筒及C接口筒,所述场镜筒的右端与C接口筒连接,C接口筒的右端与图像采集装置连接。本技术采用组合光路优化设计,将传统的双目观察通过摄像头转换成数字成像,分辨率高、成像同步清晰,成像面照度均匀,成像无色差、清晰、锐利,并且能够结合配套的专业图像分析软件,可实时对样品成像进行各种精确的分析、测量,适用于检测、分析的科研性质的用途。【专利说明】一种数字成像一体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微成像
,特别涉及一种数字成像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光电技术的发展,使各个应用领域数字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将光学显微镜与光电转换技术完美结合也将成为普遍的趋势。从而,技术人员可以对微观领域的研究从传统的普通的双目观察到通过显示器上再现,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解放持续工作而疲惫的双眼。因此,此类型的产品也顺势而生:一种设计方案是三目镜筒里附带摄像头,即三目镜筒与摄像头的直接整合——摄像头直接固定在三目镜筒上,但此类产品有自身的缺陷,不适用于接双成像设备的场合,;另一种设计方案是在显微镜的三目镜筒处接芯片和显示器,这种设计为技术人员提供了便利的观察方式,但此显微镜的显示器并没有特殊的图像处理功能,只能做摄像头所附带的自动曝光和手动曝光,以及白平衡等较为简单的图像处理操作。当涉及科研图像分析或者其他细致的检测需求时,此简单的图像操作产品无法满足要求,有赖于专业的图像分析软件。所以,开发一种分辨率高、成像清晰,同时能够实时对样品成像并进行各种精确分析、测量的数字成像设备,以满足科研、生产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字成像一体化装置,通过显微镜内置的摄像头将显微镜对样品的成像图像传输到计算机上,再利用计算机上安装的显微图像分析软件进行追踪分析,从而获得一系列有价值的定性定量数据。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数字成像一体化装置,包括壳体、下转接头、上接口、棱镜、聚焦镜片筒及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壳体为中空结构,上接口位于壳体一侧的顶端,下转接头位于壳体一侧的底端并与上接口位置对应,所述棱镜设置在壳体内且位于下转接头与上接口之间,聚焦镜片筒位于棱镜的右侧,聚焦镜片筒包括场镜筒及C接口筒,所述场镜筒的右端与C接口筒连接,C接口筒的右端与图像采集装置连接,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摄像头及固定壳,所述摄像头由感光芯片、驱动板及数据线接口组成,所述感光芯片安装在固定壳上,驱动板安装在固定壳内部并与感光芯片连接,数据线接口安装在固定壳后端并与驱动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顶板、后挡板及底板,顶板与底板平行设置,后挡板将顶板及底板连接在一起使得顶板、后挡板及底板构成一中空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及底板的表面相对于后挡板的一端均开有通孔,两通孔位置对应,所述下转接头可拆卸的安装在底板的通孔处,所述上接口可拆卸的安装在顶板的通孔处。 进一步的,所述棱镜通过一棱镜座安装在下转接头的内侧,棱镜为分光棱镜。 进一步的,所述场镜筒上通过一镜片压环固定有消色差透镜。 进一步的,所述消色差透镜的中心高度与棱镜的中心高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C接口筒内配备有胶合镜片,胶合镜片与消色差透镜平行且中心高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C接口筒上对应胶合镜片的中心位置开有固定孔径的光阑。 进一步的,所述光阑与感光芯片的中心高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线接口采用USB3.0模式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组合光路优化设计,将传统的双目观察通过摄像头转换成数字成像,分辨率高、成像同步清晰,成像面照度均匀,成像无色差、清晰、锐利,并且通过USB接口连接计算机,能够结合配套的图像分析软件,可实时对样品成像进行各种精确的分析、测量,适用于检测、分析的科研性质的用途。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技术所述数字成像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如图1所示,一种数字成像一体化装置,包括壳体1、下转接头2、上接口 3、棱镜4、聚焦镜片筒5及图像采集装置6,所述壳体I为中空结构,上接口 3位于壳体I 一侧的顶端,下转接头4位于壳体I 一侧的底端并与上接口 3位置对应,使得光线能够从下转接头2进入壳体I内并从上接口 3穿出,所述棱镜4设置在壳体I内且位于下转接头2与上接口 3之间,聚焦镜片筒5位于棱镜4的右侧,图像采集装置6与聚焦镜片筒5右端连接。 所述壳体I由塑料或树脂材料制作,包括顶板11、后挡板12及底板13,所述顶板11与底板13平行设置,后挡板12将顶板11及底板13连接在一起使得顶板11、后挡板12及底板13构成一中空结构,用于装载棱镜4、聚焦镜片筒5及图像采集装置6等部件,所述顶板11及底板13的表面相对于后挡板12的一端均开有通孔(图未示出),两通孔位置对应,用于光线通过,所述下转接头2可拆卸的安装在底板13的通孔处,用于承接显微成像设备,所述上接口 3可拆卸的安装在顶板11的通孔处,用于承接双目/三目镜筒,下转接头2及上接口 3可根据配备的显微镜型号匹配相应的尺寸,显微成像设备的光线经过下转接头2进入到壳体I内,再由上接口 3进入到双目/三目镜筒内,以便进行观察。 所述棱镜4位于所述顶板11及底板13的通孔之间,棱镜4为分光棱镜,可根据对光强度的要求,匹配不同的分光模式,如100%分光、五五分光、二八分光等,用于将显微成像设备的发出的光线即分成两束光路,一束光直接透过棱镜经过上接口 2进入双目/三目镜筒,供双目观察;另一束光经过90度的转向后进入聚焦镜片筒5,进一步的,所述棱镜4通过一棱镜座41安装在下转接头2的内侧。 所述聚焦镜片筒5安装在底板13上且位于棱镜4的右侧,聚焦镜片筒5用于对样品进行聚焦成像,其包括一场镜筒51及一 C接口筒54,所述场镜筒51的右端与C接口筒54连接,所述场镜筒51上通过一镜片压环52固定有消色差透镜53,消色差透镜53的中心高度与棱镜4的中心高度相同,使得由棱镜4转入的光束能够被消色差透镜53接收,C接口筒54内配备有胶合镜片55,胶合镜片55与消色差透镜53平行且中心高度相同。C接口筒54的右端与图像采集装置6连接,C接口筒54上对应胶合镜片55的中心位置开有固定孔径的光阑(图未示出),用于将经过镜片53光束传递给图像采集装置6。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6包括摄像头61及固定壳62,所述摄像头61由感光芯片611、驱动板612及数据线接口 613组成,所述感光芯片61安装在固定壳62上且与C接口筒54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字成像一体化装置,包括壳体、下转接头、上接口、棱镜、聚焦镜片筒及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中空结构,上接口位于壳体一侧的顶端,下转接头位于壳体一侧的底端并与上接口位置对应,所述棱镜设置在壳体内且位于下转接头与上接口之间,聚焦镜片筒位于棱镜的右侧,聚焦镜片筒包括场镜筒及C接口筒,所述场镜筒的右端与C接口筒连接,C接口筒的右端与图像采集装置连接,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摄像头及固定壳,所述摄像头由感光芯片、驱动板及数据线接口组成,所述感光芯片安装在固定壳上,驱动板安装在固定壳内部并与感光芯片连接,数据线接口安装在固定壳后端并与驱动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旺陶成龙李子忠李锡桃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明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