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单侧开口的电磁旋流装置及其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80439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3:28
一种单侧开口的电磁旋流装置及其支撑装置,属于连续铸造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的单侧开口的电磁旋流装置及其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保证水口电磁旋流的情况下,充分考虑现场的连铸操作,尽量增大现场工人的操作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磁旋流装置,包括一侧具有开口的电磁旋流装置本体,在所述电磁旋流装置本体内设置有铁芯和绕组;所述铁芯为一侧具有开口的齿槽型,铁芯的开口与电磁旋流装置本体的开口相对应,所述绕组绕置在铁芯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磁旋流装置的支撑装置,由支撑杆组成,支撑杆的一端与电磁旋流装置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中间包横梁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单侧开口的电磁旋流装置及其支撑装置,属于连续铸造
。本技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的单侧开口的电磁旋流装置及其支撑装置。本技术在保证水口电磁旋流的情况下,充分考虑现场的连铸操作,尽量增大现场工人的操作空间。本技术的电磁旋流装置,包括一侧具有开口的电磁旋流装置本体,在所述电磁旋流装置本体内设置有铁芯和绕组;所述铁芯为一侧具有开口的齿槽型,铁芯的开口与电磁旋流装置本体的开口相对应,所述绕组绕置在铁芯上。本技术的电磁旋流装置的支撑装置,由支撑杆组成,支撑杆的一端与电磁旋流装置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中间包横梁固定连接。【专利说明】—种单侧开口的电磁旋流装置及其支撑装置
本技术属于连续铸造
,具体涉及一种单侧开口的电磁旋流装置及其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连铸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特别是由于用户对钢材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及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连铸坯的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减小铸坯缺陷,从而进一步提高钢材质量已成为连铸生产中重要的工作。 结晶器内钢液的流动状态直接影响着铸坯的质量及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量和分布。目前,改善结晶器内钢液流动状态的方式主要是结晶器电磁搅拌、电磁制动等技术,由于结晶器是由通水的铜板制成,磁场受铜板的屏蔽,会产生很大的衰减,严重影响电磁场的作用和效率。 而浸入式水口内钢液的旋转流动可以有效地提高水口出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改善结晶器内钢液的流动状态和温度分布,降低结晶器内弯月面液面波动,可以有效提高铸坯质量。使用水口电磁旋流装置,可以在浸入式水口内产生钢液旋流,防止水口堵塞,并且浸入式水口内的钢液旋流流动可以带动结晶器内钢液旋转,起到结晶器电磁搅拌的作用。由于水口材质对磁场没有屏蔽效果,因此电磁旋流装置可以比结晶器电磁搅拌有更好的磁场利用率,而且尺寸更小,造价更低。 但是,如果想在浸入式水口区域采用电磁旋流技术,由于经常有水口在线更换等工艺操作,并且有时为了应对突发事件,需要特别考虑。东北大学赫冀成等人于2005年申请的申请号为200510047290.6的中国技术专利“电磁旋流水口”,其中,电磁旋流装置采用360度整体环型结构、180度半圆环型结构或360度分体环型结构。采用常用的360度整体环型结构的电磁旋流装置对现有的连铸工艺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采用180度半圆环型结构的电磁旋流装置磁场效率非常低;采用360度分体环型结构的电磁旋流装置水路电路系统庞大,不利于现场的安装使用。 基于上述原因,必须要对电磁旋流装置进行重新设计,使其既能满足电磁旋流连铸的要求,又不对现有的连铸工艺造成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的单侧开口的电磁旋流装置及其支撑装置。本技术在保证水口电磁旋流的情况下,充分考虑现场的连铸操作,尽量增大现场工人的操作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侧开口的电磁旋流装置,包括一侧具有开口的电磁旋流装置本体,在所述电磁旋流装置本体内设置有铁芯和绕组;所述铁芯为一侧具有开口的齿槽型,铁芯的开口与电磁旋流装置本体的开口相对应,所述绕组绕置在铁芯上。 所述铁芯具有三个突出的齿,其中外侧的两个齿对称的分布于浸入式水口两侧。 所述绕组绕置在铁芯的三个突出的齿上。 所述铁芯的非开口侧为直线型或弧型。 所述的单侧开口的电磁旋流装置的支撑装置,由支撑杆组成,支撑杆的一端与电磁旋流装置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中间包横梁固定连接。 所述的支撑杆为可伸缩结构。 所述的支撑杆与中间包横梁之间通过中间包横梁的固定钢板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本技术绕线空间大,可以保证足够的电磁旋流强度,满足电磁旋流的需要;可以使钢液在浸入式水口内产生较强旋转,可有效提高水口出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而提闻结晶器内钢液流动及传热行为,提闻连铸还质量; 2、本技术的电磁旋流装置设置在浸入式水口的一侧,使另一侧有足够的空间给现场工人进行观察结晶器液面、挑渣以及添加保护渣的操作; 3、本技术可以在不使用时收回,并在使用时移出,不影响水口的在线更换等操作,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电磁旋流连铸的顺畅运行; 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单侧开口的电磁旋流装置及其支撑装置既不影响现有的连铸工艺,又能有效的控制水口及结晶器内钢液流动,有效提高了铸坯的质量。本技术可普遍适用于现有的方坯、圆坯及板坯连铸机。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电磁旋流装置的铁芯及绕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电磁旋流装置与支撑装置连接后的俯视图; 图3是本技术的电磁旋流装置与支撑装置连接后的侧视图; 其中:1.电磁旋流装置本体;2.浸入式水口 ;3.支撑装置;4.中间包横梁的固定钢板;5.铁芯;6.绕组;7.中间包横梁;8.支撑杆;9.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单侧开口的电磁旋流装置,包括一侧具有开口的电磁旋流装置本体1,在所述电磁旋流装置本体I内设置有铁芯5和绕组6 ;所述铁芯5为一侧具有开口的齿槽型,铁芯5的开口与电磁旋流装置本体I的开口相对应,所述绕组6绕置在铁芯5上。 所述铁芯5具有三个突出的齿9,其中外侧的两个齿对称的分布于浸入式水口 2两侧。 所述绕组6绕置在铁芯5的三个突出的齿9上,即:绕组6集中在浸入式水口 2的一侧。 所述铁芯5的非开口侧为直线型或弧型。 所述的单侧开口的电磁旋流装置的支撑装置,由支撑杆8组成,支撑杆8的一端与电磁旋流装置本体I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中间包横梁7固定连接。 所述的支撑杆8为可伸缩结构,采用气动或者机械等方式均可,其长度由中间包横梁7与浸入式水口 2之间的距离决定。所述的支撑杆8与中间包横梁7之间通过中间包横梁的固定钢板4固定连接,即:支撑杆8通过固定在中间包横梁7上的中间包横梁的固定钢板4悬挂在中间包横梁7上;中间包横梁的固定钢板4的尺寸由中间包横梁7的尺寸决定,中间包横梁的固定钢板4可以采用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中间包横梁7上。支撑杆8与中间包横梁的固定钢板4之间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本技术的电磁旋流装置由电源柜供电,所述的电源柜可以提供O?800Hz,O?1000A的电流,可使磁场产生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可以使钢液在浸入式水口 2内产生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旋转流动。所述的电磁旋流装置本体I的高度h为80?500mm ;电磁旋流装置本体I的开口的宽度X为30?200mm。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电源柜可提供8Hz,1000A的电流,可使磁场产生顺时针旋转。电磁旋流装置本体I的高度h为80mm,开口的宽度x为30mm,所述铁芯5的非开口侧为弧型。支撑杆8为可伸缩结构,采用气动方式传动。中间包横梁的固定钢板4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中间包横梁7上。支撑杆8与中间包横梁的固定钢板4之间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电源柜可提供300Hz,500A的电流,可使磁场产生顺时针旋转。电磁旋流装置本体I的高度h为300mm,开口的宽度x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侧开口的电磁旋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侧具有开口的电磁旋流装置本体,在所述电磁旋流装置本体内设置有铁芯和绕组;所述铁芯为一侧具有开口的齿槽型,铁芯的开口与电磁旋流装置本体的开口相对应,所述绕组绕置在铁芯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伟赫冀成王强苏志坚丸川雄净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沈阳东大新冶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