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74377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天线组件。天线组件用以收发至少一射频信号并包括单极天线、寄生天线、传感器、连接线路、矩阵线路、第一无源元件及第二无源元件。寄生天线相邻单极天线并耦接电子装置的接地面。传感器藉由连接线路耦接单极天线及寄生天线。矩阵线路设置于寄生天线连接接地面的一端。第一无源元件设置于连接线路连接单极天线的一端。第二无源元件设置于连接线路中连接寄生天线的一端。当天线组件连接传感器并收发射频信号时,第一无源元件及第二无源元件阻隔天线组件的电流流入传感器。当天线组件不收发射频信号时,矩阵线路断开寄生天线及接地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包括一天线组件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演进及科技的发展,目前的手持电子装置无论是笔记型电脑或是平板电脑(Tablet)皆朝着更轻更薄的方向设计。在追求产品轻量化及小型化的同时,用以收发通信信号的天线可使用的空间必然会受到压缩,再加上物理条件的限制,天线的特性更是受到极大的影响。举例而言,在一般提供3G或LTE的平板电脑中,常会设置有接近传感器(Proximitysensor),接近传感器需在天线旁边放置一个感应垫(sensingpad)以连接到传感器。当天线靠近人体时,接近传感器的感应垫就能够感应,且接近传感器会送一个信号通知系统将射频信号功率降低。在习知技术中,接近传感器的感应垫常为独立地设置于天线旁,且为了提供良好的感测距离,感应垫的尺寸具有一定的大小。然而,随着LTE(LongTermEvolution)频段的逐渐普及,结合LTE天线与接近传感器的感应垫的天线组件,其外形尺寸会相当大。因此,如何在兼顾整体设计的考量下,提升天线的收发传输速率及传输品质,成为急需被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天线组件,以结合天线与接近传感器的感应垫,进而增加电子装置内的配置空间。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天线组件。天线组件设置于电子装置并用以收发至少一射频信号。天线组件包括单极天线、寄生天线、传感器、连接线路、矩阵线路、第一无源元件及第二无源元件。寄生天线相邻单极天线并耦接电子装置的接地面。传感器耦接单极天线及寄生天线。连接线路耦接传感器,并于远离传感器的一端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耦接单极天线,第二端耦接寄生天线。矩阵线路设置于寄生天线连接接地面的一端。第一无源元件位于传感器与单极天线之间,并设置于连接线路连接单极天线的一端。第二无源元件位于传感器与寄生天线之间,并设置于连接线路中连接寄生天线的一端。当天线组件收发射频信号时,第一无源元件及第二无源元件阻隔射频信号传送至传感器。当物体靠近天线组件时,天线组件不收发射频信号,矩阵线路断开寄生天线及接地面。基于上述,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的天线组件中,单极天线以及自接地面拉出的寄生天线能够藉由连接线路连接于传感器。第一无源元件及第二无源元件分别设置在连接线路连接单极天线及寄生天线的位置,且矩阵线路能被设置在寄生天线耦接接地面的位置。当天线组件连接传感器并收发射频信号时,无源元件能够阻绝单极天线与寄生天线的电流被传送至传感器,天线组件不会因为与传感器连接而使得原本的谐振模态被影响,且矩阵线路还可保持天线组件操作在原本的谐振模态。此外,因为传感器是感应电容值变化,所以就电容感应来看,矩阵线路能够断开寄生天线与接地面以避免寄生天线作为感应垫时接地,使得单极天线与寄生天线可作为传感器的感应垫,且传感器的感应垫与天线组件共构更能够使传感器的感应垫具有最大涵盖的感应面积以及感应距离。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天线组件不但能够维持收发通信信号的功能,且还可以作为传感器的感应垫,使得电子装置不需额外再设置感应垫,进而提升电子装置内空间配置的弹性。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天线组件的示意图;图2A至图2C绘示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例的天线组件的示意图;图3A为图1A的天线结构于收发第一射频信号的示意图;图3B为图1A的天线结构于收发第二射频信号的示意图;图4A至图4D为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例的天线线路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电子装置;12、12a:接地面;100、100a、100b、100c、200a、200b、200c、200d:天线组件;110、110a、210a、210b:单极天线;112、112a:馈入点;114:本体辐射部;115:第一本体辐射部;116:第二本体辐射部;117:第三本体辐射部;118:第四本体辐射部;120、120a、220c、220d:寄生天线;121:第一寄生辐射部;122:第二寄生辐射部;123:第三寄生辐射部;124:寄生辐射部;130、130a:传感器;140:连接线路;142:第一端;144:第二端;150、150a:矩阵线路;152:电感;154:电容;160、160a:第一无源元件;170、170a:第二无源元件;180、180a:第三无源元件;211a:本体辐射支部;221c、221d:寄生辐射支部;D1:第一方向;G:间距。具体实施方式图1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天线组件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A及图1B,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包括天线组件100。天线组件100设置于电子装置10并用以收发至少一射频信号。天线组件100包括单极天线110、寄生天线120、传感器130、连接线路140、矩阵线路150、第一无源元件160及第二无源元件170。寄生天线120相邻单极天线110并耦接电子装置10的接地面12。传感器130耦接单极天线110及寄生天线120。连接线路140耦接传感器130,并于远离传感器130的一端具有第一端142及第二端144。第一端142耦接单极天线110,第二端144耦接寄生天线120。矩阵线路150设置于寄生天线120连接接地面12的一端。第一无源元件160位于传感器130与单极天线110之间,并设置于连接线路140连接单极天线110的一端。第二无源元件170位于传感器130与寄生天线120之间,并设置于连接线路140中连接寄生天线120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可为平板电脑,天线组件100可为平板电脑中的LTE天线。传感器130为接近传感器(Proximitysensor),用以检测电子装置10外人体是否靠近电子装置10。单极天线110为外形呈现倒L形结合T形的金属片,且馈入点112设置于金属片的转折处。然而,本专利技术在此并不限制单极天线的外形,在本专利技术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单极天线也可以是单独T形外形的金属片。当天线组件100收发射频信号时,为了避免用以将单极天线110与寄生天线120连接至传感器130的连接线路140影响天线原本的谐振模态,第一无源元件160被设置在单极天线110连接至传感器130之前,且第二无源元件170被设置在寄生天线120连接至传感器130之前。换言之,第一无源元件160可以是设置在连接线路140的第一端142连接单极天线110的位置,例如是刚脱离单极天线110的位置。第二无源元件170可以是设置在连接线路140的第二端144连接寄生天线120的位置,例如是刚脱离寄生天线120的位置。因此,本实施例的天线组件100不会因为单极天线110与寄生天线120皆与传感器130连接而使得原本的谐振模态被影响,且矩阵线路150还可保持天线组件100操作在原本的谐振模态。此外,在图1B中,因为在连接线路140中,连接寄生天线120的第二端144路径较长,为了彻底阻隔寄生天线120与传感器130,天线组件100更包括第三无源元件180。第三无源元件设180置于连接线路140且位于第二端144远离相对第二无源元件170的一侧。换言之,第三无源元件180为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天线组件,设置于该电子装置,并用以收发至少一射频信号,该天线组件包括:一单极天线;一寄生天线,相邻该单极天线并耦接该电子装置的一接地面;一传感器,耦接该单极天线及该寄生天线;一连接线路,耦接该传感器,并于远离该传感器的一端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其中该第一端耦接该单极天线,该第二端耦接该寄生天线;一矩阵线路,设置于该寄生天线连接该接地面的一端;一第一无源元件,位于该传感器与该单极天线之间,并设置于该连接线路中连接该单极天线的一端;以及一第二无源元件,位于该传感器与该寄生天线之间,并设置于该连接线路中连接该寄生天线的一端,其中,当该天线组件连接该传感器并收发该射频信号时,该第一无源元件及该第二无源元件阻隔该天线组件的电流流入该传感器,当该天线组件不收发该射频信号时,该矩阵线路断开该寄生天线及该接地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天线组件,设置于该电子装置,并用以收发至少一射频信号,该天线组件包括:一单极天线,该单极天线大致为一倒L形或T形金属片;一寄生天线,相邻该单极天线并耦接该电子装置的一接地面;一传感器,耦接该单极天线及该寄生天线;一连接线路,耦接该传感器,并于远离该传感器的一端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其中该第一端耦接该单极天线,该第二端耦接该寄生天线;一矩阵线路,设置于该寄生天线连接该接地面的一端;一第一无源元件,位于该传感器与该单极天线之间,并设置于该连接线路中连接该单极天线的一端;以及一第二无源元件,位于该传感器与该寄生天线之间,并设置于该连接线路中连接该寄生天线的一端,其中,当该天线组件连接该传感器并收发该射频信号时,该第一无源元件及该第二无源元件阻隔该天线组件的电流流入该传感器,当该天线组件不收发该射频信号时,该矩阵线路断开该寄生天线及该接地面,其中,该射频信号包括一第一射频信号及一第二射频信号,当该天线组件收发该第一射频信号时,该第一射频信号具有一第一涵盖频段,该第一涵盖频段包括一第一子频段及一第二子频段,当该天线组件收发该第二射频信号时,该第二射频信号具有一第二涵盖频段,该第二涵盖频段包括一第三子频段、一第四子频段及一第五子频段,其中,该单极天线包括一本体辐射部,该寄生天线包括:一第一寄生辐射部;一第二寄生辐射部,连接该第一寄生辐射部的一端并沿着一第一方向延伸,该第二寄生辐射部至少一部份与该单极天线的至少一部分以一间距平行地设置;以及一第三寄生辐射部,连接于该第一寄生辐射部连接该第二寄生辐射部的该端,并沿着相对该第二寄生辐射部的方向延伸;当该第一射频信号的中心频率在该第一涵盖频段内时,该第一寄生辐射部及该第二寄生辐射部耦合该本体辐射部产生一第一模态以收发位于该第一子频段的该第一射频信号,该第一寄生辐射部及该第三寄生辐射部产生一第二模态以收发位于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崇文
申请(专利权)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