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正确性平面显示触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73690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2 16:58
一种高正确性平面显示触控结构,包括有一上基板、一下基板、一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及一感应电极层。上基板及下基板并以平行成对的配置将一液晶层夹置于二基板之间。感应电极层具复数条感应导体线,以感测一接近的外部对象。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具有复数条栅极驱动线、复数条源极驱动线及复数条走线,依据一显示像素讯号及一显示驱动讯号以驱动对应的像素驱动晶体管。在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形成复数条走线线段,而使感应电极层上的感应触控图形结构之间的距离有效地减少,并可减少死区的面积,进而增加感测线性度及感测正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高正确性平面显示触控结构,包括有一上基板、一下基板、一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及一感应电极层。上基板及下基板并以平行成对的配置将一液晶层夹置于二基板之间。感应电极层具复数条感应导体线,以感测一接近的外部对象。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具有复数条栅极驱动线、复数条源极驱动线及复数条走线,依据一显示像素讯号及一显示驱动讯号以驱动对应的像素驱动晶体管。在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形成复数条走线线段,而使感应电极层上的感应触控图形结构之间的距离有效地减少,并可减少死区的面积,进而增加感测线性度及感测正确性。【专利说明】局正确性平面显TF触控结构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具有触摸板的显示屏幕的结构,尤其指一种高正确性平面显示触控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平面显示器产业迅速发展,许多产品也被相继提出,以追求重量更轻、厚度更薄、体积更小与更加细致的影像质量。并且发展出了数种的平面显示器来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图1是公知平面显示器种类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公知平面显示器包括了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等离子体显示器(PlasmaDisplay Panel, PDP)、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1de, OLED)显不器、场发射显不器(Field Emiss1n Display, FED)、及真空突光显不器(Vacuum FluorescenceDisplay, VFD)。 公知的触控式平面显示器系将触控面板与平面显示器直接进行上下的迭合,因为迭合的触控面板为透明的面板,因而影像可以穿透迭合在上的触控面板显示影像,再由触控面板作为输入的媒介或接口。然而这种公知技术因为于迭合时,必须增加一个触控面板的完整重量,使得平面显示器重量大幅地增加,不符合现时市场对于显示器轻薄短小的要求。而直接迭合触控面板以及平面显示器时,在厚度上,增加了触控面板本身的厚度,降低了光线的穿透率,增加反射率与雾度,使屏幕显示的质量大打折扣。 针对前述的缺点,触控式平面显示器改采嵌入式触控技术。嵌入式触控技术目前主要的发展方向可分为On-Cell及In-Cell两种技术。On-Cell Touch的技术是将触控面板的感应装置(Sensor)作在薄膜上,然后贴合在最上层的上基板的玻璃上。In-Cell Touch技术则是将触控组件整合于显示面板的内,使得显示面板本身就具备触控功能,因此不需要另外再进行与触控面板贴合或是组装的制程,这样技术通常都是由面板厂开发。 电容式触控面板是利用排列的透明电极与人体之间的静电结合所产生的电容变化,从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变化来检测其坐标。图2是公知双层透明电极结构的示意图,透明电极是依据X轴及Y轴方向布植。不同透明电极层之间以绝缘体(例如玻璃或塑料)隔开。其缺点则是材料成本高,且制造工序繁琐。 图3是一公知单层透明电极结构的示意图。图3的单层透明电极结构其具有节省材料成本及简化制造工序的优点。然而,图3的单层透明电极结构有着走线31复杂的缺点,也因为走线31占据了部分面积,导致线性度变差。走线31所占据的部分面积会形成死区(dead area),亦即在死区(dead area)无法有效地侦测一手指的触碰。因此,公知平面显示触控结构仍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正确性平面显示触控结构,以改进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依据本技术的一特色,本技术提供的高正确性平面显示触控结构,包括有一上基板、一下基板、一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及一感应电极层。该上基板及该下基板并以平行成对的配置将一液晶层夹置于二基板之间。该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位于该下基板的面对于该液晶层的同一侧的表面,该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具有复数条栅极驱动线、复数条源极驱动线及及复数条走线,依据一显示像素讯号及一显示驱动讯号,用以驱动对应的像素驱动晶体管。该感应电极层位于该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的面对于该液晶层的同一侧,其具复数条感应导体线,以感测一接近的外部对象;其中,该复数条感应导体线的位置是依据与该复数条栅极驱动线及复数条源极驱动线的位置相对应而设置。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高正确性平面显示触控结构,包括有一上基板、一下基板、一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一感应电极层、一阴极层、及一阳极层。该上基板及该下基板并以平行成对的配置将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层夹置于二基板之间。该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位于该下基板的面对于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层的同一侧的表面,该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具有复数条栅极驱动线、复数条源极驱动线及复数条走线,依据一显示像素讯号及一显示驱动讯号,用以驱动对应的像素驱动晶体管。该感应电极层位于该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的面对于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层的同一侧,其具有复数条感应导体线,以感测一接近的外部对象。该阴极层位于该上基板的面对于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层的同一侧的表面,该阴极层由金属材料形成。该阳极层位于该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的面对于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层的同一侧,该阳极层具有复数个阳极像素电极,该复数个阳极像素电极的每一个阳极像素电极与对应的该像素驱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连接;其中,该复数条感应导体线的位置是依据与该复数条栅极驱动线及复数条源极驱动线的位置相对应而设置。 本技术提供的高正确性平面显示触控结构,其在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上形成第一方向的复数条走线线段及第二方向的复数条走线线段,因此无须于该感应电极层上布植走线,使感应触控图形结构之间的间隔距离有效地减少,故可减少死区的面积,增加感测线性度及感测正确性。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公知平面显示器种类的示意图。 图2是公知双层透明电极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一公知单层透明电极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高正确性液晶平面显示触控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一般公知遮光层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感应电极层的感应触控图形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栅极驱动线子层的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源极驱动线子层的示意图。 图9是本技术第一方向的复数条走线线段及第二方向的复数条走线线段电气连接的一示意图。 图1OA及图1OB是本技术图9中A_A’及B_B’处的剖面图。 图11是本技术感应触控图形结构及走线的示意图。 图12是本技术图11椭圆A处的示意图。 图13A及图13B是本技术图12中C_C’及D_D’处的剖面图。 图14是本技术第一方向的复数条走线线段及第二方向的复数条走线线段电气连接的另一示意图。 图15是本技术感应触控图形结构及走线的另一示意图。 图16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走线31,高正确性液晶平面显示触控结构400,上基板410,下基板420,液晶层430,遮光层440,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450,感应电极层460,彩色滤光层470,保护层480,共通电极层490,第一偏光层200,第二偏光层210,像素驱动晶体管451,遮光线条441,区域442,四边型区域610,走线1110,栅极驱动线子层700,栅极驱动线710,走线线段7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正确性平面显示触控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有:一上基板;一下基板,该上基板及该下基板并以平行成对的配置将一液晶层夹置于二基板之间;一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位于该下基板的面对于该液晶层的同一侧的表面,该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具有复数条栅极驱动线、复数条源极驱动线及复数条走线,依据一显示像素讯号及一显示驱动讯号,用以驱动对应的像素驱动晶体管;以及一感应电极层,位于该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的面对于该液晶层的同一侧,其具复数条感应导体线,以感测一接近的外部对象;其中,该复数条感应导体线的位置是依据与该复数条栅极驱动线及复数条源极驱动线的位置相对应而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宇
申请(专利权)人:速博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