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兴柱专利>正文

一种粉煤燃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73510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0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粉煤燃烧装置,所述粉煤燃烧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燃烧罐和沿燃烧罐罐壁向燃烧罐开口端延伸的空气接触管,所述空气接触管内部为空腔,所述空腔底部穿过燃烧罐罐壁与外界连通;所述空气接触管管壁上均布有多个空气接触孔,所述空气接触孔直径大于等于2mm且小于等于5mm。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装置可以方便的对粉煤(尤其是粒径在5mm以下的粉煤)进行直接燃烧,这样以来不仅简化了粉煤的利用环节,而且减轻了对环境污染,降低了劳动强度,最终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和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粉煤燃烧装置,所述粉煤燃烧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燃烧罐和沿燃烧罐罐壁向燃烧罐开口端延伸的空气接触管,所述空气接触管内部为空腔,所述空腔底部穿过燃烧罐罐壁与外界连通;所述空气接触管管壁上均布有多个空气接触孔,所述空气接触孔直径大于等于2mm且小于等于5mm。通过使用本技术所述的装置可以方便的对粉煤(尤其是粒径在5mm以下的粉煤)进行直接燃烧,这样以来不仅简化了粉煤的利用环节,而且减轻了对环境污染,降低了劳动强度,最终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和目的。【专利说明】一种粉煤燃烧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粉煤燃烧装置。
技术介绍
科学研究表明,直径在30mm以上的大块煤,可以直接燃烧利用,直径在1mm—20mm的小块煤可以用于鼓风机煤炉。但是对于粒径小于10mm,特别是粒径在5mm以下的粉煤就无法采取以上两种方法进行直接燃烧利用,最后只能费时费力的加工成蜂窝煤进行再利用。 煤的燃烧具有这样的三个阶段:首先是吸热阶段,主要表现为在引燃时产生大量的烟气,直至达到着火点,进行燃烧(这一阶段污染最严重,同时流失了部分能量)。第二阶段为燃烧阶段,具体又分为两个阶段,即煤气燃烧与碳的燃烧。最后是熄灭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第二阶段是关键,如何使粉煤在这一阶段充分快速转化为煤气进行燃烧,是本人设计粉煤燃烧器的关键。现有技术急需一种能对粉煤进行直接燃烧利用的粉煤燃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对粉煤进行直接燃烧利用的粉煤燃烧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粉煤燃烧装置,所述粉煤燃烧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燃烧罐和沿燃烧罐罐壁向燃烧罐开口端延伸的空气接触管,所述空气接触管内部为空腔,所述空腔底部穿过燃烧罐罐壁与外界连通;所述空气接触管管壁上均布有多个空气接触孔,所述空气接触孔直径大于等于2_且小于等于5_。通过使用本技术所述的装置可以方便的对粉煤(尤其是粒径在5_以下的粉煤)进行直接燃烧,这样以来不仅简化了粉煤的利用环节,而且减轻了对环境污染,降低了劳动强度,最终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和目的。 作为优选地,所述燃烧罐为上端开口的圆柱形罐,所述空气接触管沿燃烧罐底壁向燃烧罐开口端延伸,所述空气接触管设有多个并均布于燃烧罐底壁。这样的设计是对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作为优选地,所述空气接触管设有六个,所述空气接触管上端高于或者平齐于燃烧罐开口端。这样的设计是对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作为优选地,所述空气接触孔直径为2mm,所述空气接触孔之间的间距为2mm ;所述空气接触管管壁厚度为2mm。这样的设计是对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作为优选地,所述空气接触管底部与燃烧罐底壁焊接,所述燃烧罐底壁上设有将空腔与外界连通的通孔。这样的设计是对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作为优选地,所述粉煤燃烧装置还包括一个弹性提手,所述弹性提手呈U形,所述U形弹性提手两端设有连接头,所述燃烧罐上部设有与连接头配合的连接孔。这样的设计方便粉煤燃烧完毕后取出燃烧器,可以倒去灰烬后,重新装入粉煤继续燃烧使用。 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使用本技术所述的装置可以方便的对粉煤(尤其是粒径在5_以下的粉煤)进行直接燃烧,这样以来不仅简化了粉煤的利用环节,而且减轻了对环境污染,降低了劳动强度,最终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和目的。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中:1、燃烧罐;2、开口端;3、空气接触管;5、空气接触孔;6、底壁;7、通孔;8、弹性提手;9、连接头;10、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粉煤燃烧装置,所述粉煤燃烧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燃烧罐I和沿燃烧罐I罐壁向燃烧罐开口端2延伸的空气接触管3,所述空气接触管3内部为空腔,所述空腔底部穿过燃烧罐I罐壁与外界连通;所述空气接触管3管壁上均布有多个空气接触孔5,所述空气接触孔5直径大于等于2_且小于等于5_。 所述燃烧罐I为上端开口的圆柱形罐,所述空气接触管3沿燃烧罐底壁6向燃烧罐开口端2延伸,所述空气接触管3设有多个并均布于燃烧罐底壁6。 所述空气接触管3设有六个,所述空气接触管3上端高于或者平齐于燃烧罐I开口端2。 所述空气接触孔5直径为2mm,所述空气接触孔5之间的间距为2mm ;所述空气接触管3管壁厚度为2mm。 所述空气接触管3底部与燃烧罐底壁6焊接,所述燃烧罐底壁6上设有将空腔与外界连通的通孔7。 所述粉煤燃烧装置还包括一个弹性提手8,所述弹性提手8呈U形,所述U形弹性提手两端设有连接头9,所述燃烧罐I上部设有与连接头9配合的连接孔10。 使用时将粒径小于5_的粉煤装入燃烧罐I内,将弹性提手8的连接头9与连接孔10配合,利用弹性提手8直接将装有粉煤的燃烧罐I放入炽热的煤炉内,使粉煤迅速进入煤燃烧的气化阶段,避免在第一阶段吸热时产生大量的烟雾而污染环境; 燃烧罐I的罐壁及空气接触管3上的诸多空气接触孔5可以使燃烧罐I内部的粉煤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反应所需的热量。 空气接触管3可以增加管内上下的气压差值,即:增加了空气的流动性,实质上是增加了燃烧罐I内粉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粉煤的燃烧获得充足的氧气,在高温的前提下可以最大限度的使粉煤气化燃烧,从而提高了粉煤的燃烧效率。 本装置采用薄钢板及钢管钻孔后焊接而成,具有材料选取广泛,使用方法简单的特点,即:先用块煤提升炉温,再将装有粉煤的燃烧器用特制的弹性提手8放置于炉内(炉温最高处),待粉煤燃烧完毕后取出燃烧罐1,可以倒去灰烬后,重新装入粉煤继续燃烧使用。 本技术是将粒径在5_以下的粉煤进行气化燃烧的一种装置,该粉煤燃烧装置是粉煤的气化燃烧的理想装置,它可以使粉煤的燃烧直接进入气化燃烧阶段,不仅简化了粉煤的燃烧利用环节,即:不必要再将粉煤费力的制成蜂窝煤、煤球、煤砖等形状,而是直接将粉煤装入燃烧罐I放入正在燃烧的炉内将粉煤气化燃烧,省去了制作蜂窝煤工艺流程中的配料、拌合、压制成型、烘干、码垛等中间环节,而且减轻了对环境污染,降低了劳动强度,最终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和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粉煤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煤燃烧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燃烧罐和沿燃烧罐罐壁向燃烧罐开口端延伸的空气接触管,所述空气接触管内部为空腔,所述空腔底部穿过燃烧罐罐壁与外界连通;所述空气接触管管壁上均布有多个空气接触孔,所述空气接触孔直径大于等于2mm且小于等于5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罐为上端开口的圆柱形罐,所述空气接触管沿燃烧罐底壁向燃烧罐开口端延伸,所述空气接触管设有多个并均布于燃烧罐底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煤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粉煤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煤燃烧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燃烧罐和沿燃烧罐罐壁向燃烧罐开口端延伸的空气接触管,所述空气接触管内部为空腔,所述空腔底部穿过燃烧罐罐壁与外界连通;所述空气接触管管壁上均布有多个空气接触孔,所述空气接触孔直径大于等于2mm且小于等于5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兴柱
申请(专利权)人:徐兴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