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从门内锁住锁孔的防盗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72879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0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从门内锁住锁孔的防盗锁,包括锁芯以及套设在锁芯外的锁套,锁套的外套面上设置有与锁芯的锁孔相适配的锁套护孔,其中:锁芯与锁套间隙配合,锁套侧面设置有滑槽,锁芯通过紧固件穿过滑槽与门固定连接,滑槽上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一端与紧固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锁套固定连接;锁套上设有卡位槽,锁芯内设置有能卡入卡位槽的卡位杆,卡位杆通过传动装置连接有控制旋钮,控制旋钮与锁套固定连接,传动装置包括有相互咬合、呈90°配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控制旋钮连接,第二齿轮与卡位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门内将锁孔锁住、结构简单精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能从门内锁住锁孔的防盗锁,包括锁芯以及套设在锁芯外的锁套,锁套的外套面上设置有与锁芯的锁孔相适配的锁套护孔,其中:锁芯与锁套间隙配合,锁套侧面设置有滑槽,锁芯通过紧固件穿过滑槽与门固定连接,滑槽上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一端与紧固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锁套固定连接;锁套上设有卡位槽,锁芯内设置有能卡入卡位槽的卡位杆,卡位杆通过传动装置连接有控制旋钮,控制旋钮与锁套固定连接,传动装置包括有相互咬合、呈90°配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控制旋钮连接,第二齿轮与卡位杆连接。本技术具有门内将锁孔锁住、结构简单精巧的优点。【专利说明】一种能从门内锁住锁孔的防盗锁
本技术涉及锁的
,具体地说是一种能从门内锁住锁孔的防盗锁。
技术介绍
锁具是人们保护财产安全的基本器具,目前小区内每一户人家基本都采用防盗锁,以安装于防盗门上的锁具为例,锁具的形式基本可以分为感应式锁具和手动式锁具,其中以手动式锁具应用最为广泛。所谓的手动式锁具是以钥匙插入防盗门上的锁芯旋转,使门打开,即可进入室内。为了提高门的防盗功能,此种手动锁具的结构日益复杂,有二段式甚至于三段式,然而,不可讳言地,只要有锁孔可供钥匙插入,技巧高超的窃贼既有办法以异物插入开启,其防盗效果仍甚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在门内将锁孔锁住、结构简单精巧的防盗锁。 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能从门内锁住锁孔的防盗锁,包括锁芯以及套设在锁芯外的锁套,锁套的外套面上设置有与锁芯的锁孔相适配的锁套护孔,其中:锁芯与锁套间隙配合,锁套侧面设置有滑槽,锁芯通过紧固件穿过滑槽与门固定连接,滑槽上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一端与紧固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锁套固定连接;锁套上设有卡位槽,锁芯内设置有能卡入卡位槽的卡位杆,卡位杆通过传动装置连接有控制旋钮,控制旋钮与锁套固定连接,传动装置包括有相互咬合、呈90°配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控制旋钮连接,第二齿轮与卡位杆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上述的卡位杆与第二齿轮配合处设置有咬合齿,第二齿轮的轮轴与咬合齿配合使卡位杆能上下运动。 上述的卡位槽设置于外套面的内表面,卡位杆的杆端部形状与卡位槽的槽面形状相适配。 上述的卡位槽的槽面形状为凹球形。 上述的卡位槽的槽面形状为内凹方形。 上述的滑槽的数量为四个,等间距分布在锁套的侧面。 上述的复位弹簧的数量为一个,设置在任意一个滑槽中。 上述的复位弹簧的数量为四个,每个滑槽中均设置有一个复位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能从门内锁住锁孔的防盗锁,包括锁芯以及套设在锁芯外的锁套,锁套的外套面上设置有与锁芯的锁孔相适配的锁套护孔,其中:锁芯与锁套间隙配合,锁套侧面设置有滑槽,锁芯通过紧固件穿过滑槽与门固定连接,滑槽上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一端与紧固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锁套固定连接;锁套上设有卡位槽,锁芯内设置有能卡入卡位槽的卡位杆,卡位杆通过传动装置连接有控制旋钮,控制旋钮与锁套固定连接,传动装置包括有相互咬合、呈90°配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控制旋钮连接,第二齿轮与卡位杆连接。本技术通过使锁芯和锁套相对旋转,使锁孔和锁套护孔不再对齐,钥匙无法插入锁孔,实现从内部将门锁住的功能。锁芯与门固定连接,锁套则不与门固定,在不锁锁孔时,紧固件处于滑槽一端,复位弹簧处于滑槽另一端,复位弹簧为自由伸张的状态,卡位槽与卡位杆不处在同一轴线上,而且卡位杆离卡位槽的水平面还有一段距离,在这种状态下,锁套护孔正对着锁孔,钥匙可以通过锁套护孔插入锁孔,将门打开。使用者打算锁住锁孔时,转动控制旋钮,控制旋钮因为与锁套固定连接,使得锁套也跟着旋转,紧固件向滑槽中部移动,复位弹簧被压缩,卡位槽刚好移动到与卡位杆处于同一轴线,同时,控制旋钮与传动装置传动连接,控制旋钮旋转使得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随转,带动卡位杆向卡位槽所处的水平面移动,并刚好在卡位槽移动到卡位杆同一轴线时到达卡位槽处,并卡入卡位槽中。实现对锁套的锁紧,这时候,锁套无法回位,锁套护孔与锁孔错开,钥匙无法插入。可以使用挡块或者卡块等常用结构防止控制旋钮归位。当使用者打算解开锁孔锁定时,只需将控制旋钮旋回即可。 综上,本技术具有门内将锁孔锁住、结构简单精巧的优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锁孔未锁定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锁孔未锁定时锁套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锁孔未锁定时外套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锁孔锁定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锁孔锁定时锁套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锁孔锁定时外套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图6所示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锁芯1、紧固件11、卡位杆12、锁套2、外套面2a、锁套护孔2b、滑槽21、复位弹簧22、卡位槽23、传动装置3、第一齿轮31、第二齿轮32、控制旋钮4。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第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 本技术的一种能从门内锁住锁孔的防盗锁,包括锁芯I以及套设在锁芯I外的锁套2,锁套2的外套面2a上设置有与锁芯I的锁孔相适配的锁套护孔2b,其中:锁芯I与锁套2间隙配合,锁套2侧面设置有滑槽21,锁芯I通过紧固件11穿过滑槽21与门固定连接,滑槽21上设有复位弹簧22,复位弹簧22 —端与紧固件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锁套2固定连接;锁套2上设有卡位槽23,锁芯I内设置有能卡入卡位槽23的卡位杆12,卡位杆12通过传动装置3连接有控制旋钮4,控制旋钮4与锁套2固定连接,传动装置3包括有相互咬合、呈90°配合的第一齿轮31和第二齿轮32,第一齿轮31与控制旋钮4连接,第二齿轮32与卡位杆12连接。 实施例中,卡位杆12与第二齿轮32配合处设置有咬合齿,第二齿轮32的轮轴与咬合齿配合使卡位杆12能上下运动。 实施例中,卡位槽23设置于外套面2a的内表面,卡位杆12的杆端部形状与卡位槽23的槽面形状相适配。 实施例中,卡位槽23的槽面形状为凹球形。 实施例中,滑槽21的数量为四个,等间距分布在锁套2的侧面。 实施例中,复位弹簧22的数量为四个,每个滑槽21中均设置有一个复位弹簧22。 本技术通过使锁芯I和锁套2相对旋转,使锁孔和锁套护孔2b不再对齐,钥匙无法插入锁孔,实现从内部将门锁住的功能。锁芯I与门固定连接,锁套2则不与门固定,在不锁锁孔时,紧固件11处于滑槽21 —端,复位弹簧22处于滑槽21另一端,复位弹簧22为自由伸张的状态,卡位槽23与卡位杆12不处在同一轴线上,而且卡位杆12离卡位槽23的水平面还有一段距离,在这种状态下,锁套护孔2b正对着锁孔,钥匙可以通过锁套护孔2b插入锁孔,将门打开。使用者打算锁住锁孔时,转动控制旋钮4,控制旋钮4因为与锁套2固定连接,使得锁套2也跟着旋转,紧固件11向滑槽21中部移动,复位弹簧22被压缩,卡位槽23刚好移动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从门内锁住锁孔的防盗锁,包括锁芯(1)以及套设在锁芯(1)外的锁套(2),所述的锁套(2)的外套面(2a)上设置有与锁芯(1)的锁孔相适配的锁套护孔(2b),其特征是:所述的锁芯(1)与锁套(2)间隙配合,所述的锁套(2)侧面设置有滑槽(21),所述的锁芯(1)通过紧固件(11)穿过滑槽(21)与门固定连接,所述的滑槽(21)上设有复位弹簧(22),所述的复位弹簧(22)一端与紧固件(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锁套(2)固定连接;所述的锁套(2)上设有卡位槽(23),所述的锁芯(1)内设置有能卡入卡位槽(23)的卡位杆(12),所述的卡位杆(12)通过传动装置(3)连接有控制旋钮(4),所述的控制旋钮(4)与锁套(2)固定连接,所述的传动装置(3)包括有相互咬合、呈90°配合的第一齿轮(31)和第二齿轮(32),所述的第一齿轮(31)与控制旋钮(4)连接,所述的第二齿轮(32)与卡位杆(1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琨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缪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