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69020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0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散热板,其可装设于一壁面,用以阻挡并散出因太阳日照所产生的热能。本发明专利技术散热板包含板状本体及数个支撑结构。板状本体为一中空结构,具有两个相互贯穿的开口。数个支撑结构设置于板状本体内,且于板状本体内形成数个散热通道,各散热通道的两端相互贯穿且分别连接至板状本体的两开口。其中,数个散热板装设于壁面时,藉以透过热对流方式,对壁面进行散热与隔热作业,并且,此散热板亦可隔绝雨水自墙壁渗入屋内,故而具有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散热板,其可装设于一壁面,用以阻挡并散出因太阳日照所产生的热能。本专利技术散热板包含板状本体及数个支撑结构。板状本体为一中空结构,具有两个相互贯穿的开口。数个支撑结构设置于板状本体内,且于板状本体内形成数个散热通道,各散热通道的两端相互贯穿且分别连接至板状本体的两开口。其中,数个散热板装设于壁面时,藉以透过热对流方式,对壁面进行散热与隔热作业,并且,此散热板亦可隔绝雨水自墙壁渗入屋内,故而具有防水效果。【专利说明】散热板
本专利技术乃是关于一种散热板,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大楼外墙的散热板。
技术介绍
工业科技的成长促进经济的繁荣,而随着所得的提高就有能力追求较佳的生活质量,由于从农业化转型为工业化,故人口大量的迁移到都市中,在土地无法增加下,为了供应人口增加所需的住宅,因此高构大厦之类建筑物快速增加,由于都市的规划不够完整绿地过少,在建筑物侧比邻立情形下,空气流通散热不易,易使建筑物吸热而将热传到内部而产生闷热。 有鉴于上述各种问题,本专利技术人乃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板,其可用于装设在一壁面,用以传导壁面热能或是阻挡太阳日照所产生的热能。 本专利技术散热板包含板状本体及数个支撑结构。板状本体为一中空结构,具有两个相互贯穿的开口。数个支撑结构设置于板状本体内,且于板状本体内形成数个散热通道,各散热通道的两端相互贯穿且分别连接至板状本体的两开口。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数个散热板装设于壁面时,藉以透过热对流方式,对壁面进行散热与隔热作业,因此,日照所产生的热能将会透过本专利技术散发于外,使得建筑物内的温度不会因日晒而过度提升。 较佳地,支撑结构与板状本体为一体成型。 较佳地,数个散热板形成可卷曲的挠性材质。 较佳地,支撑结构的截面呈波浪状、锯齿状或蜂槽状。 较佳地,散热板的一底面设有一贴合层,散热板藉由贴合层直接贴合于壁面。 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效果:1、可直接且方便地装设于一般大楼外墙,可藉由自然的热传导及热对流效应,使大楼外墙降温,进而降低大楼内部温度。 2、透过自然的热对流及热传导效应,无需额外增设其它相关散热装置即可使大楼外墙降温。 3、具有隔离雨水与外墙作用,故雨水将无法自外墙渗入,解决了旧有房屋的渗水问题。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为达成既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法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图式,相信本专利技术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以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散热板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散热板实施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散热板一实施侧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散热板另一实施侧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散热板再一实施侧视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散热板组装实施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散热板; 10:板状本体; 101:开口 ;11:支撑结构; 12:散热通道; 13:卡合部; 20:壁面;30:外部支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如图1所示,散热板I包含一板状本体10、数个支撑结构11及数个散热通道12。板状本体10为中空结构,其上下具有相互贯穿的开口 101。数个支撑结构11设置于板状本体10的内部(中空结构内),藉以将板状本体10的中空结构区隔为数个散热通道12。换言之,板状本体10内部具有多个与其两端开口 101相互贯通的散热通道12,这些散热通道12透过多个支撑结构12相互区隔以相互独立。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板状本体10可以是薄形片状结构,且这些支撑结构11可以是与板状本体10 —体成型。 另,散热板I可以两两相互连接,以成为一大面积片状结构,并装设于大楼外墙壁面20,以透过自然热对流及热传导效应,对大楼内外部进行降温作业。详细地说,数个散热板I可以利用一连接机构或是防水胶使其两两相互利用装置或防水胶连接,以使上下连接的各散热板I内部的这些散热通道12,藉以可于大楼外墙形成数个由地面延伸至楼顶的散热通道12。以热力学角度来说,当区域的温度不均时,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而产生相互交替对流,以使区域温度逐渐达到均温,即为热对流效应。本专利技术藉由装设于大楼外墙的数个散热板1,以于大楼外墙形成有多个由地面贯穿连接到大楼相对高处的散热通道12 ;当大楼外部区域发生温度不均的情况时,透过热对流效应,相对较热的空气会透过数个散热通道12向大楼的相对高处上升流动,藉以可使大楼外墙形成对流,而进一步达到降温效果。 更具体地说,使接近地面的热空气可沿这些散热通道12向上流动,藉以使大楼外墙形成空气对流,透过此空气对流的效果,可以将大楼各高度的散热通道12内的热能,一并随着上升对流向外向上散出,并引进相对低温的空气,藉以使大楼外墙达到降温效果。换句话说,只要大楼任何高度对应的散热通道12,具有相对较高的空气热能,即会发出自然热对流的效应,而藉由其所产生的上升对流,可以同时带走大楼各高度对应的散热通道12内的热能,进而可达到大楼降温的效果。其中,较佳地,为可以有效降低大楼外墙温度,更可于导热板I相对应于贴合于壁面20之处,增设有导热层(图未示),藉以更可有效地将大楼热能导出,而达到降温效果,其中,导热层可以为金属材或是由导热胶所形成。更甚者,散热板I或是支撑结构11可以选用高热传导性的材质,藉以不但可透过热对流效应,同时可透过热传导效应,对大楼外墙进行降温。同时,由于铺上本实施例的墙面将不会被雨水泼洒到,故雨水将无法渗入墙面,达到防水效果。 特别说明的是,如图3至图5,其为本专利技术散热板I的侧视图。如图所示,支撑结构11于散热板I内形成散热通道12的形式,可以依据实际需求加以变化,可以是如图3的锯齿状、图4的波浪状或者图5的圆管状(当然亦可以是蜂槽状),于此仅为示范态样,并不以此为限。呈如上述,本专利技术散热板I更可以透过选用高热传导材质,以增加降温效果,如图5所示,支撑结构11更可以选用相对较高热传导系数的材质(例如金属),藉以可使散热板I可透过具有高热传导系数的支撑结构11进行热传导,更可有效地对大楼外墙进行降温。 特别强调地是,上述散热板I的装设方式仅为其中一示范态样,实际应用可以依据需求加以变化,例如:可以是直接于散热板I的侧面,增设贴合层(可为防水硅胶或是导热胶),藉以直接将散热板I贴合于大楼壁面20。 如图6所示,诚如上述,在较佳的实施态样中,数个散热板I可以结合为可卷曲的片状结构,并配合上述贴合层的设置,可以使散热板I快速地贴合于大楼壁面20。换言之,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散热板I可以是具有可挠性的材质,可以收纳为滚筒状,如此即可便于运送组装与收纳,增进便利性。 又,亦可装设抽风机于散热通道的出口端,藉以抽取散热通道内的空气,增进散热速率。 惟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非意欲局限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板,用于装设于一壁面,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板包含: 一板状本体,为一中空结构,包含有两个相互贯穿的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板,用于装设于一壁面,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板包含:一板状本体,为一中空结构,包含有两个相互贯穿的开口;以及数个支撑结构,设置于该板状本体内,且于该板状本体内形成数个散热通道,各散热通道的两端相互贯穿且分别连接至该板状本体的两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韦进李姿仪李宥节李芋萱李芃节李柏樟
申请(专利权)人:展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