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过载继电器跳闸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66578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0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过载继电器跳闸机构,包括上下叠加的加热单元和切换装置,所述加热单元的下壳体内安装有主双金属片,所述主双金属片底部的套管上绕有电阻线,所述主双金属片顶部安装有推动杆,所述下壳体的顶部安装切换装置的上壳体,所述推动杆顶部的折弯结构延伸入上壳体内,所述折弯结构头部连接有辅助双金属片,所述辅助双金属片的顶部安装有释放杆,所述释放杆成直角形结构,所述释放杆的一端通过回转轴安装于上壳体中,所述释放杆的另一端延伸有接触头;位于上壳体内还上下间隔安装两组翻转机构,上部翻转机构头部设置常开触点,下部翻转机构的头部设置常闭触点;所述上壳体顶部设置有复位按钮,灵敏度高,缩短触发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热过载继电器跳闸机构,包括上下叠加的加热单元和切换装置,所述加热单元的下壳体内安装有主双金属片,所述主双金属片底部的套管上绕有电阻线,所述主双金属片顶部安装有推动杆,所述下壳体的顶部安装切换装置的上壳体,所述推动杆顶部的折弯结构延伸入上壳体内,所述折弯结构头部连接有辅助双金属片,所述辅助双金属片的顶部安装有释放杆,所述释放杆成直角形结构,所述释放杆的一端通过回转轴安装于上壳体中,所述释放杆的另一端延伸有接触头;位于上壳体内还上下间隔安装两组翻转机构,上部翻转机构头部设置常开触点,下部翻转机构的头部设置常闭触点;所述上壳体顶部设置有复位按钮,灵敏度高,缩短触发时间。【专利说明】热过载继电器跳闸机构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
,尤其是一种具有高灵敏度的热过载继电器跳闸机构。
技术介绍
热过载继电器(Thermal Overload Relay,下文简称TOR)是一种当它接入主电路内,流过与电动机相同电流,当电动机过载达到一定程度时,热元件被加热达到一定弯曲程度,推动热过载继电器机构动作,推杆将常闭触头分开。电动机断相、过载可有效得到保护。 现有技术中的热过载继电器,其结构复杂,制作麻烦,触发灵敏度低,产品使用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 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热过载继电器跳闸机构,从而使其具有较高灵敏度,使用可靠性好。 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热过载继电器跳闸机构,包括上下叠加的加热单元和切换装置,所述加热单元的下壳体内安装有主双金属片,所述主双金属片底部的套管上绕有电阻线,所述主双金属片顶部安装有推动杆,所述下壳体的顶部安装切换装置的上壳体,所述推动杆顶部的折弯结构延伸入上壳体内,所述折弯结构头部连接有辅助双金属片,所述辅助双金属片的顶部安装有释放杆,所述释放杆成直角形结构,所述释放杆的一端通过回转轴安装于上壳体中,所述释放杆的另一端延伸有接触头;位于上壳体内还上下间隔安装一组翻转机构,上部翻转机构头部设置常开触点,下部翻转机构的头部设置常闭触点;所述上壳体顶部设置有复位按钮; 所述翻转机构的结构为:包括弹性端子,所述弹性端子中部开有孔,所述弹性端子的一端安装动触头,所述弹性端子的另一端安装于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中部延伸有弹簧片,位于弹簧片头部和弹性端子一端开孔处安装扭转弹簧,所述弹簧片上部安装加强辅材;所述固定座端部延伸有支架,所述支架头部安装有接线端,所述接线端中部开有螺纹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还包括辅助支架,所述辅助支架竖直安装于上壳体内,所述辅助支架的底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与下部翻转机构的弹性端子抵接;所述辅助支架下部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卡接上部翻转机构的弹性端子; 所述上壳体内还安装有与动触头配合的静触头; 所述释放杆的接触头与加强辅材抵接。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技术结构合理,紧凑,制作与安装方便,动作灵活,通过翻转机构的设计,有效的增加了热过载继电器的跳闸机构的灵敏度,缩短触发时间,以及防止损坏产品的性能,同时提高了跳闸机构工作可靠性。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翻转机构的工作状态图(实施例一)。 图4为本技术翻转结构的工作状态图(实施例二)。 其中:1、复位按钮;2、上壳体;3、常开触点;4、常闭触点;5、辅助支架;6、凸台;7、下壳体;8、王双金属片;9、推动杆;10、折弯结构;11、辅助双金属片;12、翻转机构;13、释放杆;14、回转轴;15、接触头;16、接线端;17、螺纹孔;18、支架;19、弹性端子;20、动触头;21、加强辅材;22、弹簧片;23、固定座;24、扭转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热过载继电器跳闸机构,包括上下叠加的加热单元和切换装置,加热单元的下壳体7内安装有主双金属片8,主双金属片8底部的套管(图中未画出)上绕有电阻线(图中未画出),主双金属片8顶部安装有推动杆9,下壳体7的顶部安装切换装置的上壳体2,推动杆9顶部的折弯结构10延伸入上壳体2内,折弯结构10头部连接有辅助双金属片11,辅助双金属片11的顶部安装有释放杆13,释放杆13为一体式结构,释放杆13成直角形结构,释放杆13的一端通过回转轴14安装于上壳体2中,释放杆13的另一端延伸有接触头15 ;位于上壳体2内还上下间隔安装一组翻转机构12,上部翻转机构12头部设置常开触点3,下部翻转机构12的头部设置常闭触点4 ;上壳体2顶部设置有复位按钮I,复位按钮I是对常开触点3其作用。 如图2、图3和图4所述,翻转机构12的结构为:包括弹性端子19,弹性端子19中部开有孔,弹性端子19的一端安装动触头20,弹性端子19的另一端安装于固定座23上,固定座23中部延伸有弹簧片22,位于弹簧片22头部和弹性端子19 一端开孔处安装扭转弹簧24,弹簧片22上部安装加强辅材21 ;固定座23端部延伸有支架18,支架18头部安装有接线端16,接线端16中部开有螺纹孔17。 还包括辅助支架5,辅助支架5竖直安装于上壳体2内,辅助支架5的底部设置有凸台6,凸台6与下部翻转机构12的弹性端子19抵接;辅助支架5下部设置有卡槽,卡槽内卡接上部翻转机构12的弹性端子19。 上壳体2内还安装有与动触头20配合的静触头。 释放杆13的接触头15与加强辅材21抵接。 本技术加强辅材21的设计,由于扭转弹簧24弹力作用,作用在弹性端子19上的力,由弹性端子19和加强辅材21来分散,所作用于弹性端子19上的力对于其本身控制过度张开,从而提高了跳闸机构的灵敏性。 实际使用过程中,首先回路上发生过载时,主双金属片8上绕的加热体(电阻线)会发热,对此主双金属片8受热会向右侧弯曲,推动杆9会向右推动;如此,移动到右侧的推动杆9推动温度补偿辅助双金属片11的自由端时,温度补偿辅助双金属片11及跟这个铆接为一体的释放杆13是以绕着回转轴14逆时针方向旋转,以此接触施力于的翻转机构12上的弹性端子19,力作用于弹性端子19往下方向加压,达到弹性端子19水平线以上时,根据扭转弹簧24的弹性,弹性端子19流动为上方向,做翻转运动。此时常开触点3的动触头20与静触头接触,同时由于辅助支架5的作用,常闭触点4的动触头20与静触头分离。 因此,翻转机构12的是利用弹性端子19和加强辅材21结合,对于弹性端子19控制一定的张开角度,这样的结构是释放杆13不需要加压到作用弹性端子19的移动轨道死点为止的距离和力量,扭转弹簧24相对来说可以有着很大的弹力,因此可以增加翻转机构12的灵敏度,并且可以缩短脱扣时间来提高性能及信赖性。 另一方面,上述所描述的翻转机构12的翻转状态是通过复位按钮I可以复位到初期位置。 以上描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权利要求】1.一种热过载继电器跳闸机构,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过载继电器跳闸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叠加的加热单元和切换装置,所述加热单元的下壳体(7)内安装有主双金属片(8),所述主双金属片(8)底部的套管上绕有电阻线,所述主双金属片(8)顶部安装有推动杆(9),所述下壳体(7)的顶部安装切换装置的上壳体(2),所述推动杆(9)顶部的折弯结构(10)延伸入上壳体(2)内,所述折弯结构(10)头部连接有辅助双金属片(11),所述辅助双金属片(11)的顶部安装有释放杆(13),所述释放杆(13)成直角形结构,所述释放杆(13)的一端通过回转轴(14)安装于上壳体(2)中,所述释放杆(13)的另一端延伸有接触头(15);位于上壳体(2)内还上下间隔安装一组翻转机构(12),上部翻转机构(12)头部设置常开触点(3),下部翻转机构(12)的头部设置常闭触点(4);所述上壳体(2)顶部设置有复位按钮(1);      所述翻转机构(12)的结构为:包括弹性端子(19),所述弹性端子(19)中部开有孔,所述弹性端子(19)的一端安装动触头(20),所述弹性端子(19)的另一端安装于固定座(23)上,所述固定座(23)中部延伸有弹簧片(22),位于弹簧片(22)头部和弹性端子(19)一端开孔处安装扭转弹簧(24),所述弹簧片(22)上部安装加强辅材(21);所述固定座(23)端部延伸有支架(18),所述支架(18)头部安装有接线端(16),所述接线端(16)中部开有螺纹孔(1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东
申请(专利权)人:乐星产电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