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流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55276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9 1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恒流源电路,包括,一电源供入端VCC;一DT7100,其中,所述充电输出端BAT分别与一输出电容Cout第一端及一第一电阻Rload第一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流设置端PROG与一第二电阻Rprog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电压输入端VCC分别与所述电源供入端VCC及一输入电容Cin第一端连接;所述输出电容Cout第二端、所述第一电阻Rload第二端、所述DT7100的接地端GND、所述输入电容Cin第二端及所述第二电阻Rprog第二端与地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电路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实用性强,适用于输出电压范围在3.0~4.2V,例如,单颗3W及以下的LED照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恒流源电路,包括,一电源供入端VCC;一DT7100,其中,所述充电输出端BAT分别与一输出电容Cout第一端及一第一电阻Rload第一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流设置端PROG与一第二电阻Rprog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电压输入端VCC分别与所述电源供入端VCC及一输入电容Cin第一端连接;所述输出电容Cout第二端、所述第一电阻Rload第二端、所述DT7100的接地端GND、所述输入电容Cin第二端及所述第二电阻Rprog第二端与地连接。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电路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实用性强,适用于输出电压范围在3.0~4.2V,例如,单颗3W及以下的LED照明。【专利说明】一种恒流源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恒流源电路,具体是一种用线性锂电池充电管理集成电路实现的恒流源电路。
技术介绍
DT7100是一款5V 800mA充电电流的线性锂电池充电管理集成电路,其工作电压范围是4.0?7.0V,内部集成了最大输出能力为IA输出功率晶体管,通常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充电管理。 DT7100的内部框图,如图1所示,包含1.21V基准源、振荡器、电压环比较器、电流设置与检测电路、输出功率晶体管、工作状态指示器、过流保护、过压保护、过热保护、低压锁定模块。DT7100采用S0T23-5封装形式,5个管脚分别为:I脚为工作状态指示端(CHRG),2脚为接地(GND),3脚为充电输出端(BAT),4脚为电源电压输入端(VCC),5脚为充电电流设置端(PROG)。 DT7100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芯片上电后,首先检查BAT端的电压值VBAT(也就是锂电池的电压值),如果此值低于3V,则芯片进入涓流工作模式,以正常电流值ISET的1/10对锂电池进行充电;如果VBAT>3V,则进入恒流工作模式,以正常电流值ISET进行充电;当VBAT接近锂电池的饱和电压值(一般为4.2V)时,芯片进入恒压输出模式,并在充电电流小于ISET的1/10时停止充电。正常充电电流ISET是由PROG端的电阻决定的,ISET=1000/RPROG。 请参见图2,图中示出了 DT7100的基本应用电路,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佳的特点,但从未应用于高精度的恒流电源电路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的恒流源电路,其利用线性锂电池充电管理集成电路实现,可克服现有技术中电路较为复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两种技术方案: 第一种:一种恒流源电路,包括, 一电源供入端VCC,所述电源供入端VCC与一第五电阻Rt第一端连接; 一线性锂电池充电管理集成电路DT7100,所述线性锂电池充电管理集成电路DT7100具有一工作状态指示端CHRG、一接地端GND、一充电输出端BAT、一充电电流设置端PROG及一电源电压输入端VCC,其中, 所述充电输出端BAT分别与一输出电容Cout第一端及一第一电阻Rload第一端连接; 所述充电电流设置端PROG通过一第二电阻Rprog分别与一第四电阻Rprog2第一端及一第一 MOSFET晶体管Ql第二端连接; 所述电源电压输入端VCC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Rt第二端及一输入电容Cin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电阻Rload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 MOSFET晶体管Ql第一端及一第三电阻Rs第一端连接;所述输出电容Cout第二端、所述第三电阻Rs第二端、所述线性锂电池充电管理集成电路DT7100的接地端GND、所述输入电容Cin第二端、所述第一 MOSFET晶体管Ql第三端及所述第四电阻Rprog2第二端与地连接。 第二种:一种恒流源电路,包括, 一电源供入端VCC ; 一线性锂电池充电管理集成电路DT7100,所述线性锂电池充电管理集成电路DT7100具有一工作状态指示端CHRG、一接地端GND、一充电输出端BAT、一充电电流设置端PROG及一电源电压输入端VCC,其中, 所述充电输出端BAT分别与一输出电容Cout第一端及一第一电阻Rload第一端连接; 所述充电电流设置端PROG与一第二电阻Rprog第一端连接; 所述电源电压输入端VCC分别与所述电源供入端VCC及一输入电容Cin第一端连接; 所述输出电容Cout第二端、所述第一电阻Rload第二端、所述线性锂电池充电管理集成电路DT7100的接地端GND、所述输入电容Cin第二端及所述第二电阻Rprog第二端与地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电路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实用性强,适用于输出电压范围在3.(Γ4.2V,例如,单颗3W及以下的LED照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DT7100的内部框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DT7100的基本应用电路。 图3是本技术中第一种电路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第二种电路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请参见图3,图中所示的是一种用线性锂电池充电管理集成电路实现的恒流源电路,是对实施例1的简化。电路结构包括下述部件: 一电源供入端VCC ; 一线性锂电池充电管理集成电路DT7100,所述线性锂电池充电管理集成电路DT7100具有一工作状态指示端CHRG、一接地端GND、一充电输出端BAT、一充电电流设置端PROG及一电源电压输入端VCC,其中, 所述充电输出端BAT分别与一输出电容Cout第一端及一第一电阻Rload第一端连接; 所述充电电流设置端PROG与一第二电阻Rprog第一端连接; 所述电源电压输入端VCC分别与所述电源供入端VCC及一输入电容Cin第一端连接; 所述输出电容Cout第二端、所述第一电阻Rload第二端、所述线性锂电池充电管理集成电路DT7100的接地端GND、所述输入电容Cin第二端及所述第二电阻Rprog第二端与地连接。 当系统上电后,所述线性锂电池充电管理集成电路DT7100首先试图在其充电输出端BAT输出4.2V电压,该电压施加在所述第一电阻Rload后,即有电流流经所述第一电阻Rload,所述线性锂电池充电管理集成电路DT7100再检测此时的充电输出端BAT的电压VBAT,发现其在3.0?4.2V之间时(注:这是本实施例的应用限制条件,比如,3W LED灯珠的导通压降一般为3.0?4.0V),所述线性锂电池充电管理集成电路DT7100进入恒流工作模式,其充电输出端BAT输出电流1UT = 1000/Rprog。如果需要10UT=500mA,则Rprog取2ΚΩ即可。 实施例2: 请参见图4,图中所示的是一种用线性锂电池充电管理集成电路实现的恒流源电路,电路结构包括下述部件: 一电源供入端VCC,所述电源供入端VCC与一第五电阻Rt第一端连接; 一线性锂电池充电管理集成电路DT7100,所述线性锂电池充电管理集成电路DT7100具有一工作状态指示端CHRG、一接地端GND、一充电输出端BAT、一充电电流设置端PROG及一电源电压输入端VCC,其中, 所述充电输出端BAT分别与一输出电容Cout第一端及一第一电阻R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恒流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源供入端VCC,所述电源供入端VCC与一第五电阻Rt第一端连接;一线性锂电池充电管理集成电路DT7100,所述线性锂电池充电管理集成电路DT7100具有一工作状态指示端CHRG、一接地端GND、一充电输出端BAT、一充电电流设置端PROG及一电源电压输入端VCC,其中,所述充电输出端BAT分别与一输出电容Cout第一端及一第一电阻Rload第一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流设置端PROG通过一第二电阻Rprog分别与一第四电阻Rprog2第一端及一第一MOSFET晶体管Q1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电压输入端VCC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Rt第二端及一输入电容Cin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load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MOSFET晶体管Q1第一端及一第三电阻Rs第一端连接;所述输出电容Cout第二端、所述第三电阻Rs第二端、所述线性锂电池充电管理集成电路DT7100的接地端GND、所述输入电容Cin第二端、所述第一MOSFET晶体管Q1第三端及所述第四电阻Rprog2第二端与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益铭谈毅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芯强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