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铆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54592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9 1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全自动铆合机构,包括直振送料机构,及设置在直振送料机构前面的自动送料机构,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前面的模组,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右侧的机械手固定座,及设置在机械手固定座上的前后推送机械手,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上方的铆钉传送吸头,及设置在铆钉传送吸头上方的上下传送机械手,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前面的转盘,所述铆钉传送吸头的底部设置有啤压针,所述自动送料机构的顶部设置有顶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啤压针、顶针与模组相结合运作,可以对铆钉和铜片双方向进行攻压铆合,铆合受力适度,铆合效果好,成品率高,生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的一种全自动铆合机构,包括直振送料机构,及设置在直振送料机构前面的自动送料机构,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前面的模组,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右侧的机械手固定座,及设置在机械手固定座上的前后推送机械手,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上方的铆钉传送吸头,及设置在铆钉传送吸头上方的上下传送机械手,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前面的转盘,所述铆钉传送吸头的底部设置有啤压针,所述自动送料机构的顶部设置有顶针。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啤压针、顶针与模组相结合运作,可以对铆钉和铜片双方向进行攻压铆合,铆合受力适度,铆合效果好,成品率高,生产成本低。【专利说明】一种全自动铆合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铆合机,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铆合机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铆合机构主要是模组和压针结合,对铆钉进行攻压来进行铆合,由于单方向的进行攻压,铆钉受力过度,比较单薄的铆钉就容易变形,甚至受损成为废品,尽管铆钉不发生变形,但由于单方面的铆合,受力面会铆合过度,受力背面就会出现铆合不合格的情况,铆合效果差,成品率不高,生产成本高。因此,针对传统的铆合机构技术问题上的不足,本 申请人:提出一种通过设置有啤压针、顶针与模组相结合运作,可以对铆钉和铜片双方向进行攻压铆合,铆合受力适度,铆合效果好,成品率高,生产成本低的一种全自动铆合机构确属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设置有啤压针、顶针与模组相结合运作,可以对铆钉和铜片双方向进行攻压铆合,铆合受力适度,铆合效果好,成品率高,生产成本低的一种全自动铆合机构。 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铆合机构,包括直振送料机构,及设置在直振送料机构前面的自动送料机构,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前面的模组,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右侧的机械手固定座,及设置在机械手固定座上的前后推送机械手,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上方的铆钉传送吸头,及设置在铆钉传送吸头上方的上下传送机械手,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前面的转盘,所述铆钉传送吸头的底部设置有啤压针,所述自动送料机构的顶部设置有顶针。 作为优选,所述前后推送机械手具有在水平方向上纵向移动的轨迹;所述上下传送机械手具有在Z轴移动的轨迹。 作为优选,所述转盘呈圆形设置,所述转盘的边缘和中心均设置有四个以上的圆形孔,中心的所述圆形孔直径设置大于边缘的圆形孔直径。 本技术的一种全自动铆合机构,包括直振送料机构,及设置在直振送料机构前面的自动送料机构,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前面的模组,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右侧的机械手固定座,及设置在机械手固定座上的前后推送机械手,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上方的铆钉传送吸头,及设置在铆钉传送吸头上方的上下传送机械手,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前面的转盘,所述铆钉传送吸头的底部设置有啤压针,所述自动送料机构的顶部设置有顶针。本技术的一种全自动铆合机构通过设置有啤压针、顶针与模组相结合运作,可以对铆钉和铜片双方向进行攻压铆合,铆合受力适度,铆合效果好,成品率高,生产成本低,结构简单,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实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技术一种全自动铆合机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一种全自动铆合机构,包括直振送料机构I,及设置在直振送料机构I前面的自动送料机构2,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2前面的模组3,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2右侧的机械手固定座4,及设置在机械手固定座4上的前后推送机械手5,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2上方的铆钉传送吸头6,及设置在铆钉传送吸头6上方的上下传送机械手7,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2前面的转盘8,所述铆钉传送吸头6的底部设置有啤压针61,所述自动送料机构2的顶部设置有顶针(未图示)。 其中,所述前后推送机械手5具有在水平方向上纵向移动的轨迹;所述上下传送机械手7具有在Z轴移动的轨迹。 其中,所述转盘8呈圆形设置,转盘8可以360度旋转,所述转盘8的边缘和中心均设置有四个以上的圆形孔9,中心的所述圆形孔9直径设置大于边缘的圆形孔9直径。所述圆孔形9直径的不同可放置不同尺寸的铆钉。 操作时,所述啤压针61与所述顶针(未图示)相结合运作可以对铆钉和铜片双方向进行攻压铆合,铆合受力适度,铆合效果好,成品率高,生产成本低,效果好。 本技术的一种全自动铆合机构,包括直振送料机构,及设置在直振送料机构前面的自动送料机构,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前面的模组,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右侧的机械手固定座,及设置在机械手固定座上的前后推送机械手,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上方的铆钉传送吸头,及设置在铆钉传送吸头上方的上下传送机械手,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前面的转盘,所述铆钉传送吸头的底部设置有啤压针,所述自动送料机构的顶部设置有顶针。本技术的一种全自动铆合机构通过设置有啤压针、顶针与模组相结合运作,可以对铆钉和铜片双方向进行攻压铆合,铆合受力适度,铆合效果好,成品率高,生产成本低,结构简单,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实用。 上述实施实例,只是本技术的一个实例,并不是用来限制本技术的实施与权利范围,凡与本技术权利要求所述内容相同或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包括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全自动铆合机构,包括直振送料机构,及设置在直振送料机构前面的自动送料机构,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前面的模组,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右侧的机械手固定座,及设置在机械手固定座上的前后推送机械手,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上方的铆钉传送吸头,及设置在铆钉传送吸头上方的上下传送机械手,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前面的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传送吸头的底部设置有啤压针,所述自动送料机构的顶部设置有顶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铆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推送机械手具有在水平方向上纵向移动的轨迹;所述上下传送机械手具有在Z轴移动的轨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铆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呈圆形设置,所述转盘的边缘和中心均设置有四个以上的圆形孔,中心的所述圆形孔直径设置大于边缘的圆形孔直径。【文档编号】B21J15/10GK203944786SQ201420163924【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7日 【专利技术者】张宏开, 卢强, 郭迎军 申请人:东莞市厚同电子五金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铆合机构,包括直振送料机构,及设置在直振送料机构前面的自动送料机构,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前面的模组,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右侧的机械手固定座,及设置在机械手固定座上的前后推送机械手,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上方的铆钉传送吸头,及设置在铆钉传送吸头上方的上下传送机械手,及设置在自动送料机构前面的转盘, 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传送吸头的底部设置有啤压针,所述自动送料机构的顶部设置有顶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开卢强郭迎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厚同电子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