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用砂的粗细砂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50471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9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混凝土用砂的粗细砂混合装置,该混合装置包括有粗砂斗、特细砂斗、混料器和四条输送皮带,粗砂斗的底部出口位置接有第一输送皮带的低端,第一输送皮带的高端接于第二输送皮带的低端,该第二输送皮带的高端接于混砂器的入口位置,特细砂斗底部出口位置接有第三输送皮带的低端,第三输送皮带的高端接于混砂器的入口位置,第四输送皮带的低端设于所述混砂器底部出口位置接收混合完成的混合砂,第四输送皮带的高端设于成品砂舱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混合装置将粗砂和特细砂按照设定的配比均匀混合成级配良好的混合中砂,大大地扩大了混凝土用砂的使用来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到一种混凝土用砂的粗细砂混合装置,该混合装置包括有粗砂斗、特细砂斗、混料器和四条输送皮带,粗砂斗的底部出口位置接有第一输送皮带的低端,第一输送皮带的高端接于第二输送皮带的低端,该第二输送皮带的高端接于混砂器的入口位置,特细砂斗底部出口位置接有第三输送皮带的低端,第三输送皮带的高端接于混砂器的入口位置,第四输送皮带的低端设于所述混砂器底部出口位置接收混合完成的混合砂,第四输送皮带的高端设于成品砂舱的顶部。本技术的混合装置将粗砂和特细砂按照设定的配比均匀混合成级配良好的混合中砂,大大地扩大了混凝土用砂的使用来源。【专利说明】一种混凝土用砂的粗细砂混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涉及到建筑机械中混凝土用砂的粗砂和特细砂的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在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中,主要包括有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外加剂和水。其中粗骨料一般都是碎石子,而细骨料主要是砂子。随着建筑行业的大发展,对其组成材料的需要量也大量增加。而混凝土用砂由于存在需要选用河砂或者优质的人工砂,一般而不能够使用海砂,即使采用海砂,海砂也必须经过净化处理,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后,方可用于配制混凝土。这样,大量存在的海砂就难以在混凝土制作中大量使用,而河砂的资源又是有限的,这样势必需要扩大混凝土用砂的来源。 在混凝土用砂中,一般要求砂子的规格是II区中砂,但是随着砂资源的紧缺,在自然河道中存在的河砂规格质量逐渐变差,天然的II区中砂的储存量已经越来越少,而细度模数小于1.6的砂资源占着很大的比例,我们称为特细砂,其他细度模数大于3.0的人工砂和天然的黄砂,我们称为是粗砂。人工砂往往存在石粉含量不稳定,颗粒不规整,粒形棱角多等缺陷;而天然粗砂存在混凝土泌水率大、拌合物性能干涩不容易泵送;我国特细砂(淤砂)分布广泛,天然河道中产量较多,资源丰富、开采运输方便,且价格较低,然而由于单方用水量和水泥用量增大,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增大,因此目前上海市建筑工程中一般禁止使用的天然特细砂。他们都不满足混凝土用砂的规格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一定的手段通过粗砂和特细砂优化组合成级配良好的混合中砂,配制流态混凝土,使其满足混凝土用砂的规格要求,从而提高混凝土用砂的来源。解决了单用粗砂配制混凝土内实外不美的缺点,也解决了特细砂不能用于重要工程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单纯存在的特细砂和粗砂不能应用在混凝土当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粗细砂混合装置。本技术的混合装置要能够将粗砂和特细砂进行均匀混合,使其满足混凝土用砂的规格要求,提高其原料来源。 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混凝土用砂的粗细砂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混合装置包括有粗砂斗、特细砂斗、混料器和四条输送皮带,四条输送皮带分别为第一输送皮带、第二输送皮带、第三输送皮带和第四输送皮带,所述粗砂斗的底部出口位置接有第一输送皮带的低端,所述第一输送皮带的高端接于第二输送皮带的低端,该第二输送皮带的高端接于混砂器的入口位置,所述的特细砂斗底部出口位置接有第三输送皮带的低端,第三输送皮带的高端接于混砂器的入口位置,所述第四输送皮带的低端设于所述混砂器底部出口位置接收混合完成的混合砂,第四输送皮带的高端设于成品砂舱的顶部。 在本技术混凝土用砂的粗细砂混合装置中,所述的混砂器上包括有支架、电机、混砂筒、混砂筛、接料斗和成品漏斗;所述的混砂筒和混砂筛连接成为一个锥形结构,混砂筒直径最小位置与混砂筛直径最大位置连接,该锥形结构倾斜地固定在支架上,锥形结构较低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机以接收旋转动力,锥形结构较高一端连接所述的接料斗以接收粗砂和特细砂,用于接收成品砂的成品漏斗设置于混砂筛的底部 在本技术混凝土用砂的粗细砂混合装置中,所述混砂筒的侧壁中部设有一个支撑环,该支撑环与支架上的两个滚轮相接触以实现支撑。 在本技术混凝土用砂的粗细砂混合装置中,所述的粗料斗设于靠河边的位置,所述的细料斗设于靠近特细砂堆位置,所述粗料斗和细料斗均为方形斗,粗料斗的外径大于细料斗的外径。 在本技术混凝土用砂的粗细砂混合装置中,所述第二输送皮带低端位于第一输送皮带高端的下方位置,在第一输送皮带高端和第二输送皮带低端之间安装有一个筒状的下料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粗细砂混合装置在实践中取得了如下技术优占- ^ \\\. 1.本技术的混合装置将粗砂和特细砂按照配比均匀混合在一起,克服单独粗砂和单独特细砂的使用缺陷,解决了单用碎屑配制混凝土内实外不美的缺点,也解决了特细砂不能用于重要工程的难题,符合混凝土用砂的需求规格,大大地扩大了混凝土用砂的使用来源。 2.本技术中粗砂斗和特细砂斗分别放到各自的砂堆位置,这些位置可以根据需要变更,并且用混砂器均匀混合在一起,并输送到成品场地,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混砂效率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粗细砂混合装置正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粗细砂混合装置俯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粗细砂混合装置中混砂器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我们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技术的粗细砂混合装置进行详细说明,以求更为清楚明了地理解其结构和组成方式,但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请看图1和图2,由图可知,本技术的混凝土用砂的粗细砂混合装置在结构上主要包括有粗砂斗1、特细砂斗7、混料器5和四条输送皮带。其中,四条输送皮带分别为第一输送皮带2、第二输送皮带4、第三输送皮带6和第四输送皮带8。由于大部分的砂子都是通过河道中运砂船进行运输的,而且成品砂子的堆放场所也距离河道不远,故而整个装置通常放在河道旁边。 通常情况下,粗料斗I设于靠河边的位置,所述的细料斗7设于靠近细砂堆位置。由于输送距离较长,粗砂斗I和混砂器5之间采用两根输送皮带接力的方式进行砂子输送。设计中粗砂斗I的底部出口位置接有第一输送皮带2的低端,第一输送皮带2的高端接于第二输送皮带4的低端,该第二输送皮带4的高端接于混砂器5的入口位置。上述第二输送皮带4低端位于第一输送皮带2高端的下方位置,在第一输送皮带2高端和第二输送皮带4低端之间安装有一个筒状的下料器3。通过下料器3可以增加输送的安全性和平稳性,避免出现砂子吹落飘荡的问题。 同理,特细砂斗7的底部出口位置接有第三输送皮带6的低端,第三输送皮带6的高端接于混砂器5的入口位置。为了便于制作和使用方便,上述的粗料斗I和细料斗7均为方形斗,外形上位倒锥台结构,而且粗料斗I的外径大于细料斗7的外径。 通过混砂器以后,粗砂和特细砂按照比例均匀混合在一起,形成符合混凝土用砂的规则要求。上述第四输送皮带8的低端设于所述混砂器5的底部出口位置,目的是接收混合完成的混合砂,第四输送皮带8的高端设于成品砂舱的顶部。 在本技术混凝土用砂的粗细砂混合装置中,作为重要的混合部件,所述的混砂器上包括有支架57、电机53、混砂筒51、混砂筛52、接料斗55和成品漏斗54。其中,混砂筒51和混砂筛52连接成为一个锥形结构,混砂筒51直径最小的位置与混砂筛52直径最大的位置连接, 该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用砂的粗细砂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混合装置包括有粗砂斗、特细砂斗、混料器和四条输送皮带,四条输送皮带分别为第一输送皮带、第二输送皮带、第三输送皮带和第四输送皮带,所述粗砂斗的底部出口位置接有第一输送皮带的低端,所述第一输送皮带的高端接于第二输送皮带的低端,该第二输送皮带的高端接于混砂器的入口位置,所述的特细砂斗底部出口位置接有第三输送皮带的低端,第三输送皮带的高端接于混砂器的入口位置,所述第四输送皮带的低端设于所述混砂器底部出口位置接收混合完成的混合砂,第四输送皮带的高端设于成品砂舱的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大蒋文彦吴德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