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爬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47265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2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爬杆机,包括支撑环和两个自动爬杆装置,两个自动爬杆装置分别位于支撑环的两侧,自动爬杆装置包括三个夹紧支撑板,三个夹紧支撑板环向均匀安装在支撑环上,夹紧支撑板的一端与支撑环铰接,夹紧支撑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升降轮组件,在夹紧支撑板的内侧均设置有夹紧拉簧,夹紧拉簧的一端与支撑环固接,另一端与升降轮组件固接,任意相邻的两个夹紧支撑板上的升降轮组件与同一个动力传递装置连接,在支撑环上固接有站立支架。方案的显著效果是,采用电机来提供爬杆动力,不会增大操作人员的体力消耗;能在不同粗细的电线杆上夹紧并攀升,适用于目前所有规格的电力线杆,使用范围更广,结构简单,装配维修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动升降装置,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输配电专业的爬杆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爬杆机在各行业中都有应用。输配电专业人员在工作中会攀爬大量电线杆,劳动强度很大,但目前针对电线杆的攀爬设备很少,人员和工具的移送不方便;后来出现了一些专门应用于输配电专业的爬杆设备,如专利CN 202844497 U提供了一种电力线杆爬杆装置,其采用的是通过人力来驱动爬杆装置,且只能在同一种规格的电力线杆上攀爬,这样仍然会增加操作人员的体力消耗,同时爬杆装置的适用范围不大;除此之外,目前已有的输配电专业的自动爬杆设备结构都较复杂,组装、维修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一种爬杆机。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爬杆机,其关键在于:包括支撑环和两个自动爬杆装置,两个所述自动爬杆装置分别位于所述支撑环的两侧,所述自动爬杆装置包括三个夹紧支撑板,三个所述夹紧支撑板环向均匀安装在所述支撑环上,所述夹紧支撑板的一端与支撑环铰接,所述夹紧支撑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升降轮组件,在所述夹紧支撑板的内侧均设置有夹紧拉簧,该夹紧拉簧的一端与支撑环固接,另一端与升降轮组件固接,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夹紧支撑板上的所述升降轮组件与同一个动力传递装置连接,在所述支撑环上固接有站立支架。以上技术方案的显著效果是,夹紧拉簧将升降轮组件向杆体的轴心线方向拉紧,使升降轮与杆体压紧,动力传递装置则带动升降轮组件在杆体上升降,从而带动人员和工具在杆体上升降,支撑环对夹紧支撑板和夹紧拉簧起安装和支撑作用;三个所述夹紧支撑板上的升降轮组件能在不同规格的杆体通过夹紧支撑板和夹紧拉簧进行适应性调整,适用范围更广;两个自动爬杆装置同时提供爬杆的动力,站立支架用于人员和工具的运送。作为优选地,上述升降轮组件包括转轴固定支架和安装在该转轴固定支架上的升降轮转轴,其中转轴固定支架与夹紧支撑板的端部固接,在所述升降轮转轴安装有升降轮,所述升降轮转轴的轴心线与所述支撑环的中心线垂直,所述夹紧拉簧的一端与转轴固定支架固接。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转轴固定支架用于安装升降轮转轴,夹紧拉簧通过拉紧转轴固定支架使升降轮与杆体夹紧。作为优选地,上述动力传递装置包括升降电机、蜗杆和蜗轮轴,其中升降电机安装在所述支撑环的外壁上,该升降电机输出轴的轴心线与所述支撑环的中心线平行,所述蜗杆和蜗轮轴安装在同一个支撑壳体上,在所述蜗轮轴上安装有蜗轮,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轴与蜗杆轴向固接,在所述支撑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万向联轴器,所述蜗轮轴的两端穿出所述支撑壳体后分别与所述万向联轴器的一端固接,该万向联轴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升降轮转轴连接。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三个升降轮中的两个为主动轮,另一个为导向轮,万向联轴器能使两个主动轮同步转动。作为优选地,在上述升降轮上开设有环向的弧形凹槽,在所述升降轮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糙面橡胶层。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弧形凹槽的升降轮与圆柱型的杆体贴合更紧密,糙面橡胶层能增大摩擦系数,从而增大向上的推力。作为优选地,上述站立支架包括两个竖向支撑杆,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杆的中部均与所述支撑环的外壁固接,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杆的上端与同一个站立扶手固接,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杆的下端与同一个站立支撑板固接,在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杆的上部设置有同一个安全防护框。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人员站立在站立支撑板上,站立扶手用于人员手部的把持,人员处于安全防护框之内,能防止跌落,提高了安全性。作为优选地,上述转轴固定支架呈“U”型,所述升降轮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转轴固定支架的竖臂上,所述转轴固定支架的横臂与所述夹紧支撑板的端部固接。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升降轮在U型转轴固定支架上安装更稳定。作为优选地,上述支撑环为圆形抱箍,所述支撑环的直径大于150mm。采用该技术方案,支撑环能环绕目前所有的电力线杆,抱箍的组装和拆分更方便。有益效果: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一种爬杆机,采用电机来提供爬杆动力,不会增大操作人员的体力消耗;能在不同粗细的电线杆上夹紧并攀升,适用于目前所有规格的电力线杆,使用范围更广,结构简单,装配维修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爬杆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爬杆机,包括支撑环1和两个自动爬杆装置,两个所述自动爬杆装置分别位于所述支撑环1的两侧,所述自动爬杆装置包括三个夹紧支撑板2,三个所述夹紧支撑板2环向均匀安装在所述支撑环1上,所述夹紧支撑板2的一端与支撑环1铰接,所述夹紧支撑板2的另一端设置有升降轮组件3,在所述夹紧支撑板2的内侧均设置有夹紧拉簧4,该夹紧拉簧4的一端与支撑环1固接,另一端与升降轮组件3固接,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夹紧支撑板2上的所述升降轮组件3与同一个动力传递装置5连接,在所述支撑环1上固接有站立支架6。所述升降轮组件3包括转轴固定支架33和安装在该转轴固定支架33上的升降轮转轴32,其中转轴固定支架33与夹紧支撑板2的端部固接,在所述升降轮转轴32安装有升降轮31,所述升降轮转轴32的轴心线与所述支撑环1的中心线垂直,所述夹紧拉簧4的一端与转轴固定支架33固接,在所述升降轮31上开设有环向的弧形凹槽,在所述升降轮31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糙面橡胶层31a,所述转轴固定支架33呈“U”型,所述升降轮转轴32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转轴固定支架33的竖臂上,所述转轴固定支架33的横臂与所述夹紧支撑板2的端部固接。所述动力传递装置5包括升降电机53、蜗杆52和蜗轮轴55,其中升降电机53安装在所述支撑环1的外壁上,该升降电机53输出轴的轴心线与所述支撑环1的中心线平行,所述蜗杆52和蜗轮轴55安装在同一个支撑壳体54上,在所述蜗轮轴55上安装有蜗轮56,所述蜗轮56与蜗杆52啮合,所述升降电机53的输出轴与蜗杆52轴向固接,在所述升降电机53的输出轴周围外套有电机连接板,该电机连接板与所述升降电机53的外壳固接,所述支撑壳体54通过法兰与该电机连接板连接,在所述支撑壳体5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万向联轴器51,所述蜗轮轴55的两端穿出所述支撑壳体54后分别与所述万向联轴器51的一端固接,该万向联轴器51的另一端与所述升降轮转轴32连接。所述站立支架6包括两个竖向支撑杆61,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杆61的中部均与所述支撑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爬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环(1)和两个自动爬杆装置,两个所述自动爬杆装置分别位于所述支撑环(1)的两侧,所述自动爬杆装置包括三个夹紧支撑板(2),三个所述夹紧支撑板(2)环向均匀安装在所述支撑环(1)上,所述夹紧支撑板(2)的一端与支撑环(1)铰接,所述夹紧支撑板(2)的另一端设置有升降轮组件(3),在所述夹紧支撑板(2)的内侧均设置有夹紧拉簧(4),该夹紧拉簧(4)的一端与支撑环(1)固接,另一端与升降轮组件(3)固接,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夹紧支撑板(2)上的所述升降轮组件(3)与同一个动力传递装置(5)连接,在所述支撑环(1)上固接有站立支架(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爬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环(1)和两个自动爬杆装置,两个所述自动爬杆装置分别位于所述支撑环(1)的两侧,所述自动爬杆装置包括三个夹紧支撑板(2),三个所述夹紧支撑板(2)环向均匀安装在所述支撑环(1)上,所述夹紧支撑板(2)的一端与支撑环(1)铰接,所述夹紧支撑板(2)的另一端设置有升降轮组件(3),在所述夹紧支撑板(2)的内侧均设置有夹紧拉簧(4),该夹紧拉簧(4)的一端与支撑环(1)固接,另一端与升降轮组件(3)固接,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夹紧支撑板(2)上的所述升降轮组件(3)与同一个动力传递装置(5)连接,在所述支撑环(1)上固接有站立支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爬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轮组件(3)包括转轴固定支架(33)和安装在该转轴固定支架(33)上的升降轮转轴(32),其中转轴固定支架(33)与夹紧支撑板(2)的端部固接,在所述升降轮转轴(32)安装有升降轮(31),所述升降轮转轴(32)的轴心线与所述支撑环(1)的中心线垂直,所述夹紧拉簧(4)的一端与转轴固定支架(33)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爬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递装置(5)包括升降电机(53)、蜗杆(52)和蜗轮轴(55),其中升降电机(53)安装在所述支撑环(1)的外壁上,该升降电机(53)输出轴的轴心线与所述支撑环(1)的中心线平行,所述蜗杆(52)和蜗轮轴(55)安装在同一个支撑壳体(5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彩霞王敬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