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发动机曲柄连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42419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1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在车辆发动机传动机构上的定长连接件,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曲柄连杆,其包括杆体,固定连接在杆体两端的大头端和小头端,所述杆体的截面积由小头端至大头端渐变设置。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的提高了曲柄连杆的结构强度及抗冲击能力,较好的满足了车辆实际使用状态的需求,其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在车辆发动机传动机构上的定长连接件,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曲柄连杆。
技术介绍
伴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发动机朝着高效率、低油耗、环保型方向趋演并日益要求严格,而新结构、新工艺的应用助推着发动机向低摩擦、低油耗高性能方向发展,发动机各系统零部件除在满足结构功能的前提下,还越来越重视产品的轻量化。曲柄连杆作为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往复直线运动的主要载体,其承担着气体压力和往复惯性力所产生的交变负荷,因此设计时应该首先保证连杆具有足够的疲劳强度和结构刚度,但增加连杆的强度和刚度不能简单的依托加大连杆结构尺寸来实现,连杆重量的增加会导致惯性力相应增加,因此连杆设计的总体要求是在尽可能轻巧的结构下保证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为此选用合理的结构和尺寸及工艺可以提高连杆的结构强度和可靠性,尤其是连杆小头端的内孔形状及润滑方式、杆身截面积形状、连杆大头螺栓孔部位、连杆大头端等设计尤为关键。现有的曲柄连杆结构通常包括大头端、小头端以及连接在大头端和小头端之间的、整体成矩形结构的杆体,在杆体内设有由小头端至大头端延伸的油孔,且在小头端的内孔中压装合金衬套,以保证小头端的连接强度,但采用合金衬套的压装形式,其装配精度要求较高,装配繁琐,且耐冲击能力和抗拉压能力较差;小头端的内孔与活塞销部位摩擦系数高,现有的油孔结构不能实现对小头端的较好润滑;现有的杆体结构,由于其采用大致的矩形结构,其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差,对大头端和小头端的内孔的圆度、圆柱度保持性差;此外,现有的大头端主推力侧螺栓孔侧面及杆体与大头端过度部位强度较低,杆体的螺栓孔和杆身与大头孔过度部位的抗不均匀载荷能力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综合性能以满足车辆使用状况的车辆发动机曲柄连杆,其结构简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车辆发动机曲柄连杆,包括杆体,固定连接在杆体两端的大头端和小头端,所述杆体的截面积由小头端至大头端渐变设置。通过该结构的设置,提高了杆体的受力稳定性和结构强度。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杆体两侧的外廓线为相对于杆体中心线镜像设置的、与小头端和大头端相切设置的圆弧曲线。采用该结构,使得杆体与大头端的内孔保持较好的圆度及圆柱度,提高了曲柄连杆的整体性能。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小头端的内孔内设有经高频感应淬火形成的硬化层。通过硬化层取代现有的衬套结构,降低了现有衬套结构的装配精度要求,提高了内孔表面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硬化层的厚度为1mm-1.5mm。作为对上述方式的改进,在杆体与小头端连接处对应的硬化层处设有凸起。通过凸起的设置,为活塞销与小头端内孔的摩擦提供补偿,降低小头端的内孔所受的冲击载荷。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在杆体内设有油孔,所述油孔的孔径由小头端至大头端逐渐变大。通过将油孔设置成渐变结构,能够提高活塞销与小头端内孔间配合副的润滑性能,提高了曲柄连杆的耐疲劳强度。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与大头端连接处的杆体上设有加强部。通过加强部的设置,使得杆体的主推力侧的强度增加,抗冲击力增强。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加强部为三角形。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在大头端的底部设有第一加强筋。通过增设第一加强筋,提高了大头端的结构强度,减小了惯性力。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在大头端的螺栓连接处设有第二加强筋。通过第二加强筋的增设,能够提高杆体的局部强度以及抗不均匀载荷能力。综上所述,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的提高了曲柄连杆的结构强度及抗冲击能力,较好的满足了车辆实际使用状态的需求,其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杆体;2、大头端;201、大头内孔;3、小头端;301、小头内孔;302、硬化层;303、凸起;4、油孔;5、加强部;6、第一加强筋;7、螺栓孔;8、第二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发动机曲柄连杆,由图1所示,其包括杆体1,固定连接在杆体1两端的大头端2和小头端3,在大头端2上设有大头内孔201,在小头端3内设有小头内孔301。为了增强小头内孔301的耐磨性及强度,沿小头内孔301内表面设有经高频感应淬火形成的硬化层302,该硬化层302的厚度为1mm-1.5mm;同时,为了在将活塞销装配在小头内孔301內时,防止二者之间的摩擦损耗而产生间隙量,在杆体1与小头端3连接处所对应的硬化层302处,设有凸起303,通过该凸起303的设置,以弥补活塞销与小头内孔301之间的间隙量,以降低连杆小头孔的冲击载荷和抗拉压力,提高整体的装配性能。杆体1的截面积由小头端3至大头端2渐变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杆体1两侧的外廓线为相对于杆体1中心线镜像设置的、与小头端3和大头端2相切设置的圆弧曲线,该设置,使得靠近小头端3的杆体1的截面积较小,靠近大头端2的杆体1的截面积较大,其有效的提高了杆体的受力稳定性和结构强度,且使大头端2和小头端3具有较好的圆度、圆柱度的保持性。在杆体1内,设有对大头端2和小头端3进行润滑的油孔4,本实施例中,油孔4的孔径由小头端3至大头端2逐渐变大,以改善活塞销与小头内孔301的润滑条件。为了提高图中所示状态的杆体1右侧的主推力侧的强度,在杆体1与大头端2连接处的杆体1上,设有加强部5,加强部5为三角形结构,在降低此处杆体的重量的同时,满足此处的杆体1的强度。同时,为了提高大头端2的底部强度,在大头端2的底部设有第一加强筋6;此外,为了提高整体的主推力侧于大头端2的螺栓孔7处的强度,在大头端2的螺栓连接处设有第二加强筋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发动机曲柄连杆,包括杆体,固定连接在杆体两端的大头端和小头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的截面积由小头端至大头端渐变设置;小头端的内孔内设有经高频感应淬火形成的硬化层;在杆体与小头端连接处对应的硬化层处设有凸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发动机曲柄连杆,包括杆体,固定连接在杆体两端的大头端和小头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的截面积由小头端至大头端渐变设置;小头端的内孔内设有经高频感应淬火形成的硬化层;在杆体与小头端连接处对应的硬化层处设有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发动机曲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两侧的外廓线为相对于杆体中心线镜像设置的、与小头端和大头端相切设置的圆弧曲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发动机曲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化层的厚度为1mm-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殿臣吴宜兵梁燕茹范虎胡广进宋月兴李文奇齐洪飞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