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银长丝发热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41690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纳米银长丝发热布,包括相互平行排列的金属线组和与其垂直编织在一起、且相互平行排列的发热本体,金属线组和发热本体之间连通;所述的每一金属线组由金属丝倍捻纱组成;所述的发热本体为纳米银纤维丝,两边最外两侧的金属线组作为与外界电源连接的电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镀银纤维材料突破传统碳纤维布无法使用正常服装类面料纺织机械进行纺织的技术难点,首次将镀银纤维长丝材料应用于民用发热采暖的功能性纺织面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柔软,可随意折叠;面料可多次水洗;而面料发热会产生有益于人体的远红外波段。本产品较现有的产品,发热更加均匀;本产品还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日用品,特别是一种用于保暖的电热布料。
技术介绍
现有碳丝发热布发热本体为碳纤维长丝,碳纤维长丝在布面纬向,每隔1-10cm织一根,间隔处均为正常纱线,电极金属丝在径向,每隔3-150cm织一组,每组金属丝为1-20股金属丝,每股金属丝为1-20根金属丝合股而成。工作时选取合适距离的两组金属丝电极加压,即产生电热效应。现有碳丝发热布由于碳纤维长丝光滑且无捻度,在喷气织机上织造的难度相当大,而在剑杆机上织造时,径向的金属丝易断,大大减慢了织造速度和布面质量。使用时,由于碳纤维长丝过于光滑,长期使用揉搓等可能造成碳丝移位。且产品工作时,碳丝表面发热温度会高于整个布面温度,即温度分布仍不够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式电热布料,足以克服上述碳丝发热布的缺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纳米银长丝发热布,包括相互平行排列的金属线组和与其垂直编织在一起、且相互平行排列的发热本体,金属线组和发热本体之间连通;所述的每一金属线组由金属丝倍捻纱组成;所述的发热本体为纳米银纤维丝,两边最外两侧的金属线组作为与外界电源连接的电极。每一金属线组由3-50根金属丝倍捻纱组成,每两组金属线组间的距离为5至150cm。金属丝倍捻纱是采用0.2mm金属丝压制而成的扁金属丝包裹纱线而成的金属丝倍捻纱。所述的金属丝采用铜丝,制成铜丝倍捻纱。所述的金属丝采用镀锡铜丝、镀银铜丝、银丝、铜镍丝、通信合金丝或康铜丝导电性能优良的金属丝。被金属丝包裹的纱线为尼龙线、涤纶线、锦纶线、氨纶线、芳纶线或棉纱线。所述的发热本体的纳米银纤维丝为镀有纳米银的纤维丝,丝的规格采用70D、110D、140D、180D、220D或280D。发热本体的纳米银纤维丝一根挨一根并排在一起。发热本体中的纳米银纤维丝间设有间隙,最大间距可达到5cm;纳米银纤维丝之间织造有纺织面料,由纺织面料和纳米银纤维丝纺织而成。所述的电源,其电压或由市电变压为36V及36V以下的安全电压,或采用电池、纽扣电池,或通过USB线接在电脑上。本技术使用镀银纤维材料突破传统碳纤维布无法使用正常服装类面料纺织机械进行纺织的技术难点,首次将镀银纤维长丝材料应用于民用发热采暖的功能性纺织面料。它以常规柔软布料为载体,金属材料为导线,镀银纤维长丝为发热体,将发热电路承载于面料之上。本技术的优点还在于:柔软,可随意折叠;与传统发热材料不同,本面料可多次水洗;不同于传统金属丝发热产品,金属丝发热会产生部分有害辐射,而本面料发热,会产生有益于人体的远红外波段。本产品比较市场现有的发热类民用产品,发热更加均匀。本产品还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金属线组,2.发热本体,3.纺织面料。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纳米银长丝发热布,包括相互平行排列的金属线组1和与其垂直编织在一起、且相互平行排列的发热本体2。金属线组1和发热本体2之间连通。所述的每一金属线组1由3-50根金属丝倍捻纱组成,每两组金属线组1间的距离为5至150cm金属丝倍捻纱是采用0.2mm金属丝压制而成的扁铜丝包裹纱线而成的铜丝倍捻纱。所述的金属丝采用铜丝,也可采用镀锡铜丝、镀银铜丝、银丝、铜镍丝、通信合金丝或康铜丝等导电性能优良的金属丝。被金属丝包裹的纱线为尼龙线、涤纶线、锦纶线、氨纶线、芳纶线或棉纱线等。每一金属线组1的根数依布面参数确定,具体由该布面制作产品所需的载流量计算得出该金属线截面积等效得出,两组金属线组1的间距由该布面制作产品通电电压及所需温度计算以及实验确定。所述的发热本体2的纳米银纤维丝为镀有纳米银的纤维丝,丝的规格一般采用70D、110D、140D、180D、220D或280D等,依布面参数要求而定。最外两侧的金属线组1作为与外界电源连接的电极。取暖时,电源分别接通在最外端的两个金属线组1上,所有的金属线组1和发热本体2中的纳米银纤维丝一起组成了一个整体式的并联电路。电压加载在每一纳米银纤维丝的两端,电流通过时就会发热。由于是并联电路,每一纳米银纤维丝上的电流强度基本相同,则发热布上各处的温度也几乎相同,发热更加均匀。发热布当中的金属线组1不但对本发热布起到增强和骨架式的作用,而且对电路中各处电压起到平衡作用,相当于电流在当中的每一金属线组1上进行再分配。并且,由于是并联电路,当某一部分的电路不慎折断时,不会使整体电路断开,对发热作用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同时,本技术面料还可以水洗。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发热本体2的纳米银纤维丝一根挨一根并排在一起,之间没有布料。图2所示的本技术的又一种结构方式,发热本体2中的纳米银纤维丝间设有间隙,其间距由产品所需温度及温度分布均匀度来确定,最大间距可达到5cm。纳米银纤维丝之间织造有纺织面料3,由纺织面料3和纳米银纤维丝纺织而成。纺织面料3均以该批产品采用的正常面料纺织纱线织造。纺织过程使用一般服装面料纺织使用的剑杆纺织机,喷气机,喷水机等,有提花需要的可使用提花机。本技术的纺织面料1可以是棉、麻、化纤等。本技术的电源电压除市电变压为36V及36V以下的安全电压,也可采用电池、纽扣电池等,也可以通过USB线接在电脑上,大概几秒钟就开始发热了,非常快也很有实际效果。对人体极为安全。本发热布可制成服装、马夹、坐垫、护膝、加热垫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纳米银长丝发热布,包括相互平行排列的金属线组(1)和与其垂直编织在一起、且相互平行排列的发热本体(2);其特征在于:金属线组(1)和发热本体(2)之间连通;所述的每一金属线组(1)由金属丝倍捻纱组成;所述的发热本体(2)为纳米银纤维丝,两边最外两侧的金属线组(1)作为与外界电源连接的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银长丝发热布,包括相互平行排列的金属线组(1)和与其垂直
编织在一起、且相互平行排列的发热本体(2);其特征在于:金属线组(1)和
发热本体(2)之间连通;所述的每一金属线组(1)由金属丝倍捻纱组成;所述
的发热本体(2)为纳米银纤维丝,两边最外两侧的金属线组(1)作为与外界电
源连接的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银长丝发热布,其特征在于:每一金属线组(1)
由3-50根金属丝倍捻纱组成,每两组金属线组(1)间的距离为5至15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银长丝发热布,其特征在于:金属丝倍捻
纱是采用0.2mm金属丝压制而成的扁金属丝包裹纱线而成的金属丝倍捻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纳米银长丝发热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丝采
用铜丝,制成铜丝倍捻纱。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纳米银长丝发热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丝采
用镀锡铜丝、镀银铜丝、银丝、铜镍丝、通信合金丝或康铜丝导电性能优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由琛倪胜蓝万尧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力德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