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压针功能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41431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上压针功能测试装置,该测试装置包括支撑座、导向组件、测试组件、弯形压钳及拉杆;测试组件包括一探针载台、多个且按照待测控制器测试点对应分布的测试探针及测试导线,所述探针载台位于测试基座上,所述每个测试探针垂直架设于探针载台上,该每个测试探针与测试导线连接,形成控制器测试点检测结构;导向组件位于探针载台及弯形压钳之间,而探针载台通过导向组件与测试基座滑动连接,形成升降检测机构,所述拉杆铰接于弯形压钳上形成杠杆联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满足产品程序烧录及功能测试时,可实时关注测试针与测试点接触是否良好,且杜绝产品在装夹时易造成磕碰损件的风险,以保证生产制程的可靠性以及提高合格品的通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上压针功能测试装置,该测试装置包括支撑座、导向组件、测试组件、弯形压钳及拉杆;测试组件包括一探针载台、多个且按照待测控制器测试点对应分布的测试探针及测试导线,所述探针载台位于测试基座上,所述每个测试探针垂直架设于探针载台上,该每个测试探针与测试导线连接,形成控制器测试点检测结构;导向组件位于探针载台及弯形压钳之间,而探针载台通过导向组件与测试基座滑动连接,形成升降检测机构,所述拉杆铰接于弯形压钳上形成杠杆联动机构。本技术满足产品程序烧录及功能测试时,可实时关注测试针与测试点接触是否良好,且杜绝产品在装夹时易造成磕碰损件的风险,以保证生产制程的可靠性以及提高合格品的通过率。【专利说明】一种上压针功能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上压针功能测试装置,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汽车转向控制器检测

技术介绍
动力转向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不仅在重型汽车上必须装备,在高级轿车上应用的也较多,在中型汽车上的应用也逐渐推广,主要是从减轻驾驶员疲劳,提高操纵轻便性和稳定性出发;次要是从减小因在高速行驶中前轮突然爆胎而造成的事故出发;虽然带来成本较高和结构复杂等问题,但由于优点明显,还是得到很快的发展。 而针对汽车动力转向系统内控制器检测装置而言,具有如下不足: 一、原有下压针测试装置因测试针在底部,因此产品在测试装夹时,测试点朝下,无法实时发现测试针接触与测试点接触是否良好; 二、因贴片元件面朝下,产品在测试装夹时易造成器件磕碰到夹具而造成损坏甚至产品功能失效,同时为避免磕碰而小心装夹,最终也影响产品装夹的效率。 由此,本专利技术人考虑对现有的动力转向系统中控制器测试装置进行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测试用压针测试装置,满足产品程序烧录及功能测试时,可实时关注测试针与测试点接触是否良好,且杜绝产品在装夹时易造成磕碰损件的风险,以保证生产制程的可靠性以及提高合格品的通过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上压针功能测试装置,该测试装置包括支撑座、导向组件、测试组件、弯形压钳及拉杆,其中: 支撑座,其包括测试基座与立面支撑座垂直设置,侧面形成L形状支撑构架,所述弯形压钳固定于立面支撑座上; 测试组件,其包括一探针载台、多个且按照待测控制器测试点对应分布的测试探针及测试导线,所述探针载台位于测试基座上,所述每个测试探针垂直架设于探针载台上,该每个测试探针与测试导线连接,形成控制器测试点检测结构; 导向组件,其位于探针载台及弯形压钳之间,而探针载台通过导向组件与测试基座滑动连接,形成升降检测机构,而所述拉杆铰接于弯形压钳上形成杠杆联动机构。 进一步,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大、小导向管、导向柱及滑轨;所述滑轨固定于测试基座上,而小导向管固定于探针载台上并与所述滑轨配合形成滑动连接结构,实现探针载台的上下滑动调节。 进一步,所述导向柱位于大导向管与探针载台之间;该导向柱一端与大导向管套接,另一端伸入至探针载台内形成探针载台升降滑动导向结构;所述大导向管与弯形压钳连接并实现联动。 进一步,导轨的外径等于小导向管的内经,同时导向柱外径等于大导向管的内径,通过导轨与小导向管的配合,以及导向柱与大导向管的配合,以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进一步,所述拉杆的扶手端套上橡胶,提高动作时的舒适度 进一步,所述测试基座上还社会有限位块,该限位块与待测控制器配合形成该控制器限位结构。 进一步,所述测试基座上设置有电源端口、信号端口及LED指示灯,所述测试导线与电源端口、信号端口及LED指示灯连接,进而形成检测通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优点: 本技术采用导向柱与导向管的配合,而且具有可调限位块,使测试探针与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的测试点接触良好,提高测试的稳定性;本技术采用透明有机材质探针载板,且为上压针测试方案进行装夹测试,便于实时监控探针与测试点接触的准确性,并有效提高了测试效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俯视图; 图3本技术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测试用压针测试装置,包括测试基座1、立面支撑座2、导轨3、小导向管41、大导向管42、导向柱5、可调节限位块6、测试探针7、探针载板8、测试导线9、弯形压钳10、LED指示灯11、电源端口 12、信号端口 13、锁扣14、拉杆15。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前述两根导轨3垂直固定于测试基座I上,探针载台8滑动设置在导轨3上,测试针7按照测试点分布进行准确定位,探针载台8上部与导向柱5相连接,导向柱5与弯形压钳10连接,弯形压钳10的底座固定于立面支撑座2上,立面支撑座2垂直固定于测试基座I的后部,可调节限位块6固定于测试基座I上,之间配合形成可供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放置及定位的空间。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前述探针载台8可以在导轨3并实现上下滑动,由于探针载台8固定于导轨3以及导向柱5,使与其滑动设置的测试载板8保持稳定,测试时测试探针7能准确地与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的测试点相接触,同时保证接触良好,以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由于导轨3的外径等于小导向管41的内经,同时导向柱5外径等于大导向管42的内径,通过导轨3与小导向管41的配合,以及导向柱5与大导向管42的配合,两套定位系统能够对测试载板8很好的定位,以至于不会使测试探针7与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的测试点错位,以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前述拉杆15的下端部通过铰链固定于探针载台8的上部,在靠近固定端形成折弯部,根据杠杆原理,折弯拉杆更省力,提高工作效率;拉杆15的扶手端套上橡胶,提高动作时的舒适度。 前述测试基座I对应测试位置设置安装可调节限位块6,以供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测试时的定位。 本技术操作流程如下: 使用时,请参阅图3所示,,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放置于测试基板I并紧靠限位块6,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对准测试探针7,然后将拉杆15向下压动,通过转向头带动导向柱5推动探针载台8移动,从而使探针载台8上的测试探针7精准到插到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的测试点上,进行测试。 测试完成后,请参阅图1所示,拉动拉杆15向上提,通过转向头带动导向柱5拉动探针载台8移动,从而时探针载台8的测试探针7离开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的测试点,完成整个测试过程。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
技术实现思路
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权利要求】1.一种上压针功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测试装置包括支撑座、导向组件、测试组件、弯形压钳及拉杆,其中: 支撑座,其包括测试基座与立面支撑座垂直设置,侧面形成L形状支撑构架,所述弯形压钳固定于立面支撑座上; 测试组件,其包括一探针载台、多个且按照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压针功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测试装置包括支撑座、导向组件、测试组件、弯形压钳及拉杆,其中:支撑座,其包括测试基座与立面支撑座垂直设置,侧面形成L形状支撑构架,所述弯形压钳固定于立面支撑座上;测试组件,其包括一探针载台、多个且按照待测控制器测试点对应分布的测试探针及测试导线,所述探针载台位于测试基座上,所述每个测试探针垂直架设于探针载台上,该每个测试探针与测试导线连接,形成控制器测试点检测结构;导向组件,其位于探针载台及弯形压钳之间,而探针载台通过导向组件与测试基座滑动连接,形成升降检测机构,而所述拉杆铰接于弯形压钳上形成杠杆联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韵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嘉裕德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