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苋菜染色的杞柳编织材料用浸泡液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639117 阅读:3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1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编织工艺品用材料改性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苋菜染色的杞柳编织材料用浸泡液及其使用方法,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聚丙烯酸钠12-15、甘油10-12、聚马来酸9-10、三甘醇二异辛酸酯2-3、羟基氟硅油0.5-1、苋菜3-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5、氯化钠15-18、植酸钠8-10、水300-350、助剂4-5;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浸泡液不含挥发性毒性有机物成分,利用苋菜的天然安全色素,赋予材质自然古朴的色泽,本发明专利技术浸泡液能够有效软化材料,不破坏材料强度,增进材质的可塑性,处理后的杞柳编织材料更易加工成型,材质柔韧坚固,不易断裂,防腐固色、防潮抗氧化,产品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编织工艺品用材料改性处理领域,具体涉及,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聚丙烯酸钠12-15、甘油10-12、聚马来酸9-10、三甘醇二异辛酸酯2-3、羟基氟硅油0.5-1、苋菜3-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5、氯化钠15-18、植酸钠8-10、水300-350、助剂4-5;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浸泡液不含挥发性毒性有机物成分,利用苋菜的天然安全色素,赋予材质自然古朴的色泽,本专利技术浸泡液能够有效软化材料,不破坏材料强度,增进材质的可塑性,处理后的杞柳编织材料更易加工成型,材质柔韧坚固,不易断裂,防腐固色、防潮抗氧化,产品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编织工艺品用材料改性处理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藤条、柳条、竹条、各类秸杆等天然编制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具有极高的观赏和实用价值,产品远销国内外,极受消费者喜爱,市场潜力巨大。由于它们的生物特质,存在易燃、易裂、易虫蛀腐烂等缺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性处理,以改善其力学性能和理化性质,使其更易加工和运输储存,提高观赏价值和实用性能,常用的处理手段是采用改性液对材料浸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苋菜染色的杞柳编织材料用浸泡液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浸泡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丙烯酸钠12‑15、甘油10‑12、聚马来酸9‑10、三甘醇二异辛酸酯2‑3、羟基氟硅油0.5‑1、苋菜3‑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5、氯化钠15‑18、植酸钠8‑10、水300‑350、助剂4‑5;助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次磷酸钠10‑12、透明质酸钠2‑3、偏硅酸4‑5、山梨糖醇5‑6、花雕酒12‑15、茶树精油1‑2、吐温80 1‑2,其制备方法为:先将吐温80与花雕酒混合,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茶树精油,搅拌分散20‑30min后,加入透明植酸钠、山梨糖醇,继续搅拌15‑20min,最后...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少猛赵文昌胡广国朱成富耿世周陈兵高俊杰余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绿源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