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34915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镜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包含一第一透镜、一光圈、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以及一第五透镜,其中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该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与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该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其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以及,提出一种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图像捕捉记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镜头。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包含一第一透镜、一光圈、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以及一第五透镜,其中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该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与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该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其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以及,提出一种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本专利技术用于图像捕捉记录。【专利说明】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大致上关于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与包含此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具体 而言,本专利技术特别是指一种具有较短镜头长度的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光学成像镜头的 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移动电话的小型化、薄型化已成为设计趋势,而此一趋势连带影响了相关 光学成像镜头的发展;如何能够有效缩减光学镜头的系统长度,同时仍能够维持足够的光 学性能,一直是业界努力的研发方向。 美国专利 US7480105、US7639432、US7486449 以及 US7684127 都揭露了一种由五片 透镜所组成的光学镜头,然而,其中US7480105案及US7639432案前二片透镜的屈光率分别 为负正配置,而US7486449以及US7684127案则分别为负负配置,然而,这样的配置并无法 获得良好的光学特性,而且此四案的镜头系统长度分别为10?18mm,而无法使装置整体达 到薄型轻巧化的效果。 因此如何能够有效扩大视场角、缩减光学镜头的系统长度,同时仍能够维持足够 的光学性能,一直是业界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于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轻量化、缩短镜头长度、低制造成本、扩大半视场角并 能提供高分辨率与高成像质量的光学成像镜头。本专利技术五片式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在 光轴上依序安排有第一透镜、光圈、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包含一第一透镜、一光圈、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 镜、一第四透镜与一第五透镜,其中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物侧面为一凸面,并具有一 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 率,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物侧面具有一位 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该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率,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 凹面部,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率,像侧面具有 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且该光学成像镜头具 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上述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共五片。 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空气间隙的宽度为 AG12、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空气间隙的宽度为AG23、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 间在光轴上空气间隙的宽度为AG34,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空气间隙的宽度为 AG45,所以第一透镜到第五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四个空气间隙的总合为Gaa。 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 的中心厚度为T2、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3、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 T4、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5,所以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与第 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总合为ALT。另外,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一成像面在光轴上的长 度为TTL。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该成像面在光轴上的长度为BFL。 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AAG/T3 < 3. 0的关系。 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BFL/T1 < 3· 3的关系。 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MG/T5 < 2. 5的关系。 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1. 5彡TV(AG12+AG45)的关系。 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4. 5彡BFL7(AG12+AG45)的关系。 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〇· 9彡T2AAG12+AG45)的关系。 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BFL/T2彡6. 6的关系。 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1. 〇彡T1/T4的关系。 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〇· 65 < T2/AG23的关系。 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AAG/T1彡2. 2的关系。 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2. 0彡IV(AG12+AG45)的关系。 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〇· 8彡T5/AG34的关系。 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1. 5彡T1/AG23的关系。 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0· 9彡TV(AG12+AG45)的关系。 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0· 9 < T5/T4的关系。 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1· 4彡ALT/BFL的关系。 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〇· 75彡T3/T4的关系。 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又提供一种应用前述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电 子装置,包含机壳、以及安装在机壳内的影像模块。影像I旲块包括:付合iu述技术特征的光 学成像镜头、用于供光学成像镜头设置的镜筒、用于供镜筒设置的模块后座单元、用于供该 模块后座单元设置的一基板,以及设置于该基板且位于该光学成像镜头的一像侧的一影像 传感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绘示本专利技术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的A部分是绘示第一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 图2的B部分是绘示第一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 图2的C部分是绘示第一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 图2的D部分是绘示第一实施例的畸变像差。 图3是绘示本专利技术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的A部分是绘示第二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 图4的B部分是绘示第二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 图4的C部分是绘示第二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 图4的D部分是绘示第二实施例的畸变像差。 图5是绘示本专利技术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的A部分是绘示第三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 图6的B部分是绘示第三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 图6的c部分是绘示第三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 图6的D部分是绘示第三实施例的畸变像差。 图7是绘不本专利技术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的A部分是绘示第四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 图8的B部分是绘示第四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 图8的C部分是绘示第四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 图8的D部分是绘示第四实施例的畸变像差。 图9是绘示本专利技术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的A部分是绘示第五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 图10的B部分是绘示第五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 图10的C部分是绘示第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由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一光圈、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以及一第五透镜,每一透镜都具有屈光率,且各透镜都分别包含一有朝向该物侧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该像侧的像侧面,其中: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其物侧面为一凸面,并具有一位于该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该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其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以及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此外,该光学成像镜头只具备上述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共五片具有屈光率的镜片,且该第一透镜至该第五透镜之间在光轴上四个空气间隙的宽度总和为AAG,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3,并满足AAG/T3≤3.0的条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思翰陈锋公金辉
申请(专利权)人: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