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医用负压封闭引流材料传导性的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630819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7 1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医用负压封闭引流材料传导性的测试系统,包括主机、被测材料的材料安置支撑装置及压力源部分,主机包括微控制器、与微控制器连接的显示面板和按键,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1~n个压力传感器,1~n个压力传感器的输入端口连接1~n根传导测量管路,微控制器的输出与压力源部分的气泵控制开关连接;压力源部分包括气泵,与气泵连接的渗液引流瓶,渗液引流瓶上连接引流管路的接口;材料安置支撑装置包括被测负压材料的安置凹槽,安置凹槽底部均布1~n个压力测试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长期以来负压封闭引流材料传导性无法测试的问题,结束了负压封闭引流材料传导性无法定量预知的历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持续、稳定的提供设置的额定负压值,并实时监测、显示所测各点负压值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医用负压封闭引流材料传导性的测试系统,包括主机、被测材料的材料安置支撑装置及压力源部分,主机包括微控制器、与微控制器连接的显示面板和按键,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1~n个压力传感器,1~n个压力传感器的输入端口连接1~n根传导测量管路,微控制器的输出与压力源部分的气泵控制开关连接;压力源部分包括气泵,与气泵连接的渗液引流瓶,渗液引流瓶上连接引流管路的接口;材料安置支撑装置包括被测负压材料的安置凹槽,安置凹槽底部均布1~n个压力测试孔。本技术解决了长期以来负压封闭引流材料传导性无法测试的问题,结束了负压封闭引流材料传导性无法定量预知的历史。本技术可以持续、稳定的提供设置的额定负压值,并实时监测、显示所测各点负压值大小。【专利说明】用于医用负压封闭弓I流材料传导性的测试系统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医用负压封闭引流材料传导性的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简称VSD)是德国ULM大学WimFleischman博士于1992年首创,并形成理论雏形,用于四肢创面的引流;1994年中国裘华德教授首次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普外科,开创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普外科应用的先河,王彦峰、裘华德教授在中国于1998年3月18日得到授权的专利CN 2276350,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第一个专利。从此,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通过负压封闭引流系统来实现的,它包括多孔泡沫软垫、一端设置在多孔泡沫软垫内的引流管、用于密封多孔泡沫软垫的密封薄膜。将装配引流管的多孔泡沫软垫铺设在创面上,用密封薄膜密封,并将引流管接通负压,从而在创面处建立了一个封闭的引流区,进行持续地负压封闭引流。 与现有的普通换药相比,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将被引流区内的渗出物和坏死组织通过多孔泡沫软垫及引流管非常及时地清除,从而使被引流区可达到“零积聚”状态,创面能够处于持续的清洁环境下,大大降低了机体对毒素的重吸收;即使有较大的腔隙存在,腔隙也因负压的存在而加速缩小。对浅表创面而言,密封薄膜和多孔泡沫软垫也使局部环境更接近生理性的湿润状态;同时,作用于创面软组织上的负压刺激,有利于局部微环境的改善和组织水肿的消退,加速了创面中肉芽组织的新生,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下,创面3-7天内无需换药,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了患者痛苦,降低了综合医疗费用。 在我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已广泛适用于:创伤科、骨科、普外科、烧伤科等领域。 负压封闭引流的作用原理及功用,很大程度取决于负压对伤口创面的引流效果。对于最佳的负压引流负压设置值,国内外有很多的临床论文描述,但无一例外,都是以伤口创面的负压值为其理论基础,这已成为负压封闭引流领域内的治疗共识:创面负压持续、稳定、均衡,有助于创面的愈合。 国内目前的负压封闭引流系统,一般由两种使用方式:中间插管的使用方式(见附图1)及吸盘引流方式(见附图2),负压作用于多孔泡沫软垫材料中的插管,或者多孔泡沫软垫材料上的吸盘,然后负压通过多孔泡沫软垫材料进行传导,最终作用于伤口处创面。此时,多孔泡沫软垫材料本身的传导性对负压治疗的效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面世时间尚短,目前市场上并没有专用的设备对多孔泡沫软垫材料传导性进行测量,国内及国际市场上负压封闭引流的多孔泡沫软垫材料产品良莠不齐,普遍缺乏对多孔泡沫软垫材料传导性的技术控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用于医用负压封闭引流材料传导性的测试系统,实现负压封闭引流材料传导性的定量的测试,为制定产品技术标准提供依据,并最终实现对产品是否符合技术标准进行检测。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用于医用负压封闭引流材料传导性的测试系统包括主机、被测材料的材料安置支撑装置及压力源部分,主机包括微控制器、与微控制器连接的显示面板和按键,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I?η个压力传感器,I?η个压力传感器的输入端口连接I?η根传导测量管路,微控制器的输出与压力源部分的气泵控制开关连接;压力源部分包括气泵,与气泵连接的渗液引流瓶,渗液引流瓶上连接引流管路的接口 ;材料安置支撑装置包括被测负压材料的安置凹槽,安置凹槽底部均布I?η个压力测试孔。 所述的安置凹槽的尺寸与被测负压材料的尺寸相同。 所述的用于负压封闭引流材料传导性的测试系统,优选η = 6?9。 更优选η = 9,分布在3*3的矩阵上。 所述的压力测试孔为竖直圆孔,压力测试孔的直径比传导测量管的直径小0.5?Imm0 所述的压力源部分其稳定的负压输出为压力值在OmmHg?760mmH之间可调。 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解决了长期以来负压封闭引流材料传导性无法测试的问题,结束了负压封闭引流材料传导性无法定量预知的历史。本技术可以持续、稳定的提供设置的额定负压值,并实时监测、显示所测各点负压值大小。 所述的渗液引流瓶具有两个通路接口,作为负压传递的保护性容器,防止液体等进入测试主机体内,使用时安放在测试主机与负压材料之间,一个通路端连接到测试主机,一个通路端通过负压材料所使用的引流管连接。可同时用于中间插管式的产品及吸盘引流式的产品。 所述的被测材料的材料安置支撑装置用于放置待测量的负压封闭引流材料,简单、可靠,凹形空间下有分布多个测试点,这些测试点通过传导测量管将压力传导测试主机的压力传感器,方便地检测被测材料的材料各部位的传导性,安置其凹槽可以有多种形式,用于模拟不同的伤口创面。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主机原理框图。 图3为材料安置支撑装置安置凹槽底部均压力测试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 如附图1?3,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医用负压封闭引流材料传导性的测试系统包括主机、被测材料的材料安置支撑装置及压力源部分,主机I包括微控制器、与微控制器连接的显示面板和按键,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I?η个压力传感器,I?η个压力传感器的输入端口连接I?η根传导测量管路,微控制器的输出与压力源部分的气泵控制开关连接;压力源部分包括气泵3,与气泵3连接的渗液引流瓶4,渗液引流瓶4上连接引流管路的接口 5 ;材料安置支撑装置2包括被测负压材料的安置凹槽2a,安置凹槽2a底部均布I?η个压力测试孔2al?2an。 所述的安置凹槽2a的尺寸与被测负压材料的尺寸相同。 优选地,所述的η = 6?9。 更优选η = 9,分布在3*3的矩阵上。 所述的压力测试孔2al?2an为竖直圆孔,即与凹槽2a底部垂直的圆孔,压力测试孔2al?2an的直径比传导测量管的直径小0.5?1mm。 所述的压力源部分其稳定的负压输出为压力值在OmmHg?760mmH之间可调。 当需要测试某负压材料的传导性时,将该负压材料放入材料6放入安置凹槽2a中,然后使用该负压材料配套的贴膜8对安置凹槽2a进行密封处理,将负压材料的引流管路7连接到渗液引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医用负压封闭引流材料传导性的测试系统,包括主机、被测材料的材料安置支撑装置及压力源部分,其特征在于:主机(1)包括微控制器、与微控制器连接的显示面板和按键,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1~n个压力传感器,1~n个压力传感器的输入端口连接1~n根传导测量管路,微控制器的输出与压力源部分的气泵控制开关连接;压力源部分包括气泵(3),与气泵(3)连接的渗液引流瓶(4),渗液引流瓶(4)上有连接引流管的接口(5);材料安置支撑装置(2)包括被测负压材料的安置凹槽(2a),安置凹槽(2a)底部均布1~n个压力测试孔(2a1~2a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隗刚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