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刷刮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18583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6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刷刮杆,安装在车窗上,用于连接延伸臂和雨刷刮杆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一种新型的设计理念,其雨刷刮杆前端设计有若干个凸起点,与雨刷刮杆片相连,后端设计有若干个凸起点,与延伸臂连接,组成了一个雨刷刮臂,此设计改变了传统的铆钉链接方式,既节约了成本,又使得外观看上去美观大方,其结构方式简单,是在前端和后端都设计若干个凸起点,在用于连接时,既使操作方便的同时,也保证了连接后雨刷刮臂牢固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雨刷刮杆,安装在车窗上,用于连接延伸臂和雨刷刮杆片,本技术采用了一种新型的设计理念,其雨刷刮杆前端设计有若干个凸起点,与雨刷刮杆片相连,后端设计有若干个凸起点,与延伸臂连接,组成了一个雨刷刮臂,此设计改变了传统的铆钉链接方式,既节约了成本,又使得外观看上去美观大方,其结构方式简单,是在前端和后端都设计若干个凸起点,在用于连接时,既使操作方便的同时,也保证了连接后雨刷刮臂牢固稳定。【专利说明】一种雨刷刮杆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配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雨刮部件。
技术介绍
雨刷,就是机动车辆车前玻璃上为了防止雨水及其他污物影响视线而进行简单清理的一种工具。 雨刷包括雨刷刮臂、雨刷刮杆片和雨刷支架构成,其中雨刷刮臂连接雨刷刮杆片和雨刷支架,起到连接、支撑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部件,其中的雨刷刮臂包括有用于连接雨刷刮杆片的雨刷刮杆和用于连接雨刷支架的延伸臂,普通的雨刷刮杆两端分别与延伸臂、雨刷刮杆片通过铆接固定,防止雨刷刮杆与延伸臂、雨刷刮杆片之间出现摆动。 目前,市场上的公开了一种申请号为CN201210109037.9的车辆雨刮刷的拉起装置,该专利技术的结构由底座、钩头、磁片和钩棱组成。在延伸臂固定臂的上面连接底座,在底座内设置钩头,钩头和底座相连并能够在底座内上下活动。在钩头的中部设有磁片,用于限制钩头上下随意摆动。在延伸臂的活动臂上面设有钩棱,当雨刮刷向上抬起5毫米时钩头能够正好挂住钩棱,从而将雨刮刷固定在悬空的状态。 这种雨刮刷结构虽然使用磁片结构代替铆钉连接,但其结构复杂、维修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的雨刷刮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雨刷刮杆,包括刮杆本体,所述刮杆本体的一端为连接端且开设有通孔,所述刮杆本体的另一端为卡接端,其中,所述连接端和卡接端都设置有若干个凸起且所述凸起与刮杆本体一体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雨刷刮杆一端与延伸臂相连之后再通过所述的若干凸起与延伸臂固定限位,同理,所述卡接端卡入雨刷刮杆片后通过凸起与雨刷刮杆片固定,通过多点确定一线的原理来防止雨刷刮杆和延伸臂之间出现松动,一体式凸起结构简单易行,同时采用与延伸臂适配的凸起结构代替原铆钉连接固定方式,在连接更加牢固稳定的同时又节约了成本,且外观更加外观大方。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端和卡接端处的凸起分别设置为6个,且所述凸起均匀分布在所述连接端和卡接端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凸起数量过少则不能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过多则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雨刷刮杆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雨刷刮杆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折弯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雨刷刮杆实施例中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雨刷刮杆实施例凸起与延伸臂连接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刮杆本体;2.连接端;3.卡接端;4.通孔;5.凸起;6.第一折弯部; 7.第二折弯部;8.第三折弯部;9.第四折弯部;10.连接杆;11.凹陷部;12.延伸臂;13.凹点。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技术雨刷刮杆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雨刷刮杆,安装在车窗上用于连接延伸臂12和雨刷刮杆片,包括刮杆本体1,所述刮杆本体I的一端为连接端2与延伸臂12相连且开设有通孔4,所述通孔4用于与雨刷其他部件连接,所述刮杆本体I的另一端为卡接端3与雨刷刮杆片相连,其中,所述连接端2和卡接端3都设置有6个凸起5,总计12个凸起5,所述所有的凸起均设置在刮杆本体I的同一个面上,所述凸起5相对设置在刮杆正对延伸臂12的一面的两侧(每侧3个)且所述凸起5与刮杆本体I 一体成型,如说明书附图1所述的凸起5,所述凸起由硬质冲头在所述雨刷刮杆侧面冲压而成,由硬质冲头在所述刮杆本体I的侧面冲压出一个凹陷部11,利用材料的等量变形使刮杆本体I正对延伸臂12的一面上形成凸起5,所述凸起5凸出刮杆本体I的高度优选设置为0.7毫米至0.9毫米,其高度过低导致其固定不够牢固,过高则导致雨刷刮杆与延伸臂12不能贴紧,所述相邻两个凸起5之间的间距优选设置为5毫米,既保证加工每个凸起5时其不会互相影响又确保所述6个凸起不会过于分散,所述凹陷部11大致呈倒置的锥形结构,所述凹陷部11的深度优选设置为0.7毫米,且所述凹陷部11的凹陷角度为88度至92度,所述凹陷部11最深处呈圆弧形结构且其半角为0.4毫米,结构简单,加工非常简便,通过优选采用上述凹陷部11尺寸可以确保加工出的凸起5尺寸符合上述优选方案的中凸起5尺寸,所述刮杆本体I到通孔4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折弯部6和第二折弯部7,所述第一折弯部6方向与凸起5的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折弯部7方向与凸起5的方向相同,所述通孔4设置在第二弯折部7上,所述连接端2的凸起5设置在第一弯折6之前,所述卡接端3和刮杆本体I平行设置且卡接端3与刮杆本体I之间设置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与刮杆本体I之间设置有第三折弯部8且所述连接杆10与卡接端3之间设置有第四折弯部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雨刷刮杆一端与延伸臂12相连之后通过所述的若干凸起5与延伸臂12固定限位,当然,所述延伸臂12上设置有与凸起适配的凹点,所述凸起5与凹点适配卡接,相同的,所述卡接端3卡入雨刷刮杆片后通过凸起5与雨刷刮杆片固定,通过多点确定一线的原理来防止雨刷刮杆和延伸臂12之间出现松动,一体式凸起结构简单易行,所述凸起5数量过少则不能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过多则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通过方向相反的第一折弯部6和第二折弯部7,使所述刮杆通过连接端2与延伸臂12相连时,所述第一折弯部6和第二折弯部7被延伸臂12挤压产生弹性势能,加固所述刮杆与延伸臂12之间的连接,所述卡接端3与刮杆本体I错位设置,使卡接端3与雨刷刮杆片连接后,所述雨刷刮杆片与刮杆本体I位置错开,防止雨刷刮杆片被刮杆本体I挤压变形。 本技术采用了一种新型的设计理念,通过在雨刷刮杆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计若干个凸起5,与雨刷刮杆片、延伸臂12相连,组成一个雨刷刮臂,此设计改变了传统的铆钉链接方式,既节约了成本,又使得外观看上去美观大方,在连接上,在操作方便的同时,也保证了连接后雨刷刮臂牢固稳定,这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新型设计理念,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雨刷刮杆,包括刮杆本体,所述刮杆本体的一端为连接端且另一端为卡接端,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端和卡接端上都设置有若干个凸起且所述凸起与刮杆本体一体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刷刮杆,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端和卡接端处的凸起分别设置为6个,且所述凸起均匀分布在所述连接端和卡接端的两侧。【文档编号】B60S1/40GK203920682SQ201420400058【公开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刷刮杆,包括刮杆本体,所述刮杆本体的一端为连接端且另一端为卡接端,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端和卡接端上都设置有若干个凸起且所述凸起与刮杆本体一体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胜利李先顺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华星汽车附件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