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热裂解炭化除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16993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6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气体净化领域,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热裂解炭化除烟装置,包括:放置在炉腔内用于盛装生物质的罐体、走烟管、吸收池以及盛装在吸收池内的碱性吸收液,所述走烟管的一端与罐体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碱性吸收液内。其中,所述走烟管位于碱性吸收液内的一端连接有滞烟管,所述滞烟管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碱性吸收液液面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生物质烧制后的尾气导入滞烟管,然后通入碱液内的方式,使得尾气中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酸性物质被碱液吸收,避免马弗炉被腐蚀;部分尾气冷凝后变成焦油沉积下来,实现了尾气的净化,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也有利于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气体净化领域,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热裂解炭化除烟装置,包括:放置在炉腔内用于盛装生物质的罐体、走烟管、吸收池以及盛装在吸收池内的碱性吸收液,所述走烟管的一端与罐体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碱性吸收液内。其中,所述走烟管位于碱性吸收液内的一端连接有滞烟管,所述滞烟管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碱性吸收液液面的下方。本技术通过将生物质烧制后的尾气导入滞烟管,然后通入碱液内的方式,使得尾气中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酸性物质被碱液吸收,避免马弗炉被腐蚀;部分尾气冷凝后变成焦油沉积下来,实现了尾气的净化,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也有利于环保。【专利说明】一种生物质热裂解炭化除烟装置
本技术涉及气体净化
,特别涉及一种生物质热裂解炭化除烟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质炭是由植物生物质在完全或部分缺氧的情况下,经热解炭化产生的一类高度芳香化的难熔性固态物。生物炭具有比原材料大几千倍的表面积,其中的有机炭含量高达90%,而且,生物炭的高度芳香化结构比自然的有机碳具有更高的生物化学和热稳定性,可长期稳定地存在于环境中而不易被矿化。大量的研究表明,生物炭在加强土壤固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以及减小污染物毒性和移动性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而且,生物质炭最终的裂解温度、升温速度、裂解温度的持续时间和原材料均会显著影响生物炭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进而影响生物炭的吸附解吸能力和其他环境功能。 目前实验室制备生物炭的常用方法多是将马弗炉进行改造,使其可以连续通氮气,使得炉腔内保持厌氧环境,将生物质放入炉腔内进行烧制;或者将生物质填满用陶瓷罐或厚铁皮为材料做成的简单半封闭容器中,将容器放入普通马弗炉中进行烧制。这些方法均可以得到相关试验所要求的生物炭。但是,在生物质炭热裂解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烟雾、灰尘和有害气体(如S02、CO2, CO等),如果是复合生物炭材料,挥发气体的成分就更加复杂(如镁基生物炭烧制过程会有HCl气体产生)。这些烟雾等排放物会从马弗炉排气孔散出,污染环境,影响实验人员健康;或者在热裂解反应结束后的降温过程中,这些具有腐蚀性的气体烟雾会冷凝到炉腔壁和热电偶上,进而损坏马弗炉,甚至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利用马弗炉烧制生物炭时,烧制后的尾气中含有大量有害气体或者酸性气体,影响实验人员健康,甚至会损坏马弗炉,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 ( 二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质热裂解炭化除烟装置,包括:放置在炉腔内用于盛装生物质的罐体,还包括:走烟管、吸收池以及盛装在吸收池内的碱性吸收液,所述走烟管的一端与罐体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碱性吸收液内。 其中,所述走烟管位于碱性吸收液内的一端连接有滞烟管,所述滞烟管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碱性吸收液液面的下方。 其中,所述滞烟管上设有滞烟管接口,所述滞烟管接口通过螺纹与走烟管连通。 其中,所述滞烟管的开口处连接有支撑架。 其中,所述罐体连接有罐盖,所述罐盖上设有出烟管,所述出烟管的一端穿过罐盖与罐体连通,另一端与走烟管连通。 其中,所述罐体与罐盖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走烟管与出烟管通过螺纹连接。 其中,炉腔上设有排气孔,所述走烟管穿过排气孔。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一种生物质热裂解炭化除烟装置首先将生物质烧制后的尾气导入滞烟管,然后通入碱液内的方式,使得尾气中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酸性物质被碱液吸收,避免马弗炉被腐蚀;部分尾气冷凝后变成焦油沉积下来,实现了尾气的净化,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也有利于环保。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一种生物质热裂解炭化除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罐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罐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滞烟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罐体;2、罐盖;21、出烟管;3、滞烟管;31、滞烟管接口 ;32、支撑架;4、走烟管;5、炉腔;51、排气孔;6、吸收池;7、碱性吸收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生物质热裂解炭化除烟装置包括:罐体1、罐盖2、走烟管4、滞烟管3、吸收池6以及盛装在吸收池6内的碱性吸收液7,罐体I顶部设有开口,开口处通过螺纹与罐盖2连接,罐盖2中部设有出烟管21,出烟管21的一端穿过罐盖2与罐体I内部连通,另一端通过螺纹与走烟管4的一端连通;罐体I和罐盖2都放在加热用马弗炉的炉腔5内,炉腔5设有排气孔51,走烟管4穿出排气孔51,并在排气孔51处与马弗炉的炉腔5固定连接。走烟管4穿出排气孔51后,通过螺纹与滞烟管3顶部的滞烟管接口31连接,实现走烟管4与滞烟管3内部的连通;滞烟管3直径较大,其底部为敞开结构,滞烟管3的开口处设有支撑架32,支撑架32位于吸收池6的底部,使得滞烟管3底部的开口处于碱性吸收液7液面的下方。 本技术一种生物质热裂解炭化除烟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将待炭化的生物质放入罐体I内,然后将罐盖2与罐体I连接,并将罐体I和罐盖2 —起放入马弗炉的炉腔5内,连接走烟管4与出烟管21,将走烟管4从排气孔51穿出并固定在排气孔51处;将滞烟管3支撑架32端朝下放入吸收池6内,向吸收池6内通入碱性吸收液7,至滞烟管3底部的开口完全被碱性吸收液7浸没;将走烟管4与滞烟管3顶部的滞烟管接口 31连接,连接操作完毕。 打开马弗炉的电源开始加热,对罐体I内的生物质进行热裂解碳化操作,加热过程中,罐体I内产生的烟气通过走烟管4进入滞烟管3,一部分烟气冷却后变成焦油沉积下来,剩下的烟气从滞烟管3底部的开口进入碱性吸收液7内,在与碱性吸收液7接触的过程中,烟气中的酸性物质被碱性吸收液7吸收;烟气经过冷却和碱性吸收液7吸收后,大量的有害气体被吸收,剩下的被净化过的气体直接排出去。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技术通过采用走烟管4将烟气引导至滞烟管3,并最终通入碱性吸收液7内,滞烟管3远离马弗炉,温度相对较低,较热的烟气进入滞烟管3后,部分烟气冷却后变成焦油沉淀下来;烟气中的酸性物质被碱性吸收液7吸收,完成对马弗炉尾部烟气的净化,并最终排出。罐体I通过罐盖2与走烟管4连接,罐盖2的设置方便将生物质放入罐体I或从罐体I内取出,罐盖2与走烟管4通过螺纹连接,方便拆洗罐体I和罐盖2 ;走烟管4在排气孔51处与马弗炉连接,避免了走烟管4被来回拉动进而导致烟气泄漏现象的发生;走烟管4与滞烟管接口 31通过螺纹连接,拆卸方便,便于清理滞烟管3内的焦油;滞烟管3开口处设有支撑架32,一方面保证滞烟管3稳定放置在吸收池6内,另一方面确保滞烟管3底部与吸收池6底部之间留有空隙,方便滞烟管3内的气体进入碱性吸收液7。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质热裂解炭化除烟装置,包括:放置在炉腔(5)内用于盛装生物质的罐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走烟管(4)、吸收池(6)以及盛装在吸收池(6)内的碱性吸收液(7),所述走烟管(4)的一端与罐体(1)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碱性吸收液(7)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瑞伦肖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