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骨科的绳缆式内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13732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2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骨科的绳缆式内固定装置,其包括纤维编织而成的绳缆和固定钉,所述的绳缆设有固定带,所述的固定带两端分别设有固定环,所述的固定钉插入在固定环中,固定钉是空心的,设有中空的轴向的通道,钉帽与钉体的连接端的端面面积大于钉体与钉帽的连接端的端面面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绳缆式内固定装置是一种新型的生长引导类内固定装置,其具有钢板所不具有的柔韧性,可适用于任意解剖外形的骺端,具有更低的切迹和更高的生物力学强度,并且使得螺钉的置入更方便,有效解决了目前8字钢板经常出现的螺钉拔出、断裂、置入和取出过程繁琐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骨科的绳缆式内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骨科的绳缆式内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儿童骨骼的正常生长依赖基因、激素和生物力学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这些因素共同调节或调控骺板生长,保持儿童期间骨骼的持续生长,并在不同年龄阶段形成与儿童年龄相适应的正常解剖轴线和机械力线。然而,在相当漫长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下肢骨骼的生长往往面临着创伤、感染,以及一些代谢疾病的威胁或侵扰,可能产生短缩、成角、旋转畸形,从而改变了下肢解剖轴线和机械力线,抑或双下肢不等长,导致步态异常、关节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为了恢复儿童下肢正常生长,早期20世纪30年代Phemister首先开始尝试骺板阻滞方法,矫正下肢解剖轴线、机械力线异常和双下肢不等长。然而,Stevens经过多年临床研究,于2007年首次提出“引导性生长”(Guidedgrowth)的新概念,对前人骺板阻滞方法也进行了实质性改进。Stevens引导性生长技术与理论以工程学中张力带原理与技术为基础,设计8字形2孔钢板和跨越骺板固定的操作技术,将8字形2孔钢板跨越张力侧骺板固定之后,随着一定时间的生长,在8字形2孔钢板一侧骺板必然产生一定的张力,从而发挥张力带的效应,由于对8字钢板下骺板形成一定的压力,因此能抑制该侧骺板的生长,同时能减轻对侧(张力侧)骺板的压力,间接的提高对侧骺板的生长速率。又因其支点位于骺板之外的侧方,增加了杠杆力臂长度,有助于快速的恢复线性生长,从而实现引导性生长的最终目标。中国专利文献CN201010507540.0,公开日2011.02.09,公开了一种骨骺阻滞内置8字钢板及其应用,所述的8字钢板包括两个单侧孔板,所述的单侧孔板上分别设有铰接孔,由枢轴通过铰接孔连接两个单侧孔板,所述的两个单侧孔板可组装成对称8字钢板。但是目前8字钢板临床使用中经常出现钢板形状与骨骺外形不贴合、引发螺钉拔出或断裂、置入及取出过程繁琐等问题,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用于儿童骨科临床的生长引导类内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骨科的绳缆式内固定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骨科的绳缆式内固定装置,包括绳缆和固定钉,所述的绳缆设有固定带,所述的固定带两端分别设有固定环,所述的固定钉插入在固定环中。所述的绳缆是由纤维编织而成。所述的绳缆由单根DyneemaPurity纤维采用针织的方法编织而成。所述的固定钉是空心的,设有中空的轴向的通道。所述的固定钉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钉帽、钉体和钉尖,所述的钉帽与钉体的连接端的端面面积大于钉体与钉帽的连接端的端面面积。所述的钉帽与钉体的连接端的端面面积是钉体与钉帽的连接端的端面面积的2倍。所述的钉帽的上端为台柱状,下端为圆柱形,钉帽上设有钉槽,所述的钉槽为正六边形;所述的钉体为圆柱形,表面设有螺纹;所述的钉尖为圆锥形。所述的钉帽高度为2.7mm,钉帽下端的直径为7-8mm,钉槽的对角线长度为4mm;所述的钉体长度为20,22,24,26,28或30mm,直径为3.5-4mm;所述的钉尖高度为2.4mm,上端直径为3.5mm,下端直径为1.04mm。所述的固定带为长方形,长6-12mm,宽8-14mm;所述的固定环周长为14-18mm;所述的绳缆厚度1-3mm。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采用纤维编织而成的绳缆来固定骨骺,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可适用于任意解剖外形的骺端,切迹低;另一方面,具备良好的抗疲劳特性,能减少因疲劳引起的内固定失败;再一方面,其具备高于或与钢板相当的生物力学强度,能有效防止断裂,低延展率能保证阻滞的效果;又一方面,纤维编织绳缆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当阻滞治疗结束时,可以经皮将绳缆切断,即可解除该装置的阻滞作用,简化了内固定装置取出的复杂操作。2、绳缆上设有两个固定孔,可以与固定钉配合使用,达到将绳缆固定在骨骺侧方的目的,且固定孔设有中空的通道,置入更方便。3、固定钉的形状设计合理,能保证钉体套入绳缆的固定孔后不会滑脱出来。4、绳缆和固定钉的规格范围符合临床需求,设计合理,用于骨骺阻滞手术能达到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好和并发症少的目的。总的来说,本专利技术的绳缆式内固定装置是一种新型的用于儿童骨科临床的生长引导类内固定装置,解决了原8字钢板临床使用中经常出现的钢板形状与骨骺外形不贴合及其引发的螺钉拔出、断裂、置入和取出过程繁琐等问题。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绳缆式内固定装置的绳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绳缆式内固定装置的固定钉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绳缆式内固定装置的使用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1.绳缆11.固定带12.固定环13.固定孔2.固定钉21.钉帽211.钉槽22.钉体23.钉尖24.通道25.螺纹31.骨骺32.干骺端33.骺板4.克氏针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绳缆式内固定装置包括绳缆1和固定钉2。请参照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绳缆式内固定装置的绳缆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绳缆1设有固定带11和两个固定环12,所述的固定带11为长方形,所述的固定环12分别连接在固定带11的两条短边上,固定环12为环状,中间设有固定孔13。所述的绳缆1由纤维材料编织而成,即所述的固定带11和两个固定环12是由单根纤维通过针织的方法编织而成。所述的绳缆1的规格为:所述的固定带11长(即两个固定环12之间的距离)6-12mm,宽8-14mm;所述的固定环12的周长为14-18mm;所述的绳缆1整体的厚度1-3mm。请参照图2,图2是本专利技术绳缆式内固定装置的固定钉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固定钉2内部中空,形成轴向的通道24。固定钉2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钉帽21、钉体22和钉尖23;所述的钉帽21上端为台柱状,下端为圆柱形,设有钉槽211,所述的钉槽211为正六边形槽;所述的钉体22为圆柱形,表面设有螺纹25;所述的钉尖23为圆锥形。钉帽21与钉体22连接端的端面面积大于钉体22与钉帽21连接端的端面面积。所述的固定钉2的规格为:所述的钉帽21高度为2.7mm,下端直径为7-8mm,钉槽211对角线的长度为4mm;所述的钉体22分20,22,24,26,28,30mm几个高度规格,直径为3.5-4mm;所述的钉尖23高度为2.4mm,上端直径为3.5mm,下端直径为1.04mm。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固定带11跨骺板固定,其使用纤维材料制成,一方面具备良好的柔韧性,可适用于任意解剖外形的骺端,以任意形状和骨面紧密完美贴合,切迹低,另一方面具备良好的抗疲劳特性,显著优于金属钢板,可以减少因疲劳引起的内固定失败。所述的绳缆1优选使用DyneemaPurity纤维,DyneemaPurity纤维是一种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生物力学强度高于或与钢板接近;所述的绳缆1采用单根纤维以常规针织的方法编成即可。所述的固定钉2用于将绳缆1固定在骨骺上,其与固定环12、固定孔13配合使用即可将固定钉2与绳缆1联系为一体;钉帽21与钉体22连接端的端面面积设计成大于钉体22与钉帽21连接端的端面面积,其目的是在钉体22和钉帽21之间形成明显阶梯,利用较大的钉帽21确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骨科的绳缆式内固定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骨科的绳缆式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绳缆和固定钉,所述的绳缆设有固定带,所述的固定带两端分别设有固定环,所述的固定钉插入在固定环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骨科的绳缆式内固定装置,其为用于儿童骨科临床的生长引导类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绳缆和固定钉,所述的绳缆设有固定带,所述的固定带两端分别设有固定环,所述的固定带为长方形,长6-12mm,宽8-14mm;所述的固定环周长为14-18mm;所述的绳缆厚度1-3mm,所述的固定钉插入在固定环中;所述的绳缆由单根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采用针织的方法编织而成;所述的固定钉是空心的,设有中空的轴向的通道,便于沿克氏针标定方向拧入,所述的固定钉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钉帽、钉体和钉尖,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黎李海吴振凯蒋秋冉邱夷平景步碧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