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浸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12334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柱浸试验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若干串联在一起的浸矿柱;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任两个浸矿柱之间的循环泵(11),所述循环泵(11)用于将循环泵(11)前浸矿柱底部流出的液体输送到循环泵(11)后浸矿柱的顶部进行喷淋;所述装置还包括一集液箱(9)和用于集液箱(9)加热的可控温加热器(10),所述集液箱(9)的进液口与串联中最后一个的浸矿柱的底部相连通,所述集液箱(9)的出液口与设置在串联中最后一个的浸矿柱和串联中第一个的浸矿柱之间的循环泵(11)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模拟生产现场不同高度矿堆的堆浸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柱浸试验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若干串联在一起的浸矿柱;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任两个浸矿柱之间的循环泵(11),所述循环泵(11)用于将循环泵(11)前浸矿柱底部流出的液体输送到循环泵(11)后浸矿柱的顶部进行喷淋;所述装置还包括一集液箱(9)和用于集液箱(9)加热的可控温加热器(10),所述集液箱(9)的进液口与串联中最后一个的浸矿柱的底部相连通,所述集液箱(9)的出液口与设置在串联中最后一个的浸矿柱和串联中第一个的浸矿柱之间的循环泵(11)相连。本技术能模拟生产现场不同高度矿堆的堆浸过程。【专利说明】一种柱浸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矿物浸出动力学研究领域,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柱浸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柱浸试验又称渗滤浸出试验,是将矿石装入沿竖向固定的柱体中,采用化学或生物溶浸剂在柱顶对装入矿石进行喷淋,以模拟预测矿石现场堆浸过程中有用金属的浸出率、pH、Eh、溶浸剂和氧化剂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和确定其工艺参数的重要室内试验方法。柱浸试验的目的是通过研究浸出剂的浓度、浸出剂和氧化剂的消耗量、溶浸液的PH及Eh等对某种矿产资源中有用金属浸出率的影响,确定采用堆浸法开发这种矿产资源的可行性及合理的工艺参数。 但目前的柱浸试验装置难以实现对柱浸试验过程中试验条件的控制;并且都采用采用单柱浸出试验装置进行,只能在浸出柱的底部进行取样,取样方式单一,无法模拟预测堆浸过程中矿堆不同深度处有用金属的浸出率、pH、Eh、溶浸剂和氧化剂的浓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也就无法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柱浸试验装置,该装置能模拟生产现场不同高度矿堆的堆浸过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柱浸试验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若干串联在一起的浸矿柱; 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任两个浸矿柱之间的循环泵11,所述循环泵11用于将循环泵11前浸矿柱底部流出的液体输送到循环泵11后浸矿柱的顶部进行喷淋; 所述装置还包括一集液箱9和用于集液箱9加热的可控温加热器10,所述集液箱9的进液口与串联中最后一个的浸矿柱的底部相连通,所述集液箱9的出液口与设置在串联中最后一个的浸矿柱和串联中第一个的浸矿柱之间的循环泵11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串联在一起的浸矿柱中的任一浸矿柱由内向外依次为浸矿柱体1、水浴层2和保温层3 ;所述浸矿柱体I的底部为可拆卸底盖4,所述可拆卸底盖4上设有与浸矿柱体I相通的排液口 13 ;所述浸矿柱体I的顶部为可拆卸上盖16和矿液喷淋头8 ;所述浸矿柱体I底部内还设置一多孔滤板式承重板5 ;所述水浴层2的下端和上端分别设置进水口 14和出水口 15 ;所述进水口 14和出水口 15分别与恒温水浴槽12相连。 优选地,所述可拆卸底盖4为倒圆锥形或半球形,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形状。 优选地,所述可拆卸底盖4采用不锈钢轴承合页6与可拆卸螺栓7进行固定,便于卸矿。 优选地,所述多孔滤板式承重板5上铺设鹅卵石。 优选地,所述鹅卵石的粒度为l-5cm。 优选地,所述若干串联在一起的浸矿柱的数量可根据矿石不同自行选定,一般为二个、三个、四个、五个或六个。 优选地,所述任一浸矿柱的制作材料为不锈钢,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能工业上应用的制作材料。 优选地,所述浸矿柱体I为圆柱形,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形状。 本技术的保温层中充填聚氨酯泡沫进行保温。 本技术中的可控温加热器,可将集液箱放置其中,将集液箱中溶液的温度控制在试验设定值,用于控制矿液温度。 本技术的可拆卸底盖在柱体的底部一侧采用不锈钢轴承合页与柱体固定在一起,其余三侧为可拆卸螺栓,便于卸矿。 本技术在多孔滤板式承重板上铺设一层鹅卵石,使其作为承重板的同时能保证细粒矿石不泄漏而溶液能够渗透下来,从而形成整个体系中溶液的循环。 本技术的水浴层,可以控制浸出过程中的温度。 本技术可以实现多个浸矿柱首尾串联,从而模拟生产现场不同高度矿堆的堆浸过程。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模拟生产现场不同高度矿堆的堆浸过程的浸矿试验装置。通过柱浸实验模拟生产现场不同高度矿堆的堆浸过程,采集矿堆不同高度的各种参数,了解各参数变化规律,合理匹配堆浸条件,从而达到使矿物高效浸出的目的,并将此作为指导工业生产的依据。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柱浸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浸矿柱体;2、水浴层;3、保温层;4、可拆卸底盖;5、多孔滤板式承重板;6、不锈钢轴承合页;7、可拆卸螺栓;8、矿液喷淋头;9、集液箱;10、可控温加热器;11、循环泵;12、恒温水浴槽;13、排液口 ;14、进水口 ;15、出水口 ;16、可拆卸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柱浸试验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三个串联在一起的浸矿柱,所述任一浸矿柱由内向外依次为浸矿柱体1、水浴层2和保温层3 ;所述浸矿柱体I的底部为可拆卸底盖4,所述可拆卸底盖4上设有与浸矿柱体I相通的排液口 13 ;所述浸矿柱体I的顶部为可拆卸上盖16和矿液喷淋头8 ;所述浸矿柱体I底部内还设置一多孔滤板式承重板5 ;所述水浴层2的下端和上端分别设置进水口 14和出水口 15 ;所述进水口 14和出水口 15分别与恒温水浴槽12相连; 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任两个浸矿柱之间的循环泵11,所述循环泵11用于将循环泵11前浸矿柱排液口流出的液体输送到循环泵11后浸矿柱的顶部矿液喷淋头8 ; 所述装置还包括一集液箱9和用于集液箱9加热的可控温加热器10,所述集液箱9的进液口与串联中最后一个的浸矿柱的排液口 13相连通,所述集液箱9的出液口与设置在最后一个的浸矿柱和第一个的浸矿柱之间的循环泵11相连。 所述可拆卸底盖4为倒圆锥形。 所述可拆卸底盖4采用不锈钢轴承合页6与可拆卸螺栓7进行固定,便于卸矿。 所述多孔滤板式承重板5上铺设粒度为l_5cm鹅卵石。 所述任一浸矿柱的制作材料为不锈钢。 所述浸矿柱体I为圆柱形。 本实施例中的保温层中充填聚氨酯泡沫进行保温。 实施例2 如实施例1的柱浸试验装置,其浸矿柱为圆柱体,浸出柱内径为200mm,有效高度1000mm,试验开始前浸矿柱体分上、中、下3层分别装入鹅卵石、矿石、鹅卵石,具体填充方式如下: 下层:粒度为l-5cm鹅卵石,装填高度约为10cm,防止细粒矿石泄漏,并保证矿液能够渗透; 中层:P8(I = 1cm的辉铜矿矿石,用少量矿液与矿石混合,使细粒矿石包裹在粗粒矿石上,避免充填矿柱过程矿石分布不均,并减少细粒矿石损失; 上层:粒度为l_5cm鹅卵石,装填高度约为10cm,使得布液均匀,从而达到最佳浸矿效果。 将配好的硫酸铁溶液(pH = 1.2,Fe3+浓度为6g/L)经矿液喷淋头进入到第一浸矿柱,经过上层鹅卵石后均匀浸润到中间层,与矿物表面均匀地、充分的接触后,再经下层鹅卵石后从排液口流出,经循环泵后经矿液喷淋头进入下一个浸矿柱,同样的流程进入最后一个浸矿柱,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柱浸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若干串联在一起的浸矿柱; 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任两个浸矿柱之间的循环泵(11),所述循环泵(11)用于将循环泵(11)前浸矿柱底部流出的液体输送到循环泵(11)后浸矿柱的顶部进行喷淋; 所述装置还包括一集液箱(9)和用于集液箱(9)加热的可控温加热器(10),所述集液箱(9)的进液口与串联中最后一个的浸矿柱的底部相连通,所述集液箱(9)的出液口与设置在串联中最后一个的浸矿柱和串联中第一个的浸矿柱之间的循环泵(11)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仁满李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