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PICC置管的上肢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08964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PICC置管的上肢固定装置,包括用于约束手腕部的前U型件和用于约束手上臂的后U型件,前U型件与后U型件之间设用于调整前U型件与后U型件之间距离的伸缩结构,伸缩结构分设于上肢的两侧且两伸缩结构之间形成镂空部,前U型件顶部设有用于固定手腕部的前弹性绷带,后U型件顶部设有用于固定手上臂的后弹性绷带。该固定装置具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具有透气功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PICC置管的上肢固定装置,包括用于约束手腕部的前U型件和用于约束手上臂的后U型件,前U型件与后U型件之间设用于调整前U型件与后U型件之间距离的伸缩结构,伸缩结构分设于上肢的两侧且两伸缩结构之间形成镂空部,前U型件顶部设有用于固定手腕部的前弹性绷带,后U型件顶部设有用于固定手上臂的后弹性绷带。该固定装置具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具有透气功能的优点。【专利说明】用于PICC置管的上肢固定装置
本技术主要涉及护理类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PICC置管的上肢固定 >J-U ρ?α装直。
技术介绍
PICC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stheter)是指经肘部等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处的导管。不同的患者其置管的长度不一样,故需要对导管置入长度进行测量,患者取平卧位,再用一辅助的固定装置使上臂外展与躯干呈90度才能准确测量PICC的长度。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上肢固定装置大多为一块梯形垫板,梯形垫板的表面开设一用于放置上肢的通槽,通槽的侧部有用于固定上肢的绷带,从而达到辅助固定的作用。上述结构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1、患者的上肢完全置于通槽内,与梯形垫板的接触面积大,不易透气;2、每一位患者上肢的长短、胖瘦不一,而梯形垫板的通槽的尺寸固定,其适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具有透气功能的用于PICC置管的上肢固定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PICC置管的上肢固定装置,包括用于约束手腕部的前U型件和用于约束手上臂的后U型件,所述前U型件与后U型件之间设用于调整前U型件与后U型件之间距离的伸缩结构,所述伸缩结构分设于上肢的两侧且两伸缩结构之间形成镂空部,前U型件顶部设有用于固定手腕部的前弹性绷带,后U型件顶部设有用于固定手上臂的后弹性绷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伸缩结构包括套接管、伸缩杆以及与套接管螺纹连接的第一紧定螺栓,所述套接管一端与后U型件内侧固接,所述伸缩杆一端与前U型件固接,套接管与伸缩杆于另一端相互套接,调整伸缩杆至预定长度时,拧紧第一紧定螺栓,第一紧定螺栓端头与伸缩杆外壁相抵。 所述第一紧定螺栓与套接管之间套设有第一垫片。 所述前U型件包括前L型部、前滑块以及与前滑块螺纹连接的第二紧定螺栓,所述前L型部底板两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前滑块内侧设有第一导向台,前滑块套合于前L型部底板上且第一导向台滑设于第一滑槽内,调整前滑块至预定宽度时,拧紧第二紧定螺栓,第二紧定螺栓端头与第一滑槽内壁想抵,所述后U型件包括后L型部、后滑块以及与后滑块螺纹连接的第三紧定螺栓,所述后L型部底板两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后滑块内侧设有第二导向台,后滑块套合于后L型部底板上且第二导向台滑设于第二滑槽内,调整后滑块至预定宽度时,拧紧第三紧定螺栓,第三紧定螺栓端头与第二滑槽内壁想抵。 所述第二紧定螺栓与前滑块之间套设有第二垫片,所述第三紧定螺栓与后滑块之间套设有第三垫片。 所述前L型部和前滑块表面粘接有一层前缓冲垫,所述前弹性绷带一端与前L型部上的前缓冲垫固接,另一端与前滑块上的前缓冲垫活动连接,所述后L型部和后滑块表面粘接有一层后缓冲垫,所述后弹性绷带一端与后L型部上的后缓冲垫固接,另一端与后滑块上的后缓冲垫活动连接。 所述镂空部内设有用于支撑上肢肘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侧与靠近该侧的套接管固接,另一侧与靠近该侧的套接管形成调整宽度的调整间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本技术的用于PICC置管的上肢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用于约束手腕部的前U型件和用于约束手上臂的后U型件,前U型件与后U型件之间设用于调整前U型件与后U型件之间距离的伸缩结构,伸缩结构分设于上肢的两侧且两伸缩结构之间形成镂空部,前U型件顶部设有用于固定手腕部的前弹性绷带,后U型件顶部设有用于固定手上臂的后弹性绷带,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时,先根据患者上肢的长短调节伸缩结构,使前U型件和后U型件之间的距离适应于患者上肢的长度,再将患者手腕部和手上臂分别放置在前U型件和后U型件的凹槽内,该凹槽会对患者手腕部和手上臂起到预固定约束作用,最后将前弹性绷带和后弹性绷带拉紧,即可完成患者手腕部和手上臂最终固定工作,较传统结构而言,该固定装置的中间设有镂空部,使得患者只有手腕部和手上臂部分与固定装置产生接触,其接触面积大大减小,具有透气功能,而伸缩结构可根据患者上肢的长短调整前U型件和后U型件之间的距离,大大提高了适用范围。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用于PICC置管的上肢固定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用于PICC置管的上肢固定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用于PICC置管的上肢固定装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用于PICC置管的上肢固定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用于PICC置管的上肢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不: 1、前U型件;11、前L型部;111、第一滑槽;12、前滑块;121、第一导向台;13、第二紧定螺栓;14、第二垫片;2、后U型件;21、后L型部;211、第二滑槽;22、后滑块;221、第二导向台;23、第三紧定螺栓;24、第三垫片;3、伸缩结构;31、套接管;32、伸缩杆;33、第一紧定螺栓;34、第一垫片;4、镂空部;5、前弹性绷带;6、后弹性绷带;7、前缓冲垫;8、后缓冲垫;9、支撑板;10、调整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至图7示出了本技术用于PICC置管的上肢固定装置的实施例,该固定装置包括用于约束手腕部的前U型件I和用于约束手上臂的后U型件2,前U型件I与后U型件2之间设用于调整前U型件I与后U型件2之间距离的伸缩结构3,伸缩结构3分设于上肢的两侧且两伸缩结构3之间形成镂空部4,前U型件I顶部设有用于固定手腕部的前弹性绷带5,后U型件2顶部设有用于固定手上臂的后弹性绷带6,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时,先根据患者上肢的长短调节伸缩结构3,使前U型件I和后U型件2之间的距离适应于患者上肢的长度,再将患者手腕部和手上臂分别放置在前U型件I和后U型件2的凹槽内,该凹槽会对患者手腕部和手上臂起到预固定约束作用,最后将前弹性绷带5和后弹性绷带6拉紧,即可完成患者手腕部和手上臂最终固定工作,较传统结构而言,该固定装置的中间设有镂空部4,使得患者只有手腕部和手上臂部分与固定装置产生接触,其接触面积大大减小,具有透气功能,而伸缩结构3可根据患者上肢的长短调整前U型件I和后U型件2之间的距离,大大提高了适用范围。 本实施例中,伸缩结构3包括套接管31、伸缩杆32以及与套接管31螺纹连接的第一紧定螺栓33,套接管31 —端与后U型件2内侧固接,伸缩杆32 —端与前U型件I固接,套接管31与伸缩杆32于另一端相互套接,调整伸缩杆32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PICC置管的上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约束手腕部的前U型件(1)和用于约束手上臂的后U型件(2),所述前U型件(1)与后U型件(2)之间设用于调整前U型件(1)与后U型件(2)之间距离的伸缩结构(3),所述伸缩结构(3)分设于上肢的两侧且两伸缩结构(3)之间形成镂空部(4),前U型件(1)顶部设有用于固定手腕部的前弹性绷带(5),后U型件(2)顶部设有用于固定手上臂的后弹性绷带(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春芳王小艳文令军李玲陈菊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