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焦除尘自动清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08484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18:13
一种排焦除尘自动清灰装置,属于干熄焦排焦除尘设备技术领域,用于排焦除尘的自动清灰。其技术方案是:它由集灰漏斗、配重翻板阀、排灰漏斗、排灰管道组成,集灰漏斗的上部的漏斗进灰口连接在集尘管道的下管壁上,集灰漏斗的下部出灰口连接配重翻板阀的进料口,配重翻板阀的出料口与排灰漏斗的进灰口相连接,排灰漏斗的出灰口连接排灰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集尘管道的粉尘积聚段焊接集灰漏斗,焦粉灰聚集到设定重量时,配重翻板阀自动打开,焦粉灰沿着排灰漏斗和排灰管道排出至皮带运输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动排灰效果良好,优化了除尘效果,降低了检修及清灰频率,解决了干熄焦排焦除尘的环保隐患及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排焦除尘自动清灰装置,属于干熄焦排焦除尘设备
,用于排焦除尘的自动清灰。其技术方案是:它由集灰漏斗、配重翻板阀、排灰漏斗、排灰管道组成,集灰漏斗的上部的漏斗进灰口连接在集尘管道的下管壁上,集灰漏斗的下部出灰口连接配重翻板阀的进料口,配重翻板阀的出料口与排灰漏斗的进灰口相连接,排灰漏斗的出灰口连接排灰管道。本技术在集尘管道的粉尘积聚段焊接集灰漏斗,焦粉灰聚集到设定重量时,配重翻板阀自动打开,焦粉灰沿着排灰漏斗和排灰管道排出至皮带运输机。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动排灰效果良好,优化了除尘效果,降低了检修及清灰频率,解决了干熄焦排焦除尘的环保隐患及安全隐患。【专利说明】一种排焦除尘自动清灰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干熄焦的排焦除尘自动清灰装置,属于干熄焦排焦除尘设备

技术介绍
干熄焦排出装置包括电磁振动给料器、旋转密封阀、双叉溜槽以及各设备之间的软连接。双叉溜槽位于旋转密封阀的下部,将旋转密封阀排出的焦炭,通过双叉溜槽中翻板的切换送到指定的带式输送机上。 在干熄焦排出过程中需要进行除尘,干熄焦排焦除尘结构位于双叉溜槽顶部,集尘管道连接除尘风机主管道,焦炭从旋转密封阀排出后进入双叉溜槽,焦炭的传输以及下落碰撞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通过集尘管道抽送至地面布袋除尘器,反吹经刮板机收集后进入灰仓,通过除尘加湿搅拌机放至汽运车内回收使用。由于排出焦炭时,下落焦炭与溜槽翻板发生冲击以及焦炭内部的冲击摩擦,在集尘管道收集时多为大颗粒粉尘,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在除尘管道水平段积聚大量大颗粒粉尘,严重影响除尘效果,使得现场环境粉尘浓度较大,存在较大环保及安全隐患,同时严重影响设备的检查维修以及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排焦除尘自动清灰装置,这种自动清灰装置可以使得积聚的焦粉及时从管道底部排出,随焦炭一起落至皮带输送机,避免大颗粒粉尘累积堵塞集尘管道,提高除尘效果,改善现场环境,消除安全隐患。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排焦除尘自动清灰装置,它由集灰漏斗、配重翻板阀、排灰漏斗、排灰管道组成,集灰漏斗的上部的漏斗进灰口连接在集尘管道的下管壁上,集尘管道下管壁上有开口与集灰漏斗的进灰口相连通,集灰漏斗的下部出灰口连接配重翻板阀的进料口,配重翻板阀的出料口与排灰漏斗的进灰口相连接,排灰漏斗的出灰口连接排灰管道,排灰管道的下端与皮带运输机相连接。 上述排焦除尘自动清灰装置,所述集灰漏斗的上部为长方形进灰口,长方形进灰口沿着集尘管道的长度方向连接在集尘管道的下方。 上述排焦除尘自动清灰装置,所述的配重翻板阀由法兰、翻板阀旋转轴、配重连杆、配重块、翻板组成,法兰与集灰漏斗的出灰口相连接,翻板水平放置,翻板板面周边与配重翻板阀壳体内壁相对应,翻板阀旋转轴水平安装在配重翻板阀壳体的一侧,翻板的一侧边与翻板阀旋转轴相连接,翻板阀旋转轴的外侧通过配重连杆与配重块相连接。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在集尘管道的粉尘积聚段焊接集灰漏斗,大颗粒粉尘落入漏斗内,焦粉灰聚集到设定重量时,配重翻板阀自动打开,焦粉灰沿着排灰漏斗和排灰管道排出至皮带运输机,焦粉灰排出后翻板阀受配重作用自动闭合。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动排灰效果良好,优化了除尘效果,降低了检修及清灰频率,也降低了检修作业难度,解决了干熄焦排焦除尘的环保隐患及安全隐患。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配重翻板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集尘管道1、集灰漏斗2、配重翻板阀3、排灰漏斗4、排灰管道5、法兰6、翻板阀旋转轴7、配重连杆8、配重块9、翻板10。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集灰漏斗2、配重翻板阀3、排灰漏斗4、排灰管道5组成。 图中显示,本技术的集灰漏斗2的上部的漏斗进灰口连接在集尘管道I的下管壁上。安装时在集尘管道I上寻找粉尘积聚段,集灰漏斗2设置于集尘管道I的90°弯后,根据除尘风机吸引力及检修经验确定连接口的大小。 图中显示,集灰漏斗2的上部为长方形进灰口,长方形进灰口沿着集尘管道I的长度方向连接在集尘管道I的下方,集尘管道I下管壁上有开口与集灰漏斗2的进灰口相连通。集尘管道I的开口与集灰漏斗2对接后采用连续焊接,保证密闭性。 图中显示,集灰漏斗2的下部出灰口连接配重翻板阀3的进料口,配重翻板阀3的出料口与排灰漏斗4的进灰口相连接。集灰漏斗2与配重翻板阀3入口的法兰6对正后螺栓连接紧固,中间加密封胶垫。排灰漏斗4与配重翻板阀3出口的法兰6对正后螺栓连接紧固,中间加密封胶垫。 图中显示,配重翻板阀3由法兰6、翻板阀旋转轴7、配重连杆8、配重块9、翻板10组成。法兰6与集灰漏斗2的出灰口相连接,翻板10水平放置,翻板10板面周边与配重翻板阀3壳体内壁相对应,将配重翻板阀3封闭,翻板阀旋转轴7水平安装在配重翻板阀3壳体的一侧,翻板10的一侧边与翻板阀旋转轴7相连接,翻板阀旋转轴7的外侧通过配重连杆8与配重块9相连接。 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 排出焦炭时,下落焦炭与溜槽翻板发生冲击以及焦炭内部的冲击摩擦,在集尘管道I收集时多为大颗粒粉尘,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在集尘管道I水平段积聚大量大颗粒粉尘,大颗粒焦粉受重力作用落入集尘管道I下方连接的集尘漏斗2内,小颗粒粉尘被负压吸走。落入集尘漏斗2内的粉尘向集尘漏斗2的下部流动,堆积到集尘漏斗2连接的配重翻板阀3的翻板10上,当累积的粉尘的重量超过配重翻板阀3的配重块9所给的闭合力时,翻板10自动打开,大颗粒焦粉从排灰漏斗4、排灰管道5排至皮带运输机的运焦皮带上。焦粉排出后配重翻板阀3的配重块9使得配重翻板阀3自动关闭。【权利要求】1.一种排焦除尘自动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集灰漏斗(2)、配重翻板阀(3)、排灰漏斗(4)、排灰管道(5)组成,集灰漏斗(2)的上部的漏斗进灰口连接在集尘管道(I)的下管壁上,集尘管道(I)下管壁上有开口与集灰漏斗(2)的进灰口相连通,集灰漏斗(2)的下部出灰口连接配重翻板阀(3 )的进料口,配重翻板阀(3 )的出料口与排灰漏斗(4 )的进灰口相连接,排灰漏斗(4 )的出灰口连接排灰管道(5 ),排灰管道(5 )的下端与皮带运输机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焦除尘自动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灰漏斗(2)的上部为长方形进灰口,长方形进灰口沿着集尘管道(I)的长度方向连接在集尘管道(I)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焦除尘自动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翻板阀(3)由法兰(6)、翻板阀旋转轴(7)、配重连杆(8)、配重块(9)、翻板(10)组成,法兰(6)与集灰漏斗(2)的出灰口相连接,翻板(10)水平放置,翻板(10)板面周边与配重翻板阀(3)壳体内壁相对应,翻板阀旋转轴(7)水平安装在配重翻板阀(3)壳体的一侧,翻板(10)的一侧边与翻板阀旋转轴(7)相连接,翻板阀旋转轴(7)的外侧通过配重连杆(8)与配重块(9)相连接。【文档编号】C10B43/00GK203917303SQ201420339137【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焦除尘自动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集灰漏斗(2)、配重翻板阀(3)、排灰漏斗(4)、排灰管道(5)组成,集灰漏斗(2)的上部的漏斗进灰口连接在集尘管道(1)的下管壁上,集尘管道(1)下管壁上有开口与集灰漏斗(2)的进灰口相连通,集灰漏斗(2)的下部出灰口连接配重翻板阀(3)的进料口,配重翻板阀(3)的出料口与排灰漏斗(4)的进灰口相连接,排灰漏斗(4)的出灰口连接排灰管道(5),排灰管道(5)的下端与皮带运输机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忠银刚左亚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