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嵩岩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视网膜识别功能的节能定位监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89064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16:56
一种具有视网膜识别功能的节能定位监控装置,包括微处理器和连接于微处理器的GSM模块、水平感应器、GPS定位器、通讯模块及视网膜识别模块,所述通讯模块连接监控终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GSM模块与水平感应器相结合来判定监控对象是否发生移动,只有当GSM模块检测到所处基站发生变化,且水平感应器也检测到监控对象振动时,才会判定监控对象发生移动,可提高判定的准确性,对监控对象实现实时准确监控;当检测监控对象未发生移动时,GPS定位器、通讯模块及微处理器均进入休眠状态,耗电量几乎可忽略,可实现高效省电,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可通过视网膜识别模块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更便于对监控对象进行统一管理。(*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GPS节能定位
,特别是一种具有视网膜识别功能的节能定位监控装置
技术介绍
GPS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一代精密卫星定位系统。现有技术中,将GPS应用于定位防盗
,由处理器、GPS定位器、通讯模块及监控终端构成定位监控装置,由于GPS定位器得出的坐标数据都是实时性的,GPS定位器会自动不断地接收GPS卫星信号,并实时地将定位信息发送至监控终端,因此,处理器、GPS定位器、通讯模块及监控终端不间断工作须耗费大量的电能,长时间工作也会导致电池耗尽而无法实时监测到监控对象是否发生异常位移,从而无法有效实现监控对象防盗而存在很大隐患。目前,一般通过GPS定位器检测监控对象是否发生移动,当未发生移动时,其它模块进入休眠状态,来实现省电功能,但此种工作方式仅实现了其它部件在无需工作时进入休眠状态,GPS仍处于不间断的工作状态,需进行大量的计算,因此仍无法实现高效省电。同时,由于监测监控对象不具有身份识别功能,因此,无法详细知悉监测监控对象的具体使用情况,不便于对该监控对象进行统一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实时准确监控对象是否发生异常位移并进行定位,且可验证用户身份,更便于对监控对象统一管理,可实现高效省电,延长装置使用寿命的具有视网膜识别功能的节能定位监控装置。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视网膜识别功能的节能定位监控装置,包括有微处理器和连接于微处理器的用于检测所处基站变化的GSM模块、用于检测监控对象振动的水平感应器、用于对监控对象进行准确定位的GPS定位器、通讯模块及视网膜识别模块,所述通讯模块连接监控终端。进一步地,所述监控终端包括有连接于通讯模块的服务平台及可通信连接于服务平台的手机。进一步地,所述通讯模块采用GPRS模块。进一步地,所述微处理器连接电源模块。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①由于当处于两基站共同范围内时,即使监控对象不发生移动,GSM所处基站也可能会由于信号强弱而进行自行切换,因此本技术将GSM模块与水平感应器相结合来判定监控对象是否发生移动,只有当GSM模块检测到所处基站发生变化,且水平感应器也检测到监控对象振动时,才会判定监控对象发生移动,可提高判定的准确性,减少误判;②当检测监控对象未发生移动时,GPS定位器、通讯模块及微处理器均进入休眠状态,耗电量几乎可忽略;当检测监控对象发生移动时,启动GPS进行定位。且由于GSM无需进行复杂计算,可实现高效省电;③可通过视网膜识别模块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可详细获取监测监控对象的使用用户及使用时间,更便于对监控对象进行统一管理;总之,本技术可实时准确监控对象是否发生异常位移并进行定位,且可验证用户身份,更便于对监控对象统一管理,还可实现高效省电,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框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流程图。图中:1.微处理器,2.GSM模块,3.水平感应器,4.GPS定位器,5.通讯模块,6.视网膜识别模块,7.服务平台,8.手机,9.电源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的一种具有视网膜识别功能的节能定位监控装置,包括有微处理器1和连接于微处理器1的用于检测所处基站变化的GSM模块2、用于检测监控对象振动的水平感应器3、用于对监控对象进行准确定位的GPS定位器4、通讯模块5及视网膜识别模块6,所述通讯模块5连接监控终端。所述监控终端包括有连接于通讯模块5的服务平台7及可通信连接于服务平台7的手机8。所述通讯模块5采用GPRS模块。所述微处理器1连接电源模块9。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工作时,通过GSM模块2与水平感应器3相结合来判定监控对象是否发生移动,只有当GSM模块2检测到所处基站发生变化,且水平感应器3也检测到监控对象振动时,才会判定监控对象发生移动。当检测监控对象未发生移动时,GPS定位器4、通讯模块5及微处理器1均进入休眠状态,耗电量几乎可忽略;当检测监控对象发生移动时,启动GPS定位器4、通讯模块5及微处理器1,通过GPS定位器4进行准确定位并发送至服务平台7及手机8。通过事先将视网膜图像信息注册存储,即可在使用时,通过视网膜识别模块6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可详细获取监测监控对象的使用用户及使用时间,更便于对监控对象进行统一管理。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视网膜识别功能的节能定位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微处理器和连接于微处理器的用于检测所处基站变化的GSM模块、用于检测监控对象振动的水平感应器、用于对监控对象进行准确定位的GPS定位器、通讯模块及视网膜识别模块,所述通讯模块连接监控终端,所述监控终端包括有连接于通讯模块的服务平台及可通信连接于服务平台的手机,所述通讯模块采用GPRS模块,所述微处理器连接电源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视网膜识别功能的节能定位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微处理器和连接于微处理器的用于检测所处基站变化的GSM模块、用于检测监控对象振动的水平感应器、用于对监控对象进行准确定位的GPS定位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嵩岩
申请(专利权)人:杨嵩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