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站立行走型支架,包括:左腿支架、右腿支架、骨盆支架、腰髋部护板、左连接杆、右连接杆、左L型连接杆、右L型连接杆、螺杆、套管;小腿外侧支架的内侧设置有小腿支具;腰髋部护板连接在骨盆支架的内侧;髋部支架连接在骨盆支架的外侧;螺杆与具有内螺纹的套管相配合连接;左L型连接杆的内侧端与右L型连接杆的内侧端之间通过螺杆和套管连接;螺杆和套管以铰接方式连接左L型连接杆、右L型连接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帮助患者逐步实现自主的行走功能,且能够快速地调整以适应不同个体的差异,穿戴舒适,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第四胸椎及以下(尤其是第四胸椎到第十胸椎)完全性截瘫或部分高位不完全性截瘫。(*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站立行走型支架,包括:左腿支架、右腿支架、骨盆支架、腰髋部护板、左连接杆、右连接杆、左L型连接杆、右L型连接杆、螺杆、套管;小腿外侧支架的内侧设置有小腿支具;腰髋部护板连接在骨盆支架的内侧;髋部支架连接在骨盆支架的外侧;螺杆与具有内螺纹的套管相配合连接;左L型连接杆的内侧端与右L型连接杆的内侧端之间通过螺杆和套管连接;螺杆和套管以铰接方式连接左L型连接杆、右L型连接杆。本技术能够帮助患者逐步实现自主的行走功能,且能够快速地调整以适应不同个体的差异,穿戴舒适,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第四胸椎及以下(尤其是第四胸椎到第十胸椎)完全性截瘫或部分高位不完全性截瘫。【专利说明】站立行走型支架
本技术涉及行走装置,具体地,涉及站立行走型支架。
技术介绍
截瘫患者通过辅助支架可以重新站立,从而能够避免长期的卧床及轮椅生活,通 过自主站立能够有效减少泌尿系统及呼吸系统的感染、增强消化系统功能等有益之处,一 定程度降低压疮的发生机率。现有技术中的辅助支架通常只能够帮助患者站立,而不能通 过康复训练实现自主行走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站立行走型支架,适用于: (1)各种原因所致第四胸椎及以下(尤其是第四胸椎到第十胸椎)完全性截瘫或部分高位 不完全性截瘫;(2)下肢大面积瘢痕造成的下肢关节活动受限;(3)脊柱裂、肌源性、神经源 性疾病造成的躯干及下肢需支撑的患者;(4)严重小儿麻痹后遗症。 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站立行走型支架,包括:左腿支架、右腿支架、骨盆支 架、腰髋部护板、左连接杆、右连接杆、左L型连接杆、右L型连接杆、螺杆、套管; 左腿支架、右腿支架均包括由下往上依次连接的小腿外侧支架、膝关节锁定装置、 大腿外侧支架、大腿根部关节、髋部支架; 小腿外侧支架的内侧设置有小腿支具; 腰髋部护板连接在骨盆支架的内侧; 髋部支架连接在骨盆支架的外侧; 左腿支架的大腿根部关节铰接左连接杆的下端; 左连接杆的上端铰接左L型连接杆的外侧端; 左L型连接杆的弯折处铰接于骨盆支架的外侧; 右腿支架的大腿根部关节铰接右连接杆的下端; 右连接杆的上端铰接右L型连接杆的外侧端; 右L型连接杆的弯折处铰接于骨盆支架的外侧; 螺杆与具有内螺纹的套管相配合连接; 套管的左端通过一螺杆A连接至左L型连接杆的内侧端,且螺杆A与左L型连接 杆的内侧端铰接; 套管的右端通过另一螺杆B连接至右L型连接杆的内侧端,且螺杆B与右L型连 接杆的内侧端铰接。 优选地,骨盆支架从腰髋部护板的左侧经腰髋部护板的后侧一直延伸到腰髋部护 板的右侧; 髋部支架的上端与腰髋部护板相连接; 螺杆A或螺杆B上设置有螺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技术能够帮助患者自行地行走,且能够快速地调整以适合不同腿长的患 者,穿戴舒适。 2、本技术的小腿支具可以根据患者身形、伤情特点定制,模制高温板材成型。 3、本技术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自主站立与行走康复训练,提高自身肌力水平。 4、本技术能够降低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如:压疮、肌肉萎缩等)。 5、本技术能够提高患者生活信心,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尽早回归社会。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 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右侧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后侧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左L型连接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为左腿支架; 2为右腿支架; 3为腰髋部护板; 4为小腿外侧支架; 5为膝关节锁定装置; 6为大腿外侧支架; 7为大腿根部关节; 8为髋部支架; 9为小腿支具; 10为套管; 11为右连接杆; 12为骨盆支架; 13为右L型连接杆; 14为左L型连接杆; 15为螺杆; 16为左L型连接杆的外侧端与左连接杆的铰接处; 17为左L型连接杆的内侧端与螺杆的铰接处; 18为左L型连接杆的弯折处与骨盆支架的铰接处; 19为与螺杆相匹配的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 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站立行走型支架,包括:左腿支架、右腿支架、 骨盆支架、腰髋部护板、左连接杆、右连接杆、左L型连接杆、右L型连接杆、螺杆、套管;左 腿支架、右腿支架均包括由下往上依次连接的小腿外侧支架、膝关节锁定装置、大腿外侧支 架、大腿根部关节、髋部支架;小腿外侧支架的内侧设置有小腿支具;腰髋部护板连接在骨 盆支架的内侧;骨盆支架从腰髋部护板的左侧经腰髋部护板的后侧一直延伸到腰髋部护板 的右侧。其中,膝关节锁定装置可以为卡锁式结构的关节铰链,也可以是带锁紧螺栓或者插 销的铰链。 如图2所示,髋部支架连接在骨盆支架的外侧;髋部支架的上端与腰髋部护板相 连接;左腿支架的大腿根部关节铰接左连接杆的下端;左连接杆的上端铰接左L型连接杆 的外侧端;左L型连接杆的弯折处铰接于骨盆支架的外侧;右腿支架的大腿根部关节铰接 右连接杆的下端;右连接杆的上端绞接右L型连接杆的外侧端;右L型连接杆的弯折处绞 接于骨盆支架的外侧;螺杆与具有内螺纹的套管相配合连接; 左L型连接杆的内侧端与右L型连接杆的内侧端之间通过螺杆和套管连接;螺杆 和套管以铰接方式连接左L型连接杆、右L型连接杆;例如,套管的左端通过一螺杆A连接 至左L型连接杆的内侧端,且螺杆A与左L型连接杆的内侧端铰接;套管的右端通过另一螺 杆B连接至右L型连接杆的内侧端,且螺杆B与右L型连接杆的内侧端铰接。其中,左L型 连接杆、右L型连接杆均由弯折处经骨盆支架的侧面向前方延伸,如图4所示。 在使用时,如图3所示,调整螺杆旋入套管的深度并通过螺母进行锁定,以控制左 L型连接杆的内侧端、右L型连接杆的内侧端之间的间距,进行带动调整左连接杆上端和右 连接杆上端的高度位置,从而调整腰髋部护板与左腿支架、右腿支架的大腿外侧之间角度。 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 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 这并不影响本技术的实质内容。【权利要求】1. 一种站立行走型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腿支架、右腿支架、骨盆支架、腰髋部护 板、左连接杆、右连接杆、左L型连接杆、右L型连接杆、螺杆、套管; 左腿支架、右腿支架均包括由下往上依次连接的小腿外侧支架、膝关节锁定装置、大腿 外侧支架、大腿根部关节、髋部支架; 小腿外侧支架的内侧设置有小腿支具; 腰髋部护板连接在骨盆支架的内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站立行走型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腿支架、右腿支架、骨盆支架、腰髋部护板、左连接杆、右连接杆、左L型连接杆、右L型连接杆、螺杆、套管;左腿支架、右腿支架均包括由下往上依次连接的小腿外侧支架、膝关节锁定装置、大腿外侧支架、大腿根部关节、髋部支架;小腿外侧支架的内侧设置有小腿支具;腰髋部护板连接在骨盆支架的内侧;髋部支架连接在骨盆支架的外侧;左腿支架的大腿根部关节铰接左连接杆的下端;左连接杆的上端铰接左L型连接杆的外侧端;左L型连接杆的弯折处铰接于骨盆支架的外侧;右腿支架的大腿根部关节铰接右连接杆的下端;右连接杆的上端铰接右L型连接杆的外侧端;右L型连接杆的弯折处铰接于骨盆支架的外侧;螺杆与具有内螺纹的套管相配合连接;套管的左端通过一螺杆A连接至左L型连接杆的内侧端,且螺杆A与左L型连接杆的内侧端铰接;套管的右端通过另一螺杆B连接至右L型连接杆的内侧端,且螺杆B与右L型连接杆的内侧端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志杰,
申请(专利权)人:戴志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