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力传输接收端、系统及接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576837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电力传输接收端、系统及接收方法。无线电力传输接收端包括:依次连接的副边线圈组、整流滤波电路和电路模块;副边线圈组包括至少两个副边线圈;副边线圈组中的各个副边线圈分别与原边线圈产生的电磁场谐振耦合,拾取原边的电磁场能量;整流滤波电路对副边线圈组中的各个副边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进行整流、滤波,向相对应的电路模块进行供电。通过采用具有多个副边线圈的副边线圈组对电路模块进行供电,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电磁场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电能传输效率,同时,降低了接收端电路的复杂程度,降低了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电力传输接收端包括:依次连接的副边线圈组、整流滤波电路和电路模块;副边线圈组包括至少两个副边线圈;副边线圈组中的各个副边线圈分别与原边线圈产生的电磁场谐振耦合,拾取原边的电磁场能量;整流滤波电路对副边线圈组中的各个副边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进行整流、滤波,向相对应的电路模块进行供电。通过采用具有多个副边线圈的副边线圈组对电路模块进行供电,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电磁场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电能传输效率,同时,降低了接收端电路的复杂程度,降低了制作成本。【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传输
,尤其涉及一种无线电力传输接收端、系统及接收 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能传输方式大多通过导线或插座将电能传输到终端产品,这种传输方式 会带来摩擦,易产生电火花等问题,从而影响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能 使我们摆脱传统的电能传输方式,实现非接触式的新型电能传输。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 传输技术利用磁耦合和谐振技术来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具有较远的传输距离和较高的传 输效率,相对于电磁波式和电磁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具有更多的优点,获得了相对广 泛的应用。 目前,电能无线传输技术已经应用于家用电器,能够实现数米范围内一定功率的 无线传输,替代了原有的"插头+插座"的供电方式,具有整洁、安全、可移动性强的特点,但 是随着家用电器技术的发展,家用电器越来越趋于功能细化和节能,如电饭锅需要提供电 器控制电路的电源以及给加热电路的电源。 在现有技术中,无线电力传输装置使用单一的原边线圈和单一的副边线圈进行电 力传输。 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1)无线电力传输效率低; ( 2 )接收端由大量电路组成,造成无线电力传输装置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线电力传输接收端、方法及电力传输系统,能够解 决无线电力传输效率低;接收端由大量电路组成,造成无线电力传输装置成本高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线电力传输接收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副边线圈组、整流滤波 电路和电路模块,其中, 副边线圈组包括至少两个副边线圈; 副边线圈组中的各个副边线圈分别与原边线圈产生的电磁场谐振耦合,拾取原边 的电磁场能量;并且 整流滤波电路对副边线圈组中的各个副边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进行整流、滤 波,向相对应的电路模块进行供电。 优选地,电路模块包括电器控制电路和电器主电路。 优选地,副边线圈组包括:第一副边线圈和第二副边线圈,其中, 第一副边线圈与电器主电路相对应; 第二副边线圈与电器控制电路相对应。 优选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一整流滤波电路和第二整流滤波电路; 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的一端连接第一副边线圈,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的另一端连接电 器主电路; 第二整流滤波电路的一端连接第二副边线圈,第二整流滤波电路的另一端连接电 器控制电路; 优选地,各个副边线圈的匝数与相对应的电路模块的电压和功率成正比。 优选地,电器主电路包括:阻性负载和感性负载。 优选地,还包括:将第二副边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电压转换成电器控制电路 的电压的LD0模块,其中, LD0模块一端连接第二整流滤波电路,另一端连接电器控制电路。 -种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包括,无线电力传输发射端和如上述任意一项无线电力 传输接收端; 一种无线电力传输接收方法,包括: 副边线圈组中的各个副边线圈分别与原边线圈产生的电磁场谐振耦合,拾取原边 的电磁场能量; 对副边线圈组中的各个副边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进行整流、滤波,向相对应的 电路模块进行供电。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无线电力传输接 收端、系统及接收方法。无线电力传输接收端包括依次连接的副边线圈组、整流滤波电路和 电路模块;副边线圈组中的各个副边线圈分别与由无线电力传输发射端的原边线圈产生的 电磁场谐振耦合,拾取原边的电磁场能量;整流滤波电路对副边线圈组中的各个副边线圈 中产生的感应电流进行整流、滤波,向相对应的电路模块进行供电。通过采用具有多个副边 线圈的副边线圈组对电路模块进行供电,从而有效的利用了发射线圈的电磁场能量,提高 了传输效率,同时,降低了接收端电路的复杂程度,降低了制作成本。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 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无线电力传输接收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无线电力传输接收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无线电力传输发射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无线电力传输接收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专利技术是基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利用磁耦合和谐振技术来实现电 能的无线传输。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无线电力传输接收端,包括:依次连接的副边线圈组1、整流滤波 电路2和电路模块3,其中, 副边线圈组1至少包括两个副边线圈, 副边线圈组1中的各个副边线圈分别与由无线电力传输发射端的原边线圈产生 的电磁场谐振耦合,拾取原边的电磁场能量, 整流滤波电路2对副边线圈组1中的各个副边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进行整流、 滤波,向相对应的电路模块3进行供电。 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电路模块3包括:电器主电路31和电器控制电路32。 需要说明的是,电器主电路31为:动力系统的电源电路,例如,电动机等执行机构 的三相电源属于电器主电路。电器控制电路32为控制电器主电路的控制回路,例如,电器 主电路中有接触器,接触器的线圈则属于控制回路部分。 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整流滤波电路2包括:第一整流滤波电路21和第二整流滤 波电路22。 具体的,第一整流滤波电路21的一端连接第一副边线圈11,第一整流滤波电路21 的另一端连接电器主电路31 ; 第二整流滤波电路22的一端连接第二副边线圈12,第二整流滤波电路22的另一 端连接电器控制电路32 ; 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副边线圈组1包括:第一副边线圈11和第二副边线圈12, 第一副边线圈11和第二副边线圈12同轴绕接。 具体的,第一副边线圈11与原边线圈产生的电磁场谐振耦合,拾取原边的电磁场 能量;第一整流滤波电路21对第一副边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进行整流、滤波,向相对应 的电器主电路31进行供电。 第二副边线圈12与原边线圈产生的电磁场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电力传输接收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连接的副边线圈组、整流滤波电路和电路模块,其中, 所述副边线圈组包括至少两个副边线圈, 所述副边线圈组中的各个副边线圈分别与由无线电力传输发射端的原边线圈产生的电磁场谐振耦合,拾取原边的电磁场能量,并且 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对所述副边线圈组中的各个副边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进行整流、滤波,并向相对应的所述电路模块进行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聃孙会龙海岸秦超娄兵兵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海尔集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