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576490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10:32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透光基底、反射层、介质层、阳极、发光层及阴极,所述透光基底具有覆盖面,所述反射层包括多个分散在所述覆盖面的表面的反射区,所述覆盖面包括被所述反射区覆盖的遮光区及被所述介质层覆盖的透光区,所述反射层的材料选自铝、银、铂及镍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介质层覆盖所述反射区及所述透光基底的透光区,所述介质层的材料选自二氧化硅、一氧化硅及氮化硅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阳极的材料选自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锌氧化物及镓锌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阴极的材料选自银、铝、钐及镱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双面发光且结构简单。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透光基底、反射层、介质层、阳极、发光层及阴极,所述透光基底具有覆盖面,所述反射层包括多个分散在所述覆盖面的表面的反射区,所述覆盖面包括被所述反射区覆盖的遮光区及被所述介质层覆盖的透光区,所述反射层的材料选自铝、银、铂及镍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介质层覆盖所述反射区及所述透光基底的透光区,所述介质层的材料选自二氧化硅、一氧化硅及氮化硅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阳极的材料选自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锌氧化物及镓锌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阴极的材料选自银、铝、钐及镱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双面发光且结构简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0LED)的发光原理是基于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从反射层 注入到有机物的最低未占有分子轨道(LUM0),而空穴从第二阳极注入到有机物的最高占有 轨道(HOMO)。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相遇、复合、形成激子,激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将能量传 递给发光材料,并激发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能量通过辐射失活,产生光子,释 放光能。 现有的0LED大部分只能将光从第二阳极或者反射层的一侧取出,制得底发射或 顶发射0LED装置。双面发光显示的0LED装置,通常采用透明的阳极和阴极使得可以双面 出光。然而由于阳极材料和阴极材料的透光率存在差异,使得现有的双面发光显示的0LED 装置两侧的发光强度差别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双面发光且两个出光面发光强度较为均匀的有机电致发 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透光基底、反射层、介质层、阳极、发光层 及阴极,所述透光基底具有覆盖面,所述反射层包括多个分散在所述覆盖面的表面的反射 区,所述覆盖面包括被所述反射区覆盖的遮光区及被所述介质层覆盖的透光区,所述反射 层的材料选自铝、银、钼及镍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介质层覆盖所述反射区及所述透光基底的 透光区,所述介质层的材料选自二氧化硅、一氧化硅及氮化硅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阳 极的材料选自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锌氧化物及镓锌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阴极 的材料选自银、铝、钐及镱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层的厚度为50nm?100nm,所述介质层的厚度为 50nm?lOOnm,所述阳极的厚度为70nm?200nm,所述阴极的厚度为20nm?40n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区的面积与所述覆盖面的面积之比为20:100? 60:1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区及所述透光区均为长条状,所述反射区与所述 透光区交替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区及所述透光区均为正方形,所述反射区与所述 透光区交替排布,且每一个反射区的至少两条边与相邻的透光区的边贴合,每一个反射区 的至少一个角与另一个反射区的一角相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区为正方形,所述多个反射区间隔排布且每一个 反射区与其他反射区互不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区为不规则形状,所述反射区在所述覆盖面表面 随机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区为网状。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透光基底的覆盖面与蒸发源之间设置具有开孔的掩膜板,然后通过蒸发反射层 材料,在透光基底的覆盖面制备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包括多个分散在所述覆盖面的表面的 反射区,所述覆盖面包括透光区及被所述反射区覆盖的遮光区,所述反射层的材料选自铝、 银、钼及镍中的至少一种; 在所述反射区表面及所述透光区表面制备介质层,所述介质层的材料选自二氧化 硅、一氧化硅及氮化硅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在所述介质层表面制备阳极,所述阳极的材料选自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锌 氧化物及镓锌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在所述阳极的表面制备发光层;及 在所述发光层的表面制备阴极,所述阴极的材料选自银、铝、钐及镱中的至少一 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区的面积与所述覆盖面的面积之比为20:100? 60:100。 上述,阳极的材料选自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 铝锌氧化物及镓锌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阴极的材料为半透明的材料,从而有机电致发光 器件可以从阴极及透光基底两个面出光,阴极的透光率低于阳极的透光率,通过在透光基 底的遮光区上设置反射层,反射层可以对光线进行反射,减少从透光基底出射的光线,增加 从阴极出光的量,从而补偿了阴极和阳极透光率的差异,使得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以双面 出光且两个出光面的发光强度较为均匀。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反射层与透光基底的组合不意图; 图3为一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另一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反射层与透光基底的组合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反射层与透光基底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进一步阐明。 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00包括依次层叠的透光基底10、反 射层20、介质层30、阳极40、发光层50及阴极60。 透光基底10的材料为玻璃。透光基底10具有覆盖面12。透光基底10与覆盖面 12相对于的一个表面为第一出光面14。 请同时参阅图2,反射层20形成于透光基底10的表面。反射层20的材料选自铝 (A1)、银(Ag)、钼(Pt)及镍(Ni)中的至少一种。反射层20的厚度为50nm?100nm。反射 层20包括多个分散在覆盖面12的反射区22,从而将覆盖面12的表面分为没有被反射区 22覆盖的透光区122及被反射区22覆盖的遮光区124。遮光区124的面积与覆盖面12的 面积之比为20:100?60:100。 反射区22为长条状。透光区122也为长条状。优选的,反射区22的宽度为1cm? l〇cm。反射区22与透光区122交替排布。本实施方式中,反射区22与透光区122的形状 及大小均相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反射区22与透光区的形状及大小也可以不同。 介质层30形成于反射层20表面。介质层30覆盖反射层20的反射区22及覆盖 面12的透光区122,且介质层30为连续的薄膜。介质层30的材料选自二氧化硅(Si0 2)、一 氧化硅(SiO)及氮化硅化合物(SiNx)中的至少一种。氮化硅化合物是一种非计量比的化合 物,即X的值是不确定的,可以有多种比值,但是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只有Si和N两种,如 四氮化三硅(Si 3N4)。介质层30的厚度为50nm?100nm。介质层30用于将反射层20与阳 极40进行绝缘隔离,同时介质层30为连续的薄膜,方便后续膜层的制备。由于反射层20 的反射区22仅仅覆盖覆盖面12的遮光区124,透光区122没有被反射层20覆盖,因此介 质层30覆盖透光区122的区域相对于覆盖反射区22凹陷,从而在介质层30表面形成凹陷 (图未标)。 阳极40形成于介质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的透光基底、反射层、介质层、阳极、发光层及阴极,所述透光基底具有覆盖面,所述反射层包括多个分散在所述覆盖面的表面的反射区,所述覆盖面包括被所述反射区覆盖的遮光区及被所述介质层覆盖的透光区,所述反射层的材料选自铝、银、铂及镍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介质层覆盖所述反射区及所述透光基底的透光区,所述介质层的材料选自二氧化硅、一氧化硅及氮化硅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阳极的材料选自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锌氧化物及镓锌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阴极的材料选自银、铝、钐及镱中的至少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杰冯小明张娟娟王平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