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流环通信控制与检测电路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流环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电流环通信控制与检测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电流环通信电路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或工业产品中,主要用于主机与从机在一段距离之间的通信,但由于电流环通信数据难以监控而给产品设计、调试及售后服务等带来了诸多困扰。现有的电流环通信监控方法是通过将监控器串联在电流环通信环路中,由监控器对电流环通信数据进行检测和周转。虽然上述的监控方法可以监控电流环通信数据,但因需要由监控器进行数据检测和周转,所以会导致监控操作复杂、不便于应用及成本上升。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监控操作复杂、应用难度高且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流环通信控制与检测电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监控操作复杂、应用难度高且成本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流环通信控制与检测电路,与主机处理器及从机处理器连接,所述主机处理器和所述从机处理器分别内置于主机和从机中;所述电流环通信控制与检测电路包括主机通信电路、从机通信电路及通信数据检测电路;所述主机通信电路的信号接收端和信号发送端分别连接所述主机处理器的信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流环通信控制与检测电路,与主机处理器及从机处理器连接,所述主机处理器和所述从机处理器分别内置于主机和从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环通信控制与检测电路包括主机通信电路、从机通信电路及通信数据检测电路;所述主机通信电路的信号接收端和信号发送端分别连接所述主机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端和信号接收端,所述主机通信电路的数据输入端和数据输出端通过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分别连接所述从机通信电路的数据输出端和数据输入端,所述主机通信电路的电源正端和数据输出端还分别连接所述主机的供电电源的火线和零线,所述从机通信电路的信号接收端和信号发送端分别连接所述从机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端和信号接收端,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流环通信控制与检测电路,与主机处理器及从机处理器连接,所述主机处理器和所述从机处理器分别内置于主机和从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环通信控制与检测电路包括主机通信电路、从机通信电路及通信数据检测电路;所述主机通信电路的信号接收端和信号发送端分别连接所述主机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端和信号接收端,所述主机通信电路的数据输入端和数据输出端通过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分别连接所述从机通信电路的数据输出端和数据输入端,所述主机通信电路的电源正端和数据输出端还分别连接所述主机的供电电源的火线和零线,所述从机通信电路的信号接收端和信号发送端分别连接所述从机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端和信号接收端,所述通信数据检测电路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所述主机通信电路与所述从机通信电路根据所述主机处理器和所述从机处理器的控制进行电流环通信以互相实现通信数据收发,所述通信数据检测电路通过并联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对所述通信数据进行检测;其中,所述通信数据检测电路包括第一通信检测电路和监控处理器;所述第一通信检测电路的数据输入端和数据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通信检测电路的信号接收端和信号发送端分别连接所述监控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端和信号接收端,所述第一通信检测电路的电源正端和数据输出端还分别连接所述主机的供电电源的火线和零线;在所述主机与所述从机之间通过所述主机通信电路和所述从机通信电路进行电流环通信时,所述第一通信检测电路对所述第一信号线所传输的通信数据进行读取并传送至所述监控处理器;在所述主机主动与所述从机断开或者所述主机不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监控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检测电路及所述从机通信电路与所述从机处理器进行电流环通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环通信控制与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通信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第一光耦、第三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二极管、第四电阻、第二二极管、第五电阻、第一NPN型三极管、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二光耦、第一稳压二极管、第八电阻、第四电容、第一电解电容、第九电阻、第十电阻以及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主机通信电路的信号发送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一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共接于地,所述第一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接第一直流电源,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二电容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以及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一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为所述主机通信电路的数据输入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主机通信电路的信号接收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六电阻连接于第一直流电源与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二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共接于地,所述第二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负极以及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正极共接所形成的共接点为所述主机通信电路的数据输出端,所述第十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之间,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为所述主机通信电路的电源正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环通信控制与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机通信电路包括:第四二极管、第十一电阻、第五二极管、第五电容、第三光耦、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二NPN型三极管、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六电容、第十六电阻、第四光耦、第七电容、第十七电阻以及第十八电阻;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为所述从机通信电路的数据输出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以及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三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三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接第二直流电源,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共接于地,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从机通信电路的信号接收端,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四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共接所形成的共接点为所述从机通信电路的数据输入端,所述第三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四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四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接第二直流电源,所述第四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地,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从机通信电路的信号发送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环通信控制与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或者所述通信数据检测电路包括第二通信检测电路和监控处理器;所述第二通信检测电路的数据输入端和数据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线和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通信检测电路的信号接收端和信号发送端分别连接所述监控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端和信号接收端;在所述主机与所述从机之间通过所述主机通信电路和所述从机通信电路进行电流环通信时,所述第二通信检测电路对所述第二信号线所传输的通信数据进行读取并传送至所述监控处理器;在所述从机主动与所述主机断开或者所述从机不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监控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检测电路及所述主机通信电路与所述主机处理器进行电流环通信。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环通信控制与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或者所述通信数据检测电路包括第一通信检测电路、第二通信检测电路及监控处理器;所述第一通信检测电路的数据输入端与所述第二通信检测电路的数据输出端共接于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通信检测电路的数据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通信检测电路的数据输入端共接于所述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通信检测电路的信号接收端和信号发送端分别连接所述监控处理器的第一信号发送端和第一信号接收端,所述第一通信检测电路的电源正端和数据输出端还分别连接所述主机的供电电源的火线和零线,所述第二通信检测电路的信号接收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铁军,王明明,韩晓明,陈建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