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建筑板及构成的墙楼件和建筑房及建筑房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565587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预制建筑板,包括加气混凝土板,加气混凝土板的后端面设置有后端面凹槽,加气混凝土板的前端面设置有前端凸出,加气混凝土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侧凸出,还包括预制混凝土槽形板,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上端面设置有与加气混凝土板形状一致的凹槽,加气混凝土板嵌入该凹槽内,凹槽的后内侧面设置有后内侧凸出,凹槽的前内侧面设置有前内侧凹槽,凹槽的两内侧面各自设置有两内侧凹槽;后内侧凸出插入后端面凹槽形成嵌入式配合,前端凸出插入前内侧凹槽形成嵌入式配合,两侧凸出插入两内侧凹槽形成嵌入式配合;解决了加气混凝土板材收缩较大,使用中易开裂的缺点,同时减轻了混凝土构件的重量和用钢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预制建筑板,包括加气混凝土板,加气混凝土板的后端面设置有后端面凹槽,加气混凝土板的前端面设置有前端凸出,加气混凝土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侧凸出,还包括预制混凝土槽形板,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上端面设置有与加气混凝土板形状一致的凹槽,加气混凝土板嵌入该凹槽内,凹槽的后内侧面设置有后内侧凸出,凹槽的前内侧面设置有前内侧凹槽,凹槽的两内侧面各自设置有两内侧凹槽;后内侧凸出插入后端面凹槽形成嵌入式配合,前端凸出插入前内侧凹槽形成嵌入式配合,两侧凸出插入两内侧凹槽形成嵌入式配合;解决了加气混凝土板材收缩较大,使用中易开裂的缺点,同时减轻了混凝土构件的重量和用钢量。【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用的结构板,具体是预制建筑板及构成的墙体件和建筑房及建筑 房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国内现状:墙体分为两类,砌体和板材。本技术属于板材类。 国内板材分为轻质板材和预制混凝土板材。轻质板材不能作为结构体使用,仅用 于内隔墙或砌体(板材)外墙的保温材料。预制混凝土板材主要是夹心板材,即外表面和内 表面均采用混凝土预制构件,两层构件间夹轻质保温材料,该类型板材虽具有较好的保温 性能和耐久性能,但两层构件间的连接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构件的重量较大、用钢量较大, 在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都存在较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预制建筑板,本专利技术利用加气混凝土板材质量较轻、保温 性能较好的优点,采用预制混凝土槽板作为受力构件和维护构件,解决了加气混凝土板材 收缩较大,使用中易开裂的缺点,同时减轻了混凝土构件的重量和用钢量。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预制建筑板,包括加气混凝土板,加气 混凝土板的后端面设置有后端面凹槽,加气混凝土板的前端面设置有前端凸出,加气混凝 土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侧凸出,还包括预制混凝土槽形板,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上端面 设置有与加气混凝土板形状一致的凹槽,加气混凝土板嵌入该凹槽内,凹槽的后内侧面设 置有后内侧凸出,凹槽的前内侧面设置有前内侧凹槽,凹槽的两内侧面各自设置有两内侧 凹槽;后内侧凸出插入后端面凹槽形成嵌入式配合,前端凸出插入前内侧凹槽形成嵌入式 配合,两侧凸出插入两内侧凹槽形成嵌入式配合;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左外侧设置有外侧 凸出,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右外侧设置有外侧凹槽。 当预制建筑板作为墙体件使用时,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前端面和后端面设置有连 接通孔A,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左外侧和右外侧均设置有连接通孔B。 当预制建筑板作楼面件使用时,从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上端面设置有贯穿上端面 至下端面的插筋通孔,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左外侧和右外侧均设置有连接通孔B。 位于后端面的连接通孔A贯通到后内侧凸出,位于前端面的连接通孔A贯通到前 内侧凹槽;左外侧的连接通孔B和右外侧的连接通孔B均贯通到两内侧凹槽。 后端面凹槽和前端凸出的走向是由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左侧面指向预制混凝土 槽形板的右侧方向,两侧凸出和外侧凸出和外侧凹槽的走向是由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前端 面指向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后端面。 本专利技术设置的预制建筑板可适用于建筑外墙、内墙及楼板。其技术特点为: 1、预制建筑板由加气混凝土板嵌入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组合形成,整体性能好,结构强 度高,重量轻。 2、预制建筑板侧边留有连接孔,可采用螺杆等进行构件的连接,即预制混凝土槽 形板设置的连接通孔A、连接通孔B。 3、预制建筑板上下两端留有插孔,可采用插筋等与结构体进行连接,预制混凝土 槽形板设置的插筋通孔。 4、预制建筑板与现浇混凝土之间可采用在预制构件上预留钢筋进行连接。 5、预制建筑板的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左外侧设置有外侧凸出,预制混凝土槽形板 的右外侧设置有外侧凹槽,便于相邻预制混凝土槽形板互相扣接。 6、加气混凝土板侧边分别制作成凹凸形,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凹槽的后内侧面设 置有后内侧凸出,凹槽的前内侧面设置有前内侧凹槽,凹槽的两内侧面各自设置有两内侧 凹槽;后内侧凸出插入后端面凹槽形成嵌入式配合。 7、加气混凝土板与预制混凝土槽形板间采用金属或非金属连接件连接。 上述结构利用加气混凝土板材质量较轻、保温性能较好的优点,采用预制混凝土 槽板作为受力构件和维护构件,解决了加气混凝土板材收缩较大,使用中易开裂的缺点,同 时减轻了混凝土构件的重量和用钢量。利用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凹槽内的凸出和凹槽、以 及加气混凝土板侧边的凸出凹槽形成嵌入式的配合连接,保证二者的密切连接和结构强 度。由于二者采用凹槽嵌入式的结合方式,本结构具备预制混凝土槽板的结构强度要求,强 度高,本结构可以作为建筑物的结构体使用,而同时由于加气混凝土板是嵌入到预制混凝 土槽形板内,因此整个结构的重量变轻。 将预制建筑板组合使用后,可以形成用于建筑的楼板结构和墙体结构,统称为墙 楼件,因此,为了使得墙体件的整体性能好,结构强度高,墙楼件包括墙体件和楼面件,墙体 件包括至少2个所述的预制建筑板,相邻预制建筑板并排布置,任意一块预制建筑板左侧 的外侧凸出插入位于左侧与之相邻的预制建筑板右侧的外侧凹槽内,相邻两个预制建筑板 之间的连接通孔B -一相对、并采用螺杆构件插入连接通孔B内形成相邻两个预制建筑板 的连接;楼面件件包括至少2个所述的预制建筑板,相邻预制建筑板并排布置,任意一块预 制建筑板左侧的外侧凸出插入位于左侧与之相邻的预制建筑板右侧的外侧凹槽内,相邻两 个预制建筑板之间的连接通孔B -一相对、并采用螺杆构件插入连接通孔B内形成相邻两 个预制建筑板的连接。 现有低层住宅建筑中,普遍采用的结构体系主要集中于砌体结构,其中包括了砖 砌体、混凝土砌块以及其他一些非烧结砌体等,其建造方式仍然是传统的手工砌筑,由于该 类结构的破坏形态属于脆性破坏,抵御较大抗震的能力较差,因此,标准要求采用现浇混凝 土构造柱和圈梁来增强其抗震性能。砌体结构大量使用手工砌筑的方式使得其施工质量参 差不齐,难以有效保证。楼面结构目前以现浇方式为主,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模板和脚 手架,造成施工措施费用较高,且由于一些地区难以使用商品混凝土,在现场搅拌的混凝土 质量也较难保证其质量。在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曾大量使用的预制空心楼板则由 于板与墙体以及板与板之间没有明确的连接方式,导致其楼面整体性较差。 为了适应低层住宅建筑发展的需要,目前应用的还有轻钢结构体系(含冷弯薄壁 型钢)、木结构体系等。轻钢结构住宅体系具有重量轻、抗震性能好、装配化程度高等优点, 但价格较高、使用维护要求高、与民众居住消费习惯差距大、防火性能较差等因素造成了该 体系的接受度较差,大多用于高端别墅的建设。 木结构低层住宅是一种各项性能都较好的体系,木材也是一种可回收再利用的资 源,但由于技术和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木结构住宅的成本高、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广泛的应 用。 墙楼件构成的建筑房,主要由多个楼层圈梁和地圈梁和至少4个构造柱构成,楼 层圈梁和地圈梁设置在相邻构造柱之间,还包括所述的墙楼件,在相邻楼层圈梁之间或楼 层圈梁和地圈梁之间安装所述的墙体件,在楼层圈梁和地圈梁上安装所述的楼面件;墙体 件安装时,采用螺杆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预制建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气混凝土板(1),加气混凝土板的后端面设置有后端面凹槽(11),加气混凝土板的前端面设置有前端凸出(13),加气混凝土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侧凸出(12),还包括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上端面设置有与加气混凝土板形状一致的凹槽,加气混凝土板嵌入该凹槽内,凹槽的后内侧面设置有后内侧凸出(21),凹槽的前内侧面设置有前内侧凹槽(23),凹槽的两内侧面各自设置有两内侧凹槽(22);后内侧凸出(21)插入后端面凹槽(11)形成嵌入式配合,前端凸出(13)插入前内侧凹槽(23)形成嵌入式配合,两侧凸出(12)插入两内侧凹槽(22)形成嵌入式配合;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左外侧设置有外侧凸出(24),预制混凝土槽形板(2)的右外侧设置有外侧凹槽(2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瀑鲁兆红程晶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