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外壳开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58506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产品外壳开启装置,其具有一抓握主体,所述外壳开启装置还包括第一开启部与第二开启部,所述第一开启部用于初步开启处于闭合状态的电子产品壳体;所述第二开启部为滚轮式结构,其与抓握主体活动连接且围绕与抓握主体的结合点做圆周运动,用于连续开启已经初步开启的电子产品壳体。通过滚轮式外壳开启装置能帮助连续顺畅地开启电子产品的外壳,降低了电子产品外壳开启的难度同时也提高专业维修人员与DIY人士开启的工作效率。另外该外壳开启装置作用力均衡,能避免现有的开启方式因用力过大而损害电子产品的外壳,文明开启电子产品的外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产品外壳开启装置,其具有一抓握主体,所述外壳开启装置还包括第一开启部与第二开启部,所述第一开启部用于初步开启处于闭合状态的电子产品壳体;所述第二开启部为滚轮式结构,其与抓握主体活动连接且围绕与抓握主体的结合点做圆周运动,用于连续开启已经初步开启的电子产品壳体。通过滚轮式外壳开启装置能帮助连续顺畅地开启电子产品的外壳,降低了电子产品外壳开启的难度同时也提高专业维修人员与DIY人士开启的工作效率。另外该外壳开启装置作用力均衡,能避免现有的开启方式因用力过大而损害电子产品的外壳,文明开启电子产品的外壳。【专利说明】电子产品外壳开启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开启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子产品的外壳开启装置。
技术介绍
如今可谓是电子产品的时代,人们几乎每天电子产品不离身,它们已成为了我们 生活不可或缺的日用品。频繁地使用电子产品必然会有其修理,对于一些追新立异的人也 少不了机器重组,这样就需要一种好的外壳开启工具。旧式的拆机工具因效率低下或不好 用力被大多人所摒弃,因旧工具大多采用杠杆原理,作用力都在某一个点上,拆开外壳一个 点之后再去拆另外一个位置,原本拆好的点已经重新闭合上只能重头再来,这样既大大浪 费时间,又不能连续顺畅的进行拆卸操作,让电子产品的外壳开启变得十分艰难,即使请专 业维修人士来开启外壳也是需要一定时间,效率不是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滚轮式外壳开启装置,该开 启装置能帮助连续顺畅地开启电子产品的外壳。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技术的外壳开启装置,其具有一抓握主体,所述外壳开启装置还包括第一 开启部与第二开启部,所述第一开启部用于初步开启处于闭合状态的电子产品壳体;所述 第二开启部为滚轮式结构,其与抓握主体活动连接且围绕与抓握主体的结合点做圆周运 动,用于连续开启已经初步开启的电子产品壳体。 具体地,所述第二开启部为一锥形圆盘。 更为具体地,所述第一开启部为一具有先端部的片状结构,其先端部的厚度从与 抓握主体相连接处逐渐变小。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启部为防滑第一开启部;所述第二开启部为防滑第二开启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启部具有防滑条纹。 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开启部与第二开启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抓握主体的两端 部。 优选地,所述抓握主体的宽度从第一开启部端部向第二开启部端部逐渐变宽。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本技术的滚轮式外壳开启装置能帮助连续顺畅地开启电子产品的外壳,降 低了电子产品外壳开启的难度同时也提高专业维修人员与WY人士开启的工作效率。 2.本技术的滚轮式的外壳开启装置作用力均衡,能避免现有的开启方式因用 力过大而损害电子产品的外壳,文明开启电子产品的外壳。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外壳开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外壳开启装置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外壳开启装置的第一开启部使用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外壳开启装置的第二开启部使用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电子产品壳体;2-第一开启装置;21-先端部;22-防滑纹;3-第 二开启装置;31-滚轮式结构;4 一抓握主体;41 一结合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较佳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表述,但本 技术并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电子产品外壳开启装置,其具有一抓握主体4,还包 括第一开启部2与第二开启部3,所述第一开启部2用于初步开启处于闭合状态的电子产品 壳体1 ;所述第二开启部3采用滚轮式结构31,用于连续开启已经初步开启的电子产品壳体 1。该第二开启部3与所述抓握主体4活动连接,并具有一结合点41,该第二开启部3围绕 此结合点41做圆周运动。具体地,所述第一开启部2与第二开启部3分别设置于所述抓握 主体4的两端部位置,这样抓握主体4也同时为一连接部。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开启部3为一锥形圆盘,即滚轮式结构通过锥 形圆盘来实现,该锥形圆盘的直径从与抓握主体4的连接处开始逐渐变大。所述第二开启 部3适合采用非坚硬的材质,例如塑料,要避免因开启电子产品外壳1而将其损伤。只要稍 加用力便会沿着待开启的电子产品外壳1的缝隙滚动起来,即所谓的连续开启。该滚轮式 结构31是实现连续开启的关键结构,而不会像现有技术中那样只能利用杠杆原理作用某 个点来开启,这种开启模式用力均衡,不会出现使用力度过大而破坏电子产品壳体的现象。 具体地,所述第一开启部2为一具有先端部21的片状结构,其厚度从与抓握主体4 相连接处逐渐变小。较为薄而尖的先端部21更加利于撬开已拆卸螺母的电子产品外壳1, 但是不能一味追求薄尖,该先端部21要有足够的韧劲以保证用力时不断掉。在开启电子产 品外壳1时,必然会有打滑的现象或者因为抓握部位摩擦力太小,所述第一开启部2与第二 开启部3均采用摩擦力较大的材质,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开启部2具有防滑条纹22,该 防滑条纹22可以同时分布在所述第一开启部2的上端面与下端面,这样便于操作者均衡使 力而不因打滑而中断开启操作。 优选地,所述抓握主体3的宽度从第一开启部2端部向第二开启部3端部逐渐变 宽。从人体工学角度出发,这样的设计更加适合抓握,也更加利于抓稳该开启装置。并且第 一开启部2的主要功能之一便是为连续开启做个基础工作,初步开启即为电子产品外壳1 开启一个适合第二开启部3伸入的缝隙,从这个角度来说,第二开启部3的作用力要大于使 用第一开启部2的作用力,因此抓握主体4的宽度在与第一开启部2的宽度要小于第二开 启部3与所述抓握主体4的宽度。 具体使用过程请参见图3-4所示,首先将电子产品外壳1的连接螺钉、螺母类的固 定件拆卸下来,然后利用该外壳开启装置的第一开启部2的先端部21伸入该电子产品外壳 1中,使其闭合的外壳初步开启,只要出现一条缝隙即可。然后换用第二开启部3的滚轮式 结构,从初步开启的缝隙处沿着电子产品1的需开启的位置连续用力推行,便将其电子产 品外壳1完全开启。如果需要开启电子产品外壳1的其他边缘则重复以上步骤即可。 本技术的外壳开启装置适用电子产品的范围较广泛,例如电脑、手机、音频设 备、电子阅读器等等其他可能用到,此处不再一一例举。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技术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也涉 及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权利要求】1. 一种电子产品外壳开启装置,其具有一抓握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开启装置还 包括第一开启部与第二开启部,所述第一开启部用于初步开启处于闭合状态的电子产品壳 体; 所述第二开启部为滚轮式结构,其与抓握主体活动连接且围绕与抓握主体的结合点做 圆周运动,用于连续开启已经初步开启的电子产品壳体。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启部为一锥形圆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产品外壳开启装置,其具有一抓握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开启装置还包括第一开启部与第二开启部,所述第一开启部用于初步开启处于闭合状态的电子产品壳体;所述第二开启部为滚轮式结构,其与抓握主体活动连接且围绕与抓握主体的结合点做圆周运动,用于连续开启已经初步开启的电子产品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溢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