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57821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倒挡制动功能的换挡机构,包括:换挡轴、与所述换挡轴与所述换挡轴垂直的前进挡拨叉轴、R挡拨叉轴、输入轴和输出轴;前进档拨叉口,前进档同步器,第一倒档齿轮,第二倒档齿轮和前进档齿轮;所述换挡轴依次套接有互锁板、压扭簧、拨片、拨指;所述换挡轴与所述前进挡拨叉轴之间通过前进挡拨叉口相连;所述前进挡拨叉轴上套接有前进挡拨叉。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挂倒挡时,利用前进挡位的同步功能对倒挡直齿轮进行降速制动,而又不会挂入前进挡,有效地解决了倒挡无同步器时挂挡打齿和使用杠杆同步器时高速挡挡力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倒挡制动功能的换挡机构,包括:换挡轴、与所述换挡轴与所述换挡轴垂直的前进挡拨叉轴、R挡拨叉轴、输入轴和输出轴;前进档拨叉口,前进档同步器,第一倒档齿轮,第二倒档齿轮和前进档齿轮;所述换挡轴依次套接有互锁板、压扭簧、拨片、拨指;所述换挡轴与所述前进挡拨叉轴之间通过前进挡拨叉口相连;所述前进挡拨叉轴上套接有前进挡拨叉。实施本技术,可以在挂倒挡时,利用前进挡位的同步功能对倒挡直齿轮进行降速制动,而又不会挂入前进挡,有效地解决了倒挡无同步器时挂挡打齿和使用杠杆同步器时高速挡挡力大的问题。【专利说明】一种换挡机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挡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没有倒挡同步器变速器一般采用两种方案解决挂挡问题: -、直接停车挂挡;这种挂挡方式的不足之处是倒挡挂入率低并伴有变速器打齿 异响。 二、在高速挡位使用杠杆同步器,用杠杆同步器的反转制动功能对倒挡功能制动; 该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杠杆同步器的杠杆质量较大,在高速挡挂挡时,由于离心力作用, 使高速挡换挡力增大(一般手柄上换挡力增大3(Γ40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换挡机构,包括: 换挡轴(1);与所述换挡轴(1)垂直的前进挡拨叉轴(10)、R挡拨叉轴(12)、输入轴 (81)和输出轴(82);前进档拨叉口(9),前进档同步器(6),第一倒档齿轮(71),第二倒档齿 轮(72)和前进档齿轮(83); 所述换挡轴(1)依次套接有互锁板(2)、压扭簧(3)、拨片(4)、拨指(5);所述换挡 轴(1)旋转带动所述拨片(4 ),所述拨片(4 )与所述前进档拨叉口( 9 )相配合; 所述换挡轴(1)与所述前进挡拨叉轴(10)之间通过所述前进挡拨叉口(9)相连; 所述前进挡拨叉轴(10)上套接有前进挡拨叉(11);所述前进档拨叉(11)与所述前进档拨 叉口(9)相连;所述前进档拨叉(11)与所述前进档同步器(6)相配合; 所述第一倒挡齿轮(71 )、所述前进挡同步器(6 )与所述前进档齿轮(83 )依次套接 在所述输入轴(81)上,所述第二倒挡齿轮(72)套接在所述输出轴(82)上并与第一倒档齿 轮(71)相啮合。 其中,所述压扭簧(3 )的一脚搭在所述拨指(5 )上,另一脚搭在所述拨片(4 )上,并 使所述拨片(4 )预紧抵靠在所述拨指(5 )上;所述互锁板(2 )跨接在所述拨指(5 )两端。 其中,所述拨指(5)延伸形成有限位凸起(50),所述限位凸起(50)具有相对的第 一限位面(51)和第二限位面(52),所述拨片(4)包括拨头(43),所述拨头(43)具有相对的 第一抵靠面(41)和第二抵靠面(42),所述压扭簧(3)的一脚搭在所述限位凸起(50)的第一 限位面(51)上,所述压扭簧(3)的一脚搭在所述拨头(43)的第一抵靠面(41)上,所述限位 凸起(50)的第二限位面(52)与所述拨头(43)的第二抵靠面(42)抵靠。 其中,所述前进挡拨叉口( 9 )具有缺口,所述拨片(4)、拨指(5 )和互锁板(2 )位于 所述前进挡拨叉口( 9 )的缺口中并可沿所述换挡轴(1)轴向移动。 其中,所述换挡机构还包括自锁销(14),所述前进挡拨叉轴(10)上设置有W型的 槽(102),所述自锁销(14)与所述W型的槽(102)相配合。 其中,所述拨片(4)包括拨头(43),所述前进挡拨叉口(9)包括突起部(91),所述 拨头(43)与所述突起部(91)相配合。 其中,所述拨指(5 )包括指头(54 ),所述前进挡拨叉口( 9 )开设有槽(92 ),所述槽 (92)位于所述突起部(91)的一侧,所述指头(54)位于所述槽(92)中并与所述前进挡拨叉 轴(10)或R挡拨叉轴(12)相配合。 其中,所述槽(92)的开口位置远离所述突起部(91)的一侧向所述突起部(91)延 伸形成有限位凸起。 其中,所述第一倒档齿轮(71)和所述第二倒档齿轮(72)均为直齿轮。 实施本技术,可以在挂倒挡时,利用前进挡位的同步功能对倒挡直齿轮进行 降速制动,而又不会挂入前进挡,有效地解决了倒挡无同步器时挂挡打齿和使用杠杆同步 器时高速挡挡力大的问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提供一种换挡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提供一种换挡机构的换挡轴与其上各个零件的一个装配示意 图; 图3为本技术提供一种换挡机构的换挡轴与其上各个零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提供一种换挡机构的换挡轴与其上各个零件的又一个装配示 意图; 图5为本技术提供一种换挡机构的前进挡拨叉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提供一种换挡机构在换倒挡过程中的一个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提供一种换挡机构在换倒挡过程中的又一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提供一种换挡机构在换倒挡过程中的自销锁和前进挡拔叉轴 的一个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技术提供一种换挡机构在换倒挡过程中的自销锁和前进挡拔叉轴 的又一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技术提供一种换挡机构在回倒挡空位时的示意图; 图11为本技术提供一种换挡机构在回前进挡中位时的一个示意图; 图12为本技术提供一种换挡机构在回前进挡中位时的又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换挡机构,包括: 换挡轴1,其安装在变速箱壳体上可绕自身轴线转动;与所述换挡轴1垂直前进挡 拨叉轴l〇、R挡拨叉轴12、输入轴81和输出轴82 ;前进档拨叉口 9,前进档同步器6,第一倒 档齿轮71,第二倒档齿轮72和前进档齿轮83 ; 如图2所示,所述换挡轴1依次套接有互锁板2、压扭簧3、拨片4、拨指5 ;所述换 挡轴1旋转带动所述拨片4,所述拨片4与所述前进档拨叉口 9相配合; 所述换挡轴1与所述前进挡拨叉轴10之间通过前进挡拨叉口 9相连;所述前进挡 拨叉轴10上套接有前进挡拨叉11 ;所述前进档拨叉11与所述前进档拨叉口 9相连;所述 前进档拨叉11与所述前进档同步器6相配合; 所述第一倒挡齿轮71、所述前进挡同步器6与所述前进档齿轮83依次套接在输入 轴81上,第二倒挡直齿轮72套接在输出轴82上并与第一倒档齿轮71相啮合; 在换倒挡过程中,所述换挡轴1旋转带动所述拨片4,所述拨片4拨动所述前进挡 拨叉口 9沿所述前进挡拨叉轴10的轴向移动,前进挡拨叉口(9)带动所述前进挡拨叉11 拨动所述前进挡同步器6沿输入轴81轴向移动且所述前进挡同步器6的转速与所述输出 轴82的轴齿轮啮合的前进挡齿轮83同步,所述输出轴82的转速为零,对所述第一倒挡直 齿轮71实现倒挡制动。 另外,所述换挡机构还包括: R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换挡轴(1);与所述换挡轴(1)垂直的前进挡拨叉轴(10)、R挡拨叉轴(12)、输入轴(81)和输出轴(82);前进档拨叉口(9),前进档同步器(6),第一倒档齿轮(71),第二倒档齿轮(72)和前进档齿轮(83);所述换挡轴(1)依次套接有互锁板(2)、压扭簧(3)、拨片(4)、拨指(5);所述换挡轴(1)旋转带动所述拨片(4),所述拨片(4)与所述前进档拨叉口(9)相配合;所述换挡轴(1)与所述前进挡拨叉轴(10)之间通过所述前进挡拨叉口(9)相连;所述前进挡拨叉轴(10)上套接有前进挡拨叉(11);所述前进档拨叉(11)与所述前进档拨叉口(9)相连;所述前进档拨叉(11)与所述前进档同步器(6)相配合;所述第一倒挡齿轮(71)、所述前进挡同步器(6)与所述前进档齿轮(83)依次套接在所述输入轴(81)上,所述第二倒挡齿轮(72)套接在所述输出轴(82)上并与第一倒档齿轮(71)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子林王冰周友刘学武赵烤蕊邵发科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