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饰件生产车间用高空作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工作单元;所述工作单元包括一个作业平台和一个支架;所述作业平台水平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内饰件生产车间用高空作业架,可通过多个工作单元的叠加,在高空处为作业人员提供一个稳定的操作平台,提高了高空作业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饰件生产车间用高空作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工作单元;所述工作单元包括一个作业平台和一个支架;所述作业平台水平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本技术提供的内饰件生产车间用高空作业架,可通过多个工作单元的叠加,在高空处为作业人员提供一个稳定的操作平台,提高了高空作业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饰件生产车间用高空作业架。 内饰件生产车间用高空作业架
技术介绍
为了满足高空作业,一般采用梯子供工人攀爬。现有的梯子一般由两种:一种是两 根支杆中横穿攀爬横梁,人们在使用时,将梯子的上方搭接于需要到达位置的墙体或装置 上,踩着横梁上行,以达到目的地;另一种是人字梯,将梯子打开,呈"八"字型,从两侧均可 达到目的地,该种结构的梯子靠其自身结构支撑,不用依靠其他支撑物,结构较稳固。 但上述两种结构的梯子,各有缺陷。第一种结构的梯子需要依附支撑物,使用范围 较小,稳定性差。第二种结构的梯子功能单一,只具有攀爬功能,在注塑表面装饰技术(以下 简称IMD技术)中,需要操作人员攀爬到注塑机顶部更换转印薄膜,该种结构的梯子无法在 高空提供给操作者一个稳定的操作平台,在顶部作业时,如果缺少工具等用品,则需要从梯 子上下来,返回地面,取用物品,然后再爬上去,这样就会耽误很多时间,频繁的上下也很不 安全。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提供稳定作业平台 的内饰件生产车间用高空作业架。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内饰件生产车间用高空作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工作单元;所述工作单 元包括一个作业平台和一个支架;所述作业平台水平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优选地是,所述支架包括四个支脚和至少两个横梁;所述支脚相互间隔地设置; 所述横梁与所述支脚连接,支撑所述作业平台地设置。 优选地是,所述作业平台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横梁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内地设置。 优选地是,所述支架上设有至少一个爬梯;所述爬梯自所述支脚的下端延伸至所 述工作平台地设置。 优选地是,所述支架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两个固定杆; 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支脚可拆卸地连接,使两个固定杆相互交叉地设置。 交叉设置的固定杆在相邻的支脚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防止支脚发生晃动,提高了支架的 稳定性。 内饰件生产车间用高空作业架优选地是,包括两个工作单元;所述支脚的上端设 有凸块;所述支脚的下端设有与所述凸块相适应的第二凹槽;所述凸块插入所述第二凹 槽,将两个工作单元的支脚连接地设置。 优选地是,所述凸块与所述第二凹槽过盈配合。 本技术提供的内饰件生产车间用高空作业架,可通过多个工作单元的叠加, 在高空处为作业人员提供一个稳定的操作平台,提高了高空作业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横梁嵌入作业平台的第一凹槽内,使工作平台锁紧在支架上,避免作业平台从支 架滑落,提高了作业平台的稳定性和内饰件生产车间用高空作业架的安全系数。相邻支脚 之间通过交叉设置的固定杆加固,提高了支架的稳定性,有效防止支脚发生倾斜或晃动,提 高了作业人员的作业安全性。自支脚的下端延伸至工作平台设置爬梯,方便作业人员攀爬, 提高了内饰件生产车间用高空作业架的功能性。支脚的上端和下端设置相互适应的凸块与 第二凹槽,二者配合,可实现多个工作单元的叠加,增大作业高度。工作单元的各个部件均 可拆卸连接,方便内饰件生产车间用高空作业架的存储,减小存储空间,便于运输。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内饰件生产车间用高空作业架的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内饰件生产车间用高空作业架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的剖视图A-A ; 图4为实施例2中内饰件生产车间用高空作业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内饰件生产车间用高空作业架包括一个工作单元,工作单元包括 一个作业平台1和一个支架2。支架2包括四个支脚21,分别为支脚21a、支脚21b、支脚 21c和支脚21d。支脚21a、支脚21b、支脚21c和支脚21d相互间隔地设置。支脚21a和支 脚21b之间设有横梁22a,支脚21c和支脚21d之间设有横梁22b,横梁22a和横梁22b支 撑作业平台1地设置。 作业平台上1设有与横梁22a和横梁22b相适应且一一对应的第一凹槽11,横梁 22a和横梁22b分别嵌入第一凹槽11内,使作业平台1锁紧在支架2上。 四个支脚21上均设有一个爬梯23,爬梯23自支脚21的下端延伸至工作平台1地 设置,供作业人员从地面攀爬至作业平台1上。 支架2还包括两个固定装置。每个固定装置包括两个固定杆24,固定杆24的两端 分别通过铰接件25可拆卸地连接在相邻的支脚21上,使两个固定杆24相互交叉地设置, 在支脚21a和支脚21d、支脚21b和支脚21c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防止支脚发生晃动,提高 了支架的稳定性。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但作业高度增加时,可选用两个工作单元,每个工作单元的支脚21的 上端均设有凸块26,下端均设有第二凹槽(图中未示出),凸块26插入第二凹槽内,两者过 盈配合,将两个工作单元叠加安装,满足作业要求。 除上述结构外,本实施例中的内饰件生产车间用高空作业架的其他结构均与实施 例1相同。 可根据作业高度需要,增加工作单元的数量,以增加内饰件生产车间用高空作业 架的高度,满足作业要求。 本技术中的上、下、水平、坚直均以图2为参考,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而 使用的相对概念。 本技术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 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 内。【权利要求】1. 内饰件生产车间用高空作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工作单元;所述工作单 元包括一个作业平台和一个支架;所述作业平台水平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包括四 个支脚和至少两个横梁;所述支脚相互间隔地设置;所述横梁与所述支脚连接,支撑所述 作业平台地设置;所述作业平台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横梁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内地设置; 所述支架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两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 别与两个相邻的支脚可拆卸地连接,使两个固定杆相互交叉地设置;所述支脚的上端设有 凸块;所述支脚的下端设有与所述凸块相适应的第二凹槽;所述凸块插入所述第二凹槽, 将两个工作单元的支脚连接地设置。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饰件生产车间用高空作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 有至少一个爬梯;所述爬梯自所述支脚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工作平台地设置。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饰件生产车间用高空作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与所 述第二凹槽过盈配合。【文档编号】E04G1/15GK203878949SQ201320878743【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9日 【专利技术者】林 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内饰件生产车间用高空作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工作单元;所述工作单元包括一个作业平台和一个支架;所述作业平台水平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包括四个支脚和至少两个横梁;所述支脚相互间隔地设置;所述横梁与所述支脚连接,支撑所述作业平台地设置;所述作业平台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横梁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内地设置;所述支架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两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支脚可拆卸地连接,使两个固定杆相互交叉地设置;所述支脚的上端设有凸块;所述支脚的下端设有与所述凸块相适应的第二凹槽;所述凸块插入所述第二凹槽,将两个工作单元的支脚连接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马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通领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