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锦岐专利>正文

热风高温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49897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7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风高温燃气灶,包括设置有燃气混合室的灶台,燃气混合室和含有点火孔的燃烧室连接;灶台设置了若干组热交换装置,热交换装置连接鼓风机;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相邻的空气通道和排烟通道,且两者入口、出口位置相反;其中鼓风机通过输风管连接空气通道的入口,空气通道的出口通过热风管与燃气混合室连接;排烟通道包括高温烟气热交换室,高温烟气热交换室入口通过高温烟气排出口和燃烧室相通,出口经过烟气通道连接排烟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回收利用燃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余热,提高了热量的吸收利用率,既节省了燃气又改善了环境,节能减排效益高。(*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热风高温燃气灶,包括设置有燃气混合室的灶台,燃气混合室和含有点火孔的燃烧室连接;灶台设置了若干组热交换装置,热交换装置连接鼓风机;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相邻的空气通道和排烟通道,且两者入口、出口位置相反;其中鼓风机通过输风管连接空气通道的入口,空气通道的出口通过热风管与燃气混合室连接;排烟通道包括高温烟气热交换室,高温烟气热交换室入口通过高温烟气排出口和燃烧室相通,出口经过烟气通道连接排烟气口。本技术能够有效回收利用燃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余热,提高了热量的吸收利用率,既节省了燃气又改善了环境,节能减排效益高。【专利说明】热风高温燃气灶
本技术涉及燃气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风高温燃气灶。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研制的诸多以煤气和天燃气为燃料的燃气灶,灶内燃烧的高温火焰经过 锅吸收热量后向外排出的高温烟气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排出的高温烟气既浪费了能源又 恶化了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点,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回收利用燃气燃烧 产生的高温烟气余热、环保的热风高温燃气灶。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包括设置有燃气混合室的灶台, 燃气混合室和含有点火孔的燃烧室连接;灶台设置了若干组热交换装置,热交换装置连接 鼓风机; 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相邻的空气通道和排烟通道,且两者入口、出口位置相反; 其中鼓风机通过输风管连接空气通道的入口,空气通道的出口通过热风管与燃气 混合室连接;排烟通道包括高温烟气热交换室,高温烟气热交换室入口通过高温烟气排出 口和燃烧室相通,出口经过烟气通道连接排烟气口。 所述每组热交换装置中均包括两个空气通道,且排烟通道位于两个空气通道之 间。 所述空气通道包括冷风室,冷风室入口与输风管相连,冷风室通过第一进风孔连 接第一空气预热室喷流室,第一空气预热室喷流室通过其侧壁上分布均匀的第一喷流孔连 通第一空气预热室,第一空气预热室连接第二空气预热室喷流室,第二空气预热室喷流室 通过其侧壁上分布均匀的第二喷流孔连通第二空气预热室,第二空气预热室通过第二进风 孔连接第四空气预热室,形成第一个空气通道; 冷风室连接第三空气预热室喷流室,第三空气预热室喷流室通过其侧壁上分布均 匀的第三喷流孔连通第三空气预热室,第三空气预热室连接第四空气预热室喷流室,第四 空气预热室喷流室通过其侧壁上分布均匀的第四喷流孔连通第四空气预热室,形成第二个 空气通道;第四空气预热室连接热风管; 所述第一进风孔、第二进风孔贯穿高温烟气热交换室; 所述喷流孔的开口方向均垂直高温烟气热交换室。 所述空气通道和排烟通道坚直设置,且空气通道的入口和排烟通道的出口在下 方,空气通道的出口和排烟通道的入口在上方。 所述燃气混合室上方依次设置燃烧室和燃烧高温室,三者外设置高温室灶体壳, 且热风管均匀分布在高温室灶体壳的内壁。 所述热风管和燃气混合室之间设置热风室,且热风室上设置热风喷出孔连通燃气 混合室。 所述燃烧高温室的上方安装设灶口支点的灶口圈,所述高温烟气排出口设置在燃 烧高温室和灶口圈之间。 所述高温烟气热交换室和烟气通道之间设置排烟气室。 所述点火孔为电子点火孔,且灶台上设置有控制电子点火孔的电子点火开关。 所述灶台上还设置有燃气开关、空气调整开关和鼓风机电源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改进了燃气灶的结构,利用热学原理设计热交换装 置,其中热交换装置中的空气通道与排烟通道出入口反向设置,使空气经过空气通道后进 入热风管,再到燃气混合室与燃气混合,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火焰通过锅或水壶等吸热,产生 的高温烟气经过排烟通道后排出,高温烟气经过排烟通道的高温烟气热交换室时,与相邻 的空气通道中的冷空气进行换热,换热后低温烟气经过烟气通道排出,热空气进入燃气混 合室;本技术将燃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回收利用,对助燃的冷空气进行加热,得到热 空气后再与燃气混合,根据助燃空气的预热温度越高,燃烧温度也越高的原理可知,本实用 新型利用高温烟气的余热来预热助燃空气,有效提升了燃气的燃烧温度,非常利于节能;同 时根据热学原理可知,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吸热效率与燃烧温度成正比,所以本技术 更节约时间,所需燃气量更少。本技术能够有效回收利用燃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余 热,提高了热量的吸收利用率,即节省了燃气又改善了环境,节能减排效益高,节能效率达 到32. 4%,有利于保护环境。 进一步,每组热交换装置设置两个空气通道,且排烟通道位于两者之间,利于增大 换热面积,使热交换效率更高,提高高温烟气热能的利用率。 进一步,两个空气通道中包括多个空气预热室喷流室和空气预热室,空气经过这 样多级预热,且空气预热室喷流室和空气预热室之间的喷流孔开口方向均垂直高温烟气热 交换室,空气经过分布均匀密集的喷流孔高速垂直喷向预热室热交换面,从而强化对流传 热,更好地吸收了高温烟气的热量来提高空气温度,大大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 进一步,空气通道和排烟通道坚直设置,使高温烟气从高处向低处排,使高温火焰 和高温烟气整个都产生了压力,所以高温火焰对对锅或水壶等、以及高温烟气对热交换装 置均有加压传热量的效果,增强了热量的吸收和利用率。 进一步,热风管分布在高温室灶体壳内壁,不但阻止了热空气温度降低,而且还吸 收了高温室灶体壳散发的热量,更进一步提高了空气温度,降低了热量的损失。 进一步,燃烧高温室上方安装灶口圈,灶口圈上设有支点使得锅或水壶等与灶口 圈之间形成空隙,可排出少量的高温烟气,保持了锅或水壶等中上部的加热,效率更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图1中A- A向剖视图; 图3为本技术图2中B- B向剖视图; 图4为本技术热交换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灶台;2-电子点火孔;3-电子点火开关;4-燃气开关;5-空气调整开关; 6_鼓风机电源开关;7-灶口支点;8-排烟气口;9-输风管;10-第三喷流孔;11-第四喷流 孔;12-灶体锥形壳;13-热风管;14-燃气喷出孔;15-燃烧室;16-高温烟气排出口; 17-燃 气通道;18-燃烧高温室;19-灶口圈;20-第四空气预热室;21-第四空气预热室喷流室; 22-高温烟气热交换室;23-第二进风孔;24-第二喷流孔;25-第一喷流孔;26-第三空气 预热室喷流室;27-第三空气预热室;28-第一进风孔;29-烟气通道;30-高温室灶体壳; 31-燃气混合室;32-热风喷出孔;33-热风室;34-第二空气预热室;35-第二空气预热室喷 流室;36-第一空气预热室喷流室;37-排烟气室;38-鼓风机;39-冷风室;40-第一空气预 热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设置有灶体锥形壳12的灶台1,在灶体锥形壳 12内设置燃气混合室31,燃气混合室31和燃气通道17连接,燃气通道17的末端开设多个 燃气喷出孔14且位于燃气混合室31内;燃气混合室31上方依次设置燃烧室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热风高温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燃气混合室(31)的灶台(1),燃气混合室(31)和含有点火孔的燃烧室(15)连接;灶台(1)设置了若干组热交换装置,热交换装置连接鼓风机(38);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相邻的空气通道和排烟通道,且两者入口、出口位置相反;其中鼓风机(38)通过输风管(9)连接空气通道的入口,空气通道的出口通过热风管(13)与燃气混合室(31)连接;排烟通道包括高温烟气热交换室(22),高温烟气热交换室(22)入口通过高温烟气排出口(16)和燃烧室(15)相通,出口经过烟气通道(29)连接排烟气口(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锦岐
申请(专利权)人:韩锦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