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开关,包括绝缘壳体、设于绝缘壳体内的开关端子组以及安装于绝缘壳体上的用以供按压的开关键,所述开关端子组包括第一、第二开关端子,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均包括固持于绝缘壳体内的固持部、自固持部延伸出绝缘壳体的焊接部以及自固持部另一端延伸于绝缘壳体内的弹性外抛部,弹性外抛部包括自固持部弯折延伸而成的基部、位于基部前端的搭接部以及连接所述基部和搭接部的向远离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基部和搭接部方向外扩延伸而成的用以使搭接部相对于相应基部具有弹性的外扩部,所述开关键用以抵压所述第一开关端子的外扩部而使第一、第二开关端子的搭接部电性搭接,从而有益于提高开关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开关,包括绝缘壳体、设于绝缘壳体内的开关端子组以及安装于绝缘壳体上的用以供按压的开关键,所述开关端子组包括第一、第二开关端子,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均包括固持于绝缘壳体内的固持部、自固持部延伸出绝缘壳体的焊接部以及自固持部另一端延伸于绝缘壳体内的弹性外抛部,弹性外抛部包括自固持部弯折延伸而成的基部、位于基部前端的搭接部以及连接所述基部和搭接部的向远离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基部和搭接部方向外扩延伸而成的用以使搭接部相对于相应基部具有弹性的外扩部,所述开关键用以抵压所述第一开关端子的外扩部而使第一、第二开关端子的搭接部电性搭接,从而有益于提高开关的使用寿命。【专利说明】开关
本技术涉及一种开关,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开关端子组的开关。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开关一般包括绝缘壳体以及收容于绝缘壳体内的开关端子组。所述 开关端子组包括第一开关端子及第二开关端子,所述第一开关端子受到按压后向第二开关 端子靠拢而使第一、第二开关端子相互电性搭接。所述开关端子组需要同时具有一定强度 和弹性而使得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可以稳定固持于绝缘壳体内并实现第一、第二开关 端子之间电性搭接和电性断开的稳定切换。为实现上述目的,一般采用具有弹性的第一开 关端子与不具有弹性的第二开关端子相配合,如此设置,所述开关端子组中仅第一开关端 子频繁受到按压而弹性变形,容易造成第一开关端子相较于第二开关端子提前发生疲劳性 损伤,从而缩短开关端子组的使用寿命。 因而,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开关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益于延长使用寿命的开关。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开关,其包括绝缘壳体、设于 绝缘壳体内的开关端子组以及安装于绝缘壳体上的用以供按压的开关键,所述开关端子组 包括第一、第二开关端子,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均包括固持于绝缘壳体内的固持部、自 固持部延伸出绝缘壳体的焊接部以及自固持部另一端延伸于绝缘壳体内的弹性外抛部,弹 性外抛部包括自固持部弯折延伸而成的基部、位于基部前端的搭接部以及连接所述基部和 搭接部的向远离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基部和搭接部方向外扩延伸而成的用以使搭接部 相对于相应基部具有弹性的外扩部,所述开关键用以抵压所述第一开关端子的外扩部而使 第一、第二开关端子的搭接部电性搭接。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的固持部为平板状,所述第一、第 二开关端子的弹性外抛部由相应固持部垂直弯折并进一步延伸而成,所述弹性外抛部垂直 于相应固持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端子的弹性外抛部包括用以抵接开关键的抵 持部、自抵持部一端向远离基部的方向呈圆弧状突起后进一步平滑地向靠近基部的方向呈 圆弧状凹陷进而与搭接部连接的S形第一弯折部以及自抵持部另一端向远离第一弯折部 的方向呈圆弧状突起后进一步平滑地向靠近第一弯折部的方向呈圆弧状凹陷进而与基部 连接的反S形第二弯折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端子的弹性外抛部包括用以抵接开关键的抵 持部、自抵持部一端向远离基部的方向呈圆弧状突起后进一步平滑地向靠近基部的方向呈 圆弧状凹陷进而与搭接部连接的S形第一弯折部以及自抵持部另一端向远离第一弯折部 的方向呈圆弧状突起进而与基部连接的反C形第二弯折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抵持部的宽度大于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开关端子的外扩部包括自基部向远离第一开关端 子的弹性外抛部的方向弯折延伸的乙字形弯折部以及自乙字形弯折部末端进一步向第二 开关端子基部方向回转延伸而成的与第二开关端子搭接部连接的平板状回转部,所述第二 开关端子的搭接部位于第一、第二开关端子的固持部之间。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开关端子的搭接部宽于乙字形弯折部及回转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键包括位于绝缘壳体内的本体部、自本体部一侧 凹陷的用以收容第一开关端子弹性外抛部的收容槽以及自本体部另一侧突出于绝缘壳体 外供按压的按压凸部,所述收容槽内设有突起的用以顶持第一开关端子外扩部的顶持凸 块。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键与绝缘壳体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用以将开关键一 端旋转安装于绝缘壳体内的安装柱和安装槽。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设有左右设置的两对开关端子组以及两个用以与 相应开关端子组相配合的供按压的开关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将开关端子组的第一、第二开关端子均设置外 扩延伸的外弹性外抛部,从而使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均具有较大的弹性,当第一开关端 子受到按压而与第二开关端子电性搭接时,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均发生弹性变形,相较 于仅第一开关端子发生弹性变形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可分摊所受到的应力而避免第一 开关端子由于独自频繁受到变形而提前发生疲劳性损伤,如此设置,可有益于提高开关的 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开关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技术开关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技术开关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技术开关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5是本技术开关端子组与开关键的侧视图。 图6是本技术开关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开关端子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值得说明的是, 下文所记载的实施例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例所做出 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为本技术开关100,所述开关100包括绝缘壳体1、设 于绝缘壳体1内的开关端子组2以及安装于绝缘壳体1上的用以供按压的开关键3,所述 开关端子组2包括第一、第二开关端子21、22,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21、22均包括固持 于绝缘壳体1内的固持部211、221、自固持部211、221延伸出绝缘壳体1的焊接部212、222 以及自固持部211、221另一端延伸于绝缘壳体1内的弹性外抛部213、223。 弹性外抛部213、223包括自固持部211、221弯折延伸而成的基部214、224、位于基 部214、224前端的搭接部216、226以及连接所述基部214、224和搭接部216、226的向远离 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21、22基部214、224和搭接部216、226方向外扩延伸而成的用以 使搭接部216、226相对于相应基部214、224具有弹性的外扩部215、225。即,所述第一开 关端子21包括固持于绝缘壳体1内的第一固持部211、自第一固持部211延伸出绝缘壳体 1的第一焊接部212以及自第一固持部211另一端延伸于绝缘壳体1内的第一弹性外抛部 213,第一弹性外抛部213包括自第一固持部211弯折延伸而成的基部214、位于基部214前 端的搭接部216以及连接所述基部214和搭接部216的外扩延伸而成的用以使搭接部216 相对于相应基部214具有弹性的外扩部215。 所述第二开关端子22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其包括绝缘壳体、设于绝缘壳体内的开关端子组以及安装于绝缘壳体上的用以供按压的开关键,所述开关端子组包括第一、第二开关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均包括固持于绝缘壳体内的固持部、自固持部延伸出绝缘壳体的焊接部以及自固持部另一端延伸于绝缘壳体内的弹性外抛部,弹性外抛部包括自固持部弯折延伸而成的基部、位于基部前端的搭接部以及连接所述基部和搭接部的向远离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基部和搭接部方向外扩延伸而成的用以使搭接部相对于相应基部具有弹性的外扩部,所述开关键用以抵压所述第一开关端子的外扩部而使第一、第二开关端子的搭接部电性搭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卫亚,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精微康电子元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